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美白对虾常见疾病

[复制链接]

1628

主题

10

听众

36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财源享通
    2020-1-13 10:45
  • 签到天数: 9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2005
    精华
    1
    经验
    3639 点
    金币
    12893 元
    注册时间
    2014-1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08:54: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1 红腿病
    病原 主要是副溶血弧菌侵入虾体血液而引起。
    症状 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鳃区呈黄色或浅红色,尾扇浅红而后深红,步足红点渐多;甲壳变硬,体表无黑斑;病虾最初表现为食量大减,胃部仅有少量食物或完全空胃,而后离群独游,行动呆滞,不能控制行动方向,或在水面打转,或在池边爬行,重者伏在池边2-4h开始死亡。
    流行及危害 多发生在清淤不彻底、消毒不严格,水中理化因子恶化或变化频繁的池塘。14-31℃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常呈急性型暴发,死亡率高达90%。

    1.2 红体病
    病原 桃拉病毒在虾体内迅速增长,导致对虾肝胃病变。
    症状 疾病初期,首先触鞭变鲜红,进而尾扇变红,最后全身呈浅红或茶红色;肝脏肿大,易碎,镜观油滴多;肠胃空或半胃,肠道发红肿胀;部分头胸甲与肌肉易分离,部分头胸甲内膜有白色斑点;病虾游动缓慢异常,体质弱,出水即死。
    流行及危害 多发于水环境恶化或突变后,放养密度大、饵料质量差的池塘。一般发病后10天左右出现大部分虾死亡。

    1.3 白斑病
    病原 杆状病毒在虾体内迅速增殖,侵入皮肤上皮及体内造血组织、肝胰脏等引起。
    症状 病虾离群独游,不摄食,肠胃空,肝脏糜烂,颜色变淡,鳃丝肿胀,体色较暗,不透明,甲壳脆,体质弱,腹部容易揭开而不连真皮。特别是头胸甲易剥离,其内侧有白色斑点。本病以白斑为主要症状,有时与红腿或红体病并发。
    流行及危害 常在水质恶化时呈暴发性发生,在2~5 天内死亡率可达80%。

    1.4 肿鳃病
    病原 细菌或支原体侵入对虾鳃细胞造成鳃丝病变。
    症状 对虾鳃部明显肿大,鳃丝肿胀,鳃小叶上的细胞空泡、变性,无细胞的完整结构,严重者鳃小叶萎缩,变形呈皱褶状,变性呈烧焦状;鳃盖内膜肿起,其内包有液体,鳃丝呈白色,严重者呈黑色。
    流行及危害 造成对虾鳃丝病变后,从而影响对虾呼吸、摄食,进而诱发对虾浮头以及细菌、病毒病的发生。本病多发生在放苗后15d 左右和夏季高温季节。

    1.5 肠胃病
    病原 细菌侵入胃、肠道,导致胃肠发炎,进而引发全身疾病。
    症状 发病对虾胃部淡红色,肿胀,胃内无食,或充满红色的不能消化的藻类;肠道明显变粗呈红色,是肠壁上红色素积累所至,肠道空,有液体或黄色脓状物;甲壳上色素多,对虾体质弱。
    流行及危害 本病多因摄食不洁食物引起,特别是摄食死亡的对虾、其他水生动物和藻类所引起。

    1.6 黄鳃病
    病原 外共生性纤毛虫的壳吸管虫和绿毛虫,它们与裸甲藻、夜光藻一起附于虾的鳃部。
    症状 病虾鳃部随病情由轻到重由浅黄色至土黄色,病情严重时行动呆滞,摄食量减少,引起对虾呼吸困难,体质下降。
    流行及危害 多发生在池塘水质不良,藻色过浓,透明度低,尤其是赤潮生物在池塘中成为优势种群,池水呈浓茶褐色时。

    1.7 附着生物病
    病原 钟形虫、聚缩虫、累枝虫等原生动物吸附在虾的鳃和体表上。
    症状 病虾的鳃部或体表“发毛”,严重时病虾体表、附肢、眼部都呈绒毛状,病虾常伏于池边或在水面打转。
    流行及危害 一般在老化的虾塘或水中有机质较多,水质较差的池塘容易发生,附着生物以对虾的鳃和体表作为生活的基地,不严重时可随对虾蜕壳蜕去,严重时其附着柄伸入虾体肌肉,造成对虾蜕壳困难而致死。

    1.8黑斑病
    病原 机械损伤造成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乘机侵入引起。
    症状 病虾甲壳上有黑色溃疡性斑点,黑斑中部凹下,严重者溃疡深达甲壳深层组织,附肢断掉,继而呈黑色。
    流行及危害 夏季水温高或越冬亲虾易患此病,此病死亡率高,危害很大。

    1.9黑鳃病
    病原 底质污染或真菌引起。
    症状 患病虾早期鳃丝呈桔黄色或鲜褐色,后渐变黑色,鳃丝腐烂坏死,直至死亡。
    流行及危害 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尤其密度偏高,清池不彻底,水体富营养化的虾池易发生
    此病。




                                                                                                                           转自中国水产养殖

    相关帖子

    http://milai168.taobao.co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