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南美白对虾的白便相关报道最早出现在2009年的华南地区对虾土塘养殖过程中,通过常规的水质调节、内服清热解毒和保肝类中药或直接使用抗生素就能治愈;2010年对虾出现白便,通过常规保肝类药物治疗就可以治愈;2012年之后从华南到华北蔓延泛滥,对整个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白便到底是什么?关于白便,有人说是弧菌引起的肠炎,也有人说是寄生虫引起的,也有人说是饲料变质或藻毒素引起的病变,还有人认为白便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腺管上皮、肠道柱状上皮细胞病变脱落以及增生的纤维细胞脱落所形成的白色油状粘性物质,主要有肝胰脏和肠道病变后脱落的微绒毛等病变组织、粘液和毒液以及肠道黏膜上皮、增生细胞和一些正常的粪便成分,不是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正常粪便,是对虾肝胰脏、肠道长期发生慢性病变的结果。有人认为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阶段,有效地防治白便就能防止后期由白便导致的偷死现象。也有人认为白便是由特定“毒”引起肝中毒,之后引起肝病变导致肝功能障碍,使其分泌的消化液中的酶特别是蛋白酶异常,造成蛋白质分解代谢的障碍,无法正常分解为最终产物氨基酸,这部分成分在肠道内变质后形成粘性胶状聚合物,排出体外就是白便,所以对虾的白便病应该叫做慢性肝胰脏代谢综合症。 白便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这时肉眼观察对虾基本正常,少数虾肠道偏细、偏黑或偏绿,没有明显空肠现象;吃料减少或者减慢;水面基本没有白便漂浮,刮塘底观察虾粪便灰白色且细长,这时的粪便还没有漂浮在水面,再严重一些就能看到几小段白便漂浮在下风区水面上,数量极少。 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虾身瘦弱(壳肉分离),且伴随游塘及偷死(虾肠道发红或肠道有白色脓状物)。典型的肠道病理变化为粘膜下层细胞增生,上皮细胞脱落、增生并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且多次脱落形成白便。 
如何治疗“白便” 对待“白便”应“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议从提高对虾体质、改善和优化水体环境、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等方面着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措施。 一般认为“白便”的发生除了饲料营养品质(霉变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药物滥用(抗生素)、病原微生物(弧菌)、藻毒素等因素,与恶劣天气、水质恶化、底质水体环境差也有关系,因此养殖期间定期采取改底等调水措施,稳定和改善水体环境,持续拌喂赛有渔超能丁酸菌种可提高虾的自身消化免疫系统,内外相结合可降低白便的发生率,发现白便时,及时拌料内服赛有渔金肝利胆+白便速止+液肽美调理肝肠,增强体质,并针对水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关的调水措施。 了解更多有关养殖技术,关注www.saiyouyu.com,或在线咨询:15617893695(微信同步),技术老师在线为你解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