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里的秘密」栏目内容,由鱼儿乐心智慧水产系统 徐先生、渔愉鱼共同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您平时会经常测溶氧吗?相信超过99%的养户都不会。只有鱼儿浮头了才觉得是“缺氧”,事实上,在浮头的那前面一段时间里,鱼儿已经缺氧很久了,只有实在受不了才会浮出水面,一次缺氧浮头,三天只吃不长。此刻若采取的急救措施不正确,死鱼也是十分正常的了。
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溶解氧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也有密切的关系。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有些有机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解氧。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时,一些鱼类的呼吸就发生困难。我们可以来看看广州中山老板的池塘状况,点击查看大图。 
虽然当天未看见鱼儿浮头现象,但因为设置了溶氧下限,因而在溶氧不足的时候增氧机会即刻开启,缺氧情况则会逐渐缓解,实现科学养殖。
除了对鱼体生长关键以外,更重要的是,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水里的溶解氧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不断得到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这些化学变化在你看不到的时候悄悄发生着,底质变坏、水质变差、有机物腐败、残饵积蓄、粪便得不到分解,日积月累,终有一天爆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水质突然变坏,鱼儿突然死亡,殊不知在溶解氧低下的时候,这些变化已在进行,量变最终质变。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所以建议大家多多观察下自己的溶解氧值,避免损失噢。 
附:买卖鱼,不用愁!欢迎下载江苏省水产公司手机软件【渔买卖】APP,全国水产交易、二手器具、鱼塘租赁应有尽有!360手助、豌豆荚、应用宝均可下载使用!扫描下图二维码也可下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