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海参
养殖一直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行业。但现在,情况则有所不同。“高投入和高风险倒是还依然存在,但高产出已经谈不上了,”隋勇告诉记者,四年前,大连春季采捕的养殖海参每斤大约还在90元上下,但随着三年前福建海参开始大量地养殖并进入市场,海参的市场收购价格就被打压下来了。“前年大约就在每斤80~85元,去年大约是70元,今年春季的大连养殖海参还没上市,福建海参先喊出了每斤55元的价格,一周以来已经降到了48~50元。”隋勇说,这个价格对于大连海参来说,恐怕连成本都不够,根本就不可能销售。
大连是中国刺参最为着名的产地,多年来,大连海参一直驰名国内。而近年来,随着大连海参苗种繁育产业的成熟,以及海参养殖技术在各地的推广和实践,包括营口、丹东、锦州甚至河北、浙江等地都开始大量进行海参养殖。而最迅速的扩容则在福建,发端于四五年前的海参养殖,在近两年已经取得了迅猛发展,2010年,福建海参产量在全国的占比仅为1.3%,而到2012年,占比已经达到9.1%,据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福建海参产量或将达到全国产量的近五分之一。而由于其养殖时间短,成本较低,相应的售价也低出许多,在很多大连海参养殖户的眼中,福建海参就是一个搅局者。
原产地标志知情权谁来保障
大连海参养殖户之所以把福建海参看成是一个搅局者,并非仅仅因为其价格大大低于大连产地的海参,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这些在福建海域因为水温较高而迅速长大的海参,却被冠以“大连海参”的名义销售。
“其实,尽管不少福建采购的是大连海参的苗种,但是由于其是在福建高温水域长成,成长速度过快,无论是从营养还是口感上说,一定是不及大连原产地海参。”大连海参商会会长吴厚刚曾经表示,大连海参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的原产地优势来做文章。但记者了解到,目前有部分企业将产自福建的海参打着“大连海参”的旗号出售,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对于产地信息的知情权。
市海洋渔业局养殖处处长梁忠德认为,对于福建海参的大举扩容,大连海参在短期来看的确可能在价格上受到一定损伤。“但从大连海参长期的发展来看,我们必须从自身做好对品牌的维护,”他表示,目前,大连一些口碑较好的海参生产企业的确在原产地控制上做到诚信经营,比如,獐子岛海参会将其所有海参的产地在外包装上做明确说明,比如,其会根据产地不同而对产地做出獐子岛、长海县、大连等不同的标注,对其韩国基地生产的海参则注明产地为韩国。而企业这种对消费者知情权严格尊重的态度,未来将会带来市场的积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