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10
- UID
- 17
- 积分
- 22978
- 主题
- 949
- 帖子
- 11223
- 精华
- 107
- 经验
- 22978 点
- 金币
- 203573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TA的每日心情 | 堵心啊 2015-6-5 08:56 |
---|
签到天数: 61 天 [LV.6]常住居民II - 帖子
- 11223
- 精华
- 107
- 经验
- 22978 点
- 金币
- 203573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

xiaolianyu:
wlhclh是俺的师兄,也是比俺出道早,在盐城地区也是有名望的鱼医,也是个成功的鱼药经销商,其思路至少在盐城地区、鲫鱼上是成功的。
我觉得,我们求大同,存小异,互相学习。我在水产上也很多年了,但是觉得,每年的情况都在变,老经验有时候不那么管用,那么外来思想能给我更多的灵感,学会从其他角度考虑问题。
黑洞:
可悲,理论与实践真的是脱节了!
我从事现场治疗渔病多年,可以肯定的说看到寄生虫必须杀,有时就是看不到寄生虫也只有通过杀虫才能治好渔病,这在大规格草鱼疾病防治与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中是最为突出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渔病检查是抽样检查,抽样的样本太少,不可能代表所有养殖的鱼的疾病症状。其二,重症鱼感染的寄生虫多,患病初期感染的寄生虫少。其三,教科书上描述的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有好多种,不可忽视它的危害。其四,寄生虫病往往是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的始作俑者。其五,现场检查鱼类寄生虫的方法与你研究时检查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取的是一小片局部鳃丝,而你们是所有鳃片的检查方式。
还有一点,就是寄生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水温等繁殖速度太快,这在车轮虫、指环虫上表现尤其明显,众所周知,在连续阴雨低温天气下,车轮虫的增长速度是以几何速度增长的。即然是这样,不杀能行吗?!
绝大多数蠕虫没有大的危害?真不知道从那说起的,蠕虫类寄生虫有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线虫与棘头虫等,它的危害还真的很大,不信你可看一下张剑英等1999年著的《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只是不同的寄生虫种类感染不同的鱼类,应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重点防治那种寄生虫而已吧。难杀还是事实,因为难所以有渔病学、渔病防治与渔药场家的存在。
fishdis:
请大家再回到我的主题看看,目前看来仅仅车轮虫和指环虫是要高度关注的,因为它们的繁殖迅速,危害极大。综合上述讨论,大多数认为这2种虫,只要发现应该杀(或者如果有数量阈值,一个显微镜视野达到多少寄生虫,才应该杀),那么请大家继续讨论,怎么杀?你们杀虫的效果好吗?杀了后会有什么效应?这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希望大家踊跃发表看法,不要保守。
至于其他蠕虫的危害不用再讨论,张剑英等1999年著的《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以及《湖北省鱼病病原区系图志》我常翻。
大家在这里共同探讨,求同存异,共同提高;
引用一句江湖话“不打不相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都是学习的对象。
屋外寒气逼人,论坛里热火朝天,预示明年是个丰收年!
hmb77128:
各位大虾说的很精彩,但搞养殖要讨论的是理清思路,在什么季节、天气、温度下做怎么样的工作,工作前置,建少疾病的发生,和养鸡、猪一样,有一套标准化程序,在程序上根据自己的鱼塘情况灵活掌握。
游客:
理论与实践真的是有距离的,但互不抵触,我国地域广阔,水产品种繁多.寄生虫也各有区域性暴发.但凡杀杀...未见有几"能人"把虫赶绝,反而此起彼伏,每每事与原违,小哥在鳜鱼生产中,已实践几批不杀原虫药.以水质调节入手,车轮虫,斜管虫从未发现.但大型寄生虫虱等则时有发现,凡此无不能用一杀与不杀一概定论.非针对谁.而抛开利益对行业讲.百家争鸣,才有进步.我也鼓励尽量不杀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