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米杰 于 2013-5-12 10:03 编辑
——记华农大水产学院学生实习 正值“五一”假期,当人们还沉浸在放假旅游的欢乐中时,却有这样一群人来到了湖北省红安县三角鲂原种场,投身实践,参与亲鱼育种工作,体验基层苦乐。他们,就是华中农业大学水产 养殖学院暑期实习的11名学生。 谈及 水产养殖,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苦活累活”,殊不知这也是“技术活”。割草喂鱼,清草净塘,拉网抓亲鱼,制作纱窗,砌孵化环道……才来了短短七天,同学们就当过了木工,电工,泥瓦工。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都觉得在以往的理论知识之外,又学到了新东西。 实习地点虽然苦,但是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掩盖不了同学们的乐。居住条件差,同学们就清理房间,搬床搭蚊帐,都住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没有浴室,七个男生就搭起了棚子,简陋但却实用温馨;干活每天都要接触到泥,衣服容易脏,四个女生就主动承担起洗衣服的任务,于是男生们每天工作伊始就穿着干净的衣服,也带了一份欢乐感恩的心情;伙食清淡单一,同学们就买了“老干妈”,清草的时候抓泥鳅,为午饭添了一份汤;私人时间单调短暂,却养成了定时睡觉吃饭的好习惯,每天玩牌也是欢声笑语;做饭师傅工作量大,男生们就捡柴,炉膛小就劈成柴堆,女生们就捡菜杀鱼。女生们的工作相对清闲,就买好了十字绣,准备绣好了送给鱼场的王书记,陈场长和周师兄。同学们都互相调笑:这样男耕女织的生活,好不快活! 鱼场实习的生活也少不了领导前辈的关心帮助。王书记爽朗随和,各项工作的细节重点都细心指出;陈场长身先士卒,每每奋斗在第一线,被同学们亲切地叫作“陈叔”;周师兄更是自93年毕业20年以来战斗在基层,经验丰富,又有种亲切感。在亲鱼转移孵化等重要环节,红安县水产局的习辉局长更是率众人前来莅临指导,观察记录,也振奋了我们的精神。 正常的生产生活中,也突显出同学们的积极乐观。仲崇杰作为队长,在出发前就为雅安地震献血,来到鱼场也不顾自己休息,指挥操作,样样不落;李雁飞每每妙语连珠,引得同学们阵阵欢笑;夏午来作为麻城老乡,和当地群众联络起来更是不带隔阂…… 说到“实习”,往往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走过场,或者舒适放松的环境里随意看看显微镜。说到“90后”,人们的反应就是“小皇帝”,娇生惯养,自高自大,不懂与人交流。但是,来到红安三角鲂原种场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11名学生,用自己的坚持和乐观,积极和努力,认真和踏实,赢得了当地领导的认可,重塑了90后团结和睦,踏实肯干,互帮互助的新形象。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李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