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苗的质量是关系到养虾成败、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对虾要长得快、成活率高,达到高产稳产,选择优质虾苗最是关键。虾苗质量差,即使有好的养殖条件,有过硬的养殖技术,也难于养出品质好的、高产的对虾。优质虾苗可缩短养殖周期,配合科学的健康养殖规范,完善的饲养管理技术,降低饵料系数,可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放苗注意事项: 应一次性放足虾苗,并注意虾苗池与养殖池的盐度、pH值差异,如盐度高或低需要苗场调整与养殖池基本相同,一般盐度不应差3‰;pH值高低不能偏差1个点,放苗时应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暴雨天、大风、降温、高温中午不应放苗)虾苗运回池塘边时,不要急于打开袋口放入水中,应将虾苗袋放入池塘,在水体中待上20分钟左右,使其内外温度趋于一致,再打开虾苗袋,将虾苗顺水放到池塘水体中,随即都散开下沉为准。
虾苗、幼虾期间工作重点
1、标粗(暂养) 标粗的目的是提高对虾在养殖期的成活率,使虾苗长势均匀,缩短养殖周期,减少池塘压力。标粗方法:有条件可利用冬季温棚,这样就不必要考虑气候条件,待虾苗体长为 4~5厘米时,可放入养殖池塘进行正常养殖管理。没有越冬大棚,可在养殖池内用 80目的筛网或花塑料布在向阳处,围出一个标粗池。在标粗管理过程中,应做好苗期的饲养管理,应在虾苗入池后进行强化培育,在开口 饲料内添加“ 群林虾宝+海洋红酵母+虾速大”投喂,进行肠道整理,保肝护肝,使虾苗从苗场到池塘标粗之间的管理不脱节,生长速度快。虾苗长到 4~6厘米,可直接拨掉围网,放入大池内饲养。标粗期间应配增氧机,还可采用直充气式,气石设在距底部 10厘米处,防止过低把底部污物吹起,以后随着水位增高,可随时调整,气石要定期检查,防止堵塞。有增气设备的每亩可标粗 80~100万尾虾苗,无增氧设备的一亩可标粗 20万尾。标粗时尽可量减少水体的交换,还应随时观察,严防缺氧。 2、培养优良水色 按照水质参数的要求,保持良好水质。水色是水中饵料生物的反映,尤其是与浮游藻类种类有关,通常盐度高的虾池,肥水后繁殖的浮游藻类多以硅藻类为主,水色为黄褐色;盐度低的虾池,肥水后繁殖的浮游藻类多以绿藻类为主,水色为绿色,这两种类型的水色,均是较佳的水色。相对而言,绿藻生命周期比硅藻时间长,绿色水相对稳定些。通常肥水后浮游藻类首先繁殖起来,其后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再繁殖起来,这些浮游动物要在肥水后5~6天才能大量繁殖,所以肥水1周后再放苗,水色稳定在透明度30~40厘米,饵料生物较丰富,放苗后有利于虾苗的健康生长。 3、做好防、抗应激的工作。 虾苗从室内的育苗场转移到室外的虾池,环境、水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定要做好防、抗应激的措施才能确保虾苗的成活率。 措施具体有:在放苗前1~2天,全池泼洒牧海解毒剂,每瓶用1~3亩;如果进水肥水时,水源状况不是很良好的,配合泼洒解毒应激灵,每包用1~2亩。放苗时要注意虾苗袋的温度、盐度、pH值与虾池不能相差太大,要求温度上下不超过3℃,盐度上下不超过3‰,pH值上下不超过0.3。 4、做好虾苗食性转换。 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对营养的需求各有不同,从虾苗场到养殖池,虾苗存在环境与食性转换的问题。放苗后要做好虾苗的食性转换工作,这个时期是对虾整个养殖过程中体质较弱,摄食能力较差,又是影响到后面成活率及产量高低的关键阶段。由于目前虾苗投放的密度都比较大,此时如果饵料营养工作没做好,造成虾仔因营养不足出现的生长缓慢或短暂停滞,到了养殖中后期就会表现出来与同时期虾相比,虾的个头小,养殖时间延长,抗病、抗应激很差,容易出现偷死。因此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培养好优良的水色,保证好有充足的天然饵料;然后要投喂优质的人工饵料,如高品质的群林高级虾苗开口料,蛋白质含量达到46%,能够提供给虾苗充足优质的蛋白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虾苗的免疫抗病能力。如投喂普通的虾苗开口料,需添加群林虾宝、速壮素混合泼喂,同样起到良好的效果,弥补普通虾苗开口料的营养不足。 【实践经验总结】 群林生物公司的科研人员到湛江官渡的养殖场去调查研究时发现,周围虾塘的养殖习惯是在放苗后半个月,有的甚至一个月时间里只肥水做好水色,不投喂或很少投喂任何的人工饲料。这种思维主要是出自于降低养殖成本,降低养殖风险,怕如果这段时间虾只出现什么问题时,最严重的情况就是排掉,不会损失饲料钱。等看到虾只长得不错,数量密度都很好时,才大量的投喂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