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75302
- 积分
- 12
- 主题
- 1
- 帖子
- 11
- 精华
- 0
- 经验
- 12 点
- 金币
- 48 元
- 注册时间
- 2016-5-8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1
- 精华
- 0
- 经验
- 12 点
- 金币
- 48 元
- 注册时间
- 2016-5-8
|
市售对虾饲料 再补充复合营养配方的出现
对虾养殖技术创新高
意义
经济效益
高密度养殖28.5斤/每立方南美白对虾
亩产量是:1.898万斤 亩产值是:56.94万元(30元/斤) 利润:39.858万元
每立方是:28.5斤 每方产值:855元(30元/斤) 利润:598.5元
养殖成本30%
使用效果
保肝,标本兼治,每批次未发生过肝病 ;
抗病,未发生过肠道病、腮病;
生长快,平均75天36头,密度温度相关;
不影响水质,氨氮、亚硝指标稳定,不使用相关药物 ;
工厂化室内高密度养殖批次成功率90%以上,实际养殖中未排一池;
1000尾/每立方,32-35头/斤,已连续11批次,每批次50池4次、76池4次、110池2次,池池成功,已属常规养殖。
复合营养配方成份配比合理、生态环保,未使用国家及国外禁止使用成份。
行业促进作用
为国内工厂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标准化的实现及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为,提高对虾抗病能力显著,保肝护肝作用强而有效。能够减少大量针对工厂内单个水泥池中水体的逐个操作次数、减少多种水产药物的大量使用,减轻作业强度,降低养殖成本,让工厂养殖作业流程标准化、实现高效管理成为可能。
起因
自己从参与生产对虾饲料那会就开始想搞一种针对商家所生产销售对虾饲料的再次补充复合营养配方,也就是投喂前拌料使用的补充成份组合。同行朋友们在拌料时经历过,这个加一点,那个也加一点,少的五六种,多的十多种,是否起到应有作用,不知道,反正加了心里就踏实,相信也会有疑虑。
说实话,那时缺乏水产生物养殖的过硬功底。自从管理饲料生产的原料、大配方、小配方、销售整个过程,并走访对虾养殖户,组织调整优化了原生产对虾饲料配方,得到养殖户使用后的认可,销售量大增之后,对水产养殖饲料成份作用有了一个比较全的认识,通过对比参考研究能灵活把握一种饲料在生产加工时什么原料可以加入、什么原料不能加入、搞清了水产养殖过程中对水生物的作用机理和实现最佳搭配组合选材核心目的。
进入一线养殖对虾后,因为发现大多数所谓这个家那个家、卖料的、卖药的都可以是养殖对虾高手,但说的都与实际操作事实和逻辑不相干,看起来头头是道,稍微一注意就发现完全是忽悠人。论述的基础还是“我的料好,我的药好,养不好是你技术不好”。说的也是大实话。简明通俗而且一针见血——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技术有问题。”
经历暴雨、台风、连续多天阴雨、低温,不管是高位池、低位池、砂底池、泥底池、砂泥底池、水泥底池、膜底池,都会紧张的不行。
而且到现在自己用过的水产药店商品多啦去了,消毒有氯类、碘类还有中药;解毒降重金属有果酸类、EDTA、大苏达;消炎有抗生素类。什么治空肠胃、腮病、肝胆病、肥水、底改等等不计其数。看的书更是数都数不清,以至于到后来都觉的没什么意思了。
正好现在很多人都在热衷于什么无菌、无藻或者双无、絮团养殖,说实话,与其去学这些东西,不如自己在池塘边静下心来多观察观察,那这比学这些玩意要深刻的多。倒不是追求这些有什么不对,我只是觉得现在的对虾养殖方式方法未免太多了些,学完这个再学那个,这辈子也学不完。与其被这些东西搞的晕头转向,不如自己弄一个方式出来,免得以后再出个什么新方法也不至于会被弄的措手不及。
试验
经过短暂的思考,翻出很多年前的流水式记录和备忘本,我决定以饲料、多维及钙和菌类为基础,从保护肝脏、提高抗病能力这两条入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弄几套初始复合配方出来,前提是別把对虾搞死,满足对虾正常生长所需基本营养要素,对水质不能起到恶化作用。此外,我需要为这几套方子提供一个方便的试验观察场所,就像试验场一样,要有露天池塘和工厂化车间。
为了便于观察和缩短年头,我几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租来的5口外塘(每口7亩),还有朋友的室内4个标鱼池(每池22立方)无偿给我用,够哥们。尽管这些做法看似有些诡异。
有了上述试验场所,有了这些基础条件试验起来就容易方便很多。由于对虾养殖周期原因,决定了我的摸索试验时间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因为推翻了几个不靠谱的方案,多花了些时间。用了两年搞出了两个筛选搭配配方,初选就算搞定了。
由于对对虾肝脏机理不清楚,况且我要弄的是一个全配方复合拌枓配方,又要求不能对水质产生大的影响,因此,要考虑两种因素,做起来还是有相当难度,只要达到目的就足够了。这里我用了我比较熟悉的水产药菌类品牌,根据各种功能进行数量多少的增减,同时要保存不同种类药菌混合后所起反应后的功能,其作用不能消失,简单的来说就是功能叠加复合作用。
常用的就是药、菌、多维类这些,只需按照之前准备的搭配方案逐一对应,有增有减,有多有少,不停调整,算这部分大概用了我一年时间。
接下来就是在两个方案中选一个,为了尽快搭配出一个优化可行方案,我挑选了几个最基本的配方成份:多维类、菌类、自己选择磨成粉的。
有些直接使用水产药店出售的商品,要粉状,不是就磨,这个很简单。
各药菌类添加量多少的增减花了我一年时间,主要是在两个方案对比添加量多少和异同效果之间抉择,每当想起几年来在不同配方同成份之间添加量多少的繁琐调整和还要做备忘记录这些蛋疼的工作,头也跟着疼。
两个方案里,我选择添加成份极少的简单的那个,由于药菌种类少,有不少是化工原料合成,我不知道混合后会发生引起什么反应,没有更好,多数情况下会有,有就不是好事,还好,搭配的几种从结果看,反应现象没有发现,功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而且投喂后对虾长势超乎预想,比另一个配方看来更合理更精到。
由于还处在试验期,虽然表现不错,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无需对选定配方进行调整,只需按原成份构成试用即可。也许该出结果的时候了,轻松且很自然。
再次试验
由于前面3年的努力,已是很明显的东西,所以也出不了什么错。
事实上到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功能配方的实用方案:营养、保肝、预防疾病,以及常用的补钙,还有不会加重水质恶化作用,作为一个拌料配方应该有的几样基本都具备了。
之前一直认为满足几个方面要素会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但完成试验,看到结果后,发现实际上也不算什么。
接下来的工作
单一混入多维类,观察结果;
单一混入活菌类,观察结果;
单一混入自制粉碎类物品,观察结果;
再次全混合拌入,观察结果。
这个过程用了80天,通过结果看,是一个稳定可行的全营养配比方案,与前面试验结果吻合。
验证
这个阶段花的时间虽不长,也又是一年。
接下来就是继续前面的工作,不同之处是前面是试验,现在是验证,工作内容都一样。在这里用的就是最后筛选的方案,验证对照内容有:
进食快慢
生长快慢
健康情况
应激反应
抗病能力
水质变化
天气变化反应
参与验证对照池塘有8个露天池塘、原有的4个室内水泥池。朋友3个外塘加我的1个外塘和5个室内水泥池使用验证配方拌枓,我另外4个外塘使用传统办法拌料。
朋友自愿出3个塘让我做试验,这几年他和老婆目睹试验塘总是好于非试验塘,没排过、而且产量高。
结果在意料之中,作用非常明显。已经连续搞了4年,努力得到了回报。
至此,不需要对配方进行什么再调整,倒是需要一台粉碎机把粒状混入品粉碎。
后记
算上这篇总结,拌料复合营养配方从无到初始方案,预选混入品种从二十多种到几种,再到现在的基本完备,用了4年慢长时间,共计使用5个露天池塘试验40塘次(含3个验证塘8次);室内水泥池4个试验32次。
从事对虾养殖十多年,好辛苦,多的已干几十年的同行更知个中甘苦。进入这行容易想出去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在这里建议那些动不动就要学习新方法的同事停下来,花时间在池塘边认真的多观察多思考,这比学新方法深刻的多。
有兴趣的话可以交流下养殖知识:txjtjfz@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