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鲟♀×史氏鲟♂ 反季节人工繁殖试验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摘 要】通过对温度的调控,使(7-9)龄西伯利亚鲟雌鱼和7龄史氏鲟雄鱼性腺在非繁殖季节发育成熟。在15.8℃条件下利用LRH-A2+DOM催产亲鱼,采用一针法催产雄鱼,获得精液后再用二针法(针间距12h)催产雌鱼,催产剂量为雄鱼的2倍,催产效应时间为24-42h。对催产后的亲鱼人工挤卵、采精和人工授精,采用滑石粉使受精脱粘,然后放入孵化瓶内流水孵化。第一次催产雌鱼9尾,其中3尾产卵,共获成熟鱼卵165000粒,获受精卵96000粒,获水花鱼苗54000尾,催产率33.33%、受精率58.18%、孵化率56.25%。一个月后第二次催产雌鱼8尾,其中6尾产卵,共获成熟鱼卵258000粒,获受精卵120000粒,获水花鱼苗58000尾,催产率75%、受精率46.51%、孵化率48.33%。 【关键词】西伯利亚鲟 史氏鲟 反季节 杂交 人工繁殖 杂交优势种往往具有病害少、生长快、肉质优等特点,西伯利亚鲟(♀)×史氏鲟(♂)(下文简称反杂交)具有上述特点,是有养殖前景的新品种。反杂交成鱼价格合理,市场前景好,市场需求量大。反杂交后代生长快,个体大,成熟度系数最高可达15%,因此是适合黑鱼子酱加工的品种。反杂交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适合引种到多地进行养殖。山东泗水县虹鳟鱼良种场对史氏鲟♀×西伯利亚鲟♂(下称两杂交)、小体鲟♀×史氏鲟♂(下称小杂交)、史氏鲟♀×国外杂交鲟♂(下称三杂交)、史氏鲟♀×俄罗斯鲟♂(下称俄罗斯杂交)、西伯利亚鲟♀×史氏鲟♂(下称反杂交)、西伯利亚鲟♀×达氏鳇♂(下称大杂交),进行了网箱养殖对比试验,通过综合分析后,得出几种杂交鲟的网箱养殖优劣顺序为:两杂交>反杂交>大杂交>小杂交>俄罗斯杂交>三杂交。其中反杂交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受病害影响小、销售情况好、运输成活率高等优点[1]。 目前尚未见西伯利亚鲟(♀)×史氏鲟(♂)人工繁殖的报道,而对西伯利亚鲟纯种人工繁殖和史氏鲟纯种人工繁殖的报道也较少,罗刚和曲秋芝等研究并报道了西伯利亚鲟的人工繁殖[2-3],张修键和刘键等研究并报道了史氏鲟人工繁殖[4-5]。鲟形目鱼类反季节人工繁殖的报道也很少,潘伟志和周风剑等研究并报道了史氏鲟反季节人工繁殖[6-7]。鲟形目鱼类人工繁殖的相关书籍较多,有谢忠明主编的鲟鱼养殖技术[8];刘家寿和胡传林编著的鲟鱼适用养殖技术[9];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编著的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研究[10];曹克驹主编的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11] 。本试验主要为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的繁殖生物学积累资料,为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的繁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此次试验可为同仁在做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研究时提供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