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季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倒藻”是关键元凶!

[复制链接]

1628

主题

10

听众

36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财源享通
    2020-1-13 10:45
  • 签到天数: 9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2005
    精华
    1
    经验
    3639 点
    金币
    12893 元
    注册时间
    2014-1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08:1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又到春季放苗时节,当整理汇总多年来接触或处理过的案例时,猛然发现,近几年春季养殖对虾发病越来越频繁,“倒藻”竟是主要元凶。


    春天连日的阴雨天,造成了水体溶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导致大量单细胞有益藻类死亡,也就是俗称“倒藻”。而藻类大量死亡又进一步消耗了水中的氧气,这样就导致水体缺氧现象加剧。这种缺氧的水体严重影响对虾的健康生长,轻则出现对虾暗浮头等现象,重则直接造成对虾死亡。

    在本人过去处理的春季对虾浮头、偷死个案中,不少其实就是由水体发生“倒藻”缺氧造成的。

    我们日常养殖过程中,常常都是藻类老化或“倒藻”后,很快就会发现有鱼虾缺氧浮头。

    “倒藻”不仅造成水体缺氧,而且,由于大量藻类突然死亡,分泌出的藻毒素还直接危害到对虾的健康,导致对虾出现慢性中毒;同时也导致藻类分泌的抑制细菌生长的类抗生素物质急剧下降,有利弧菌病原菌的繁殖,造成对虾感染弧菌,诱发红体等疾病的发生。

    倒藻后对虾中毒减料导致的肝萎缩、轮廓略模糊、,红尾红须、肌肉白浊、空肠空胃现象。

    阴雨连绵引发的“倒藻”,造成池塘水体藻相彻底变更,阴雨弱光及缺氧的恶劣环境致使喜阴厌氧的有害藻类迅速繁殖,并成为水体中优势种群,进而引发致病菌大量滋生。而对虾在这种恶劣缺氧的环境下免疫功能大幅下降,所以在受到病菌侵扰时,很容易受到感染发病。这也就是对虾在春季为什么会病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春季常见的几种对虾病害,深究起来也都和“倒藻”不无关系。

    在春季连绵阴雨后,常常会发现对虾出现红须,体色微红,严重时游泳足也变红;或出现应激性肠炎、肝脏萎缩或糜烂、厌食;以及蜕壳不遂而出现的病虾甲壳软壳或硬壳、体色棕红或鲜红,在水中顺水流方向缓慢游动,若捕捞离水后很快死亡。这些一般也都是因为“倒藻”引起养殖水体的弧菌,或其他病原菌大量繁殖,造成对虾感染细菌发病。

    “倒藻”后也容易引发对虾黄黑鳃病。这是由于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池塘水中有机颗粒增多,容易粘附堵塞在对虾的鳃部,加上溶解氧、pH值的下降,造成虾鰓功能性损伤(肿鰓),此外还有细菌、聚缩虫等附着,引起对虾呼吸困难,体内中毒,体质差而出现蜕壳不遂,陆续死亡。

    倒藻造成水中悬浮颗粒增多引起的对虾肿鳃

    “倒藻”也造成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高。这是由于阴雨天气,水体上下层温差大,“倒藻”致使水中单细胞藻缺少,水中的有机物无法进行有氧分解,溶解氧降低,水体中氮元素在硝化过程中受阻而进行厌氧分解,导致亚硝酸盐、氨态氮等有毒物质猛增超标,从而造成对虾氨氮、亚硝酸盐中毒。

    此外,春季天气反复无常,冷暖晴雨不断频繁更替,这些气温特点引发的pH值变化、渗透压的变化以及水温的变化等等,都会导致对虾难以适应,从而引起应激蜕壳。而“倒藻”此时则扮演了帮凶的角色,因为“倒藻”造成了对虾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病力弱则进一步加剧对虾发病,出现空胃,空肠以及肝脏萎缩等现象。




                                                                                                                      转自中国水产门户网

    相关帖子

    http://milai168.taobao.co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