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4-9-9 17:16 编辑
1. 噬藻体
噬藻体是侵染蓝藻的病毒。噬藻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蓝藻高度专一的致死性感染,可调节控制水华蓝藻的密度与种群结构,减少蓝藻水华的形成与危害,有助于蓝藻细胞溶解物参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作为一种潜在控制有害蓝藻水华的生物效应因子,噬藻体成为水生病毒学和水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对象。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A Novel Cyanophage with a Cyanobacterial Nonbleaching Protein A Gene in the Genome。”,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首株无尾噬藻体的全基因组结构及其具有的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11-12-12 )
噬藻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pdf
(336.68 KB, 下载次数: 77)
噬藻体研究进展.pdf
(643.56 KB, 下载次数: 100)
藻类病毒研究40年.pdf
(286.64 KB, 下载次数: 82)
2、溶藻细菌
溶藻细菌(algicidal bacteria)是一类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抑制藻类生长,或杀死藻类、溶解藻细胞的细菌的统称。部分相关研究提示水华和赤潮的突然消亡可能就与溶藻细菌有关。作为水体藻污染生物防治的可能途径,溶藻细菌的分离和利用已引起众多关注。
细菌控制藻类的生长主要依靠两种方式:直接接触溶藻和间接溶藻。直接接触溶藻就是溶藻细菌主动攻击接触藻类(藻细胞)后,侵入并破坏其细胞结构并杀灭藻类。间接溶藻指的是菌藻竞争有限营养和分泌胞外物质溶藻,这是溶藻细菌的主要作用方式,鉴定和筛选溶藻物质是选育高溶藻性有益菌的前提和关键。
溶藻细菌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pdf
(960.09 KB, 下载次数: 107)
溶藻细菌对青苔的防除效果研究.pdf
(487.7 KB, 下载次数: 147)
溶藻细菌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pdf
(1.21 MB, 下载次数: 113)
溶藻细菌控藻作用及其在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应用前景.pdf
(538.79 KB, 下载次数: 95)
溶藻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前景与初步研究.pdf
(144.46 KB, 下载次数: 81)
新型微生态制剂_溶藻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前景.pdf
(285.8 KB, 下载次数: 179)
3、食藻虫
食藻虫是一种低等甲壳浮游动物,学名Daphnia magna,全世界都有分布,按水域盐度主要分布为三个地理性品种:淡水种群、盐湖种群、海水种群。通俗地理解为,它是虾、蟹类甲壳动物的祖先。食藻虫在实验室里经过长期人工驯化可以专门摄食蓝绿藻,成为蓝藻绿藻的天敌。
食藻虫本身营养丰富,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就像养鱼时投放的鱼虫般,能做为鱼饵,鱼、虾、蟹、贝等动物十分喜食。
食藻虫被导入水体后能以蓝绿藻为食,从而初步提高水体透明度,为将来水草种植创造出适宜生长的光照条件。
“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 是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文辉教授所发明的 一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水体生态修复生物操纵技术。
太湖的“蓝藻危机”有望利用食藻虫化解.pdf
(58.81 KB, 下载次数: 55)
食藻虫清除蓝绿藻.pdf
(83.74 KB, 下载次数: 77)
“食藻虫”巧解污水处理难题.pdf
(68.26 KB, 下载次数: 56)
这些控藻生物,除了食藻虫现已用于水质生态修复,另外两种还处于研究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能对蓝藻说声goodbye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