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5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黄鱼几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203

主题

4

听众

257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11-28 13:37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202
    精华
    0
    经验
    257 点
    金币
    400 元
    注册时间
    2010-7-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22:52: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12-16 09:43 编辑

    一、白点病(刺激隐核虫病)

        1.病原:刺激隐核虫,又称“海水鱼小瓜虫”,属纤毛动物门小瓜虫类。虫体为卵圆或球形,全身表面有均匀一致的纤毛。
      2.发病症状:虫体主要寄生在大黄鱼的体表、鳃和鳍条上。发病初期,肉眼可见病鱼尾鳍和胸鳍上有白点,随着病情发展逐渐扩展到体表和鳃部,白点增多形成一层膜,俗称“白点病”。病鱼急躁不安,或沿池壁圈游,或跳跃窜出水面,或往池壁上冲撞摩擦,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发炎、溃烂,眼睛白浊、食欲下降、身体消瘦、行动迟缓,最后因鳃组织被严重破坏,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3.流行情况:每年3月中旬~8月,水温为15~30℃最为流行。育苗室水温25~30℃,尤其是20日以上日龄的鱼苗,池水换水量不足4/5时最易发生,并且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1天—2天内可造成全部死亡。
      4.防治方法:1)防治措施:①对于池塘、育苗室内养殖水域,加大换水量,改善水质,定期消毒;沙滤池要定期泼洒福尔马林进行杀虫消毒。
      ②育苗室用具经常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进行浸洗消毒,并做到专池专用。
      ③虫体的传播速度随着鱼类的放养密度增加而加大,因此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④日常应加强营养,投喂全价饲料,提高鱼体抵抗力。
      2)治疗方法:①病鱼用0.6~0.7mg/LCuSO4药浴12~18小时,或10mg/LCuSO4药浴10~20分钟,待黏液大量排出后,全池吸污并彻底换水或鱼苗倒池。鱼苗成活率约70%。
      ②用20~30mg/L福尔马林对鱼苗药浴20~24小时,彻底换水或倒池。
      ③用100mg/L福尔马林对鱼苗药浴3~5分钟,然后移至清洁的海水池中。及时治疗一般治愈率可达70~90%。
      ④用50ppm杀虫灵浸洗5~8分钟。
      ⑤蓝、白片挂袋:将蓝片(杀虫1号)和白片(农康宝1号)捣碎用60目筛绢网包扎吊挂于苗池4个池角的水下30cm处。一个50m3的苗池一次吊挂2~4片,挂药处切不可投饲,吸污换水时,应将药袋收起。

        二、肠炎病

        1.病原:此病主要由多种嗜水气单胞菌和弧菌等感染而引起。主要是投喂不新鲜或变质饵料,环境和投料器皿消毒不彻底及投料过量导致鱼吃的过饱等。
      2.发病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丧失食欲。后期症状为腹部肿胀,肛门红肿,病鱼鳃部失血发白,剖检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粘膜溃烂、脱落,肠道充满淡黄色液体,有充水现象。
      3.流行:主要发生春苗育种阶段,4~9月份为流行季节,水温较高25~30°C时为发病高峰期。该病病程较短,3~5天内可导致大量死亡,严重时死亡率达50%以上。
      4.防治方法:该病严禁用药物浸浴防治。①搞好环境卫生,对投料器皿每次使用前进行消毒。
      ②饵料要新鲜,投饲忌骤增骤减。
      ③高温期控制投饵量:应控制在7~8成饱为宜,切勿饱食。
      ④病害流行时,在饵料中添加2~4%的大蒜素并实行减餐减量,必要时可暂停投饲。

        三、贝尼登虫病

        1.病原:病原是贝尼登虫,是一类单殖吸虫,虫体椭圆扁平,白色,长6~7毫米,肉眼可见。
      2.发病症状:虫体寄生在鱼体的嘴、眼、体表、鳍等部位,呈白色透明状,大小如芝麻粒,也有人称之为“白芝麻病”、“白蚁病”。虫体数量多时呈白斑状,该虫附着在鱼的皮肤上或鳞片下,摄取鱼体上皮细胞血球,造成鱼体创伤,病鱼体表黏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摩擦网壁,以致鳞片脱落,引起感染。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衰竭而死。死鱼体表破烂不堪、黏液增多、鳞片脱落,眼受损,鳍条残缺不全,鳃暗红,鱼体消瘦。把病鱼放在淡水中浸泡几分钟可见到虫体脱落。
      3.流行:9~11月为流行季节,在秋苗培育阶段,常与刺激隐核虫、锚首虫混合感染,加重病情,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大批量死亡。
      4.防治方法:①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淡水浸浴病鱼20~40分钟,分三次进行,每次浸浴10分钟左右。
      ②用150~200ppm福尔马林药浴20~30分钟。
      ③按鱼体重3~5%投喂红霉素药饵,连喂5天。
      ④用30mg/L土霉素浸泡10分钟左右,一周后重复一次。
      
        四、瓣体虫病
       
        1.病原:病原为石斑瓣体虫。在其身体中部略靠一边有一个卵圆性大核,前部及背部前缘有丛生纤毛。虫体能够借助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迅速游动。
      2.发病症状:瓣体虫寄生在鱼体表、鳍条、鳃丝上,使鱼体黏液分泌增多,鳃部贫血呈灰白色,鳃丝浮肿,粘有许多泥样污物,体表也有不规则白斑。食欲减退,摄食大为减少,患病鱼离群慢游,体色变浅,呼吸困难,很快因体质衰弱而大量死亡。
      3.流行:该病流行于4~6月份,水温25°C以上时为发病高峰期,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危害晚春初夏培育出的全长20~50mm的小鱼苗。此病发病快,病程短,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大批量死亡,该病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4.防治方法:①用200~250ppm的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洗20分钟,浸洗时密度控制在25~35尾/L,并充气增氧。
      ②以呋喃唑酮用淡水配成20mg/L的浓度,将病鱼浸洗3~5分钟。
      ③以硫酸铜用海水配成2mg/L的浓度浸浴病鱼10~20分钟。
      ④浸洗后在饵料中添加20~30%的抗菌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投喂5天至痊愈。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金币 收起 理由
    fishfirst + 10 + 10

    总评分: 经验 + 10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养殖业加盟http://www.jiamengbang.net/

    203

    主题

    4

    听众

    257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11-28 13:37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202
    精华
    0
    经验
    257 点
    金币
    400 元
    注册时间
    2010-7-21
    沙发
    发表于 2011-12-15 22:54:15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大黄鱼病害的初步诊断方法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12-16 09:43 编辑

    诊断是鱼病害防治的首要环节,只有正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大黄鱼病害发生的厂因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主要由病原体的侵袭、鱼体的健康状况,以及环境的变化等三个要素所决定。要弄清这些要素的致病机理。主要的诊断与处理程序:

      1、观察体表症状,取鳃、鳍、体表粘液;打开体腔,观察内脏症状,并取肠、肝脏等,用解剖镜或低涪显微镜,检查有无寄生虫。

      2、若未发现寄生虫,就再回过来了解环境条件、投惧与摄食情况、施药情况,从中分析是否属于细菌性病体致病,或环境条件营养障碍致病,并采取相应措施。

      3、当两种致病因素之间的鉴别有困难时,可同时采用综合方法进行防治。因为鱼体在发病过程中常常存在原发性与继发性的交叉感染,环境恶变也会引发细菌性等病害。
      4、实施上述现场处理的同时,有条件的再采样进行病鱼微生物学、病理学方面试验室检查与水质分析,以求确诊。
    养殖业加盟http://www.jiamengbang.net/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4

    听众

    257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11-28 13:37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202
    精华
    0
    经验
    257 点
    金币
    400 元
    注册时间
    2010-7-21
    板凳
    发表于 2011-12-15 22:54:50 |只看该作者
    杂志招聘

    网箱养殖大黄鱼时本尼登虫病的防治技术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12-16 09:43 编辑

    一、病害症状

      部分鱼体表有白点,并扩展成白斑块,有的鱼体整个尾鳍溃烂,眼睛变白,似白内障症状,严重者,眼球红肿充血突出或脱落,体表肌肉溃疡,头部磨损呈蜂窝状裸露,充血发炎,病鱼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磨擦网衣使鳞片脱落,造成继发性感染,食欲减退,有的呆滞于水面,体力衰弱,游动迟缓,陆续死亡。

      二、病原诊断及特征

      刮取病鱼白斑部位的鳞片、鳞条及粘液,用解剖镜(5×10)观察,发现有不断蠕动的虫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前端两侧各具一吸盘,后端有一固着器,有3对中央大钩、8对边缘小钩,口在前吸盘之后,不断吞食,下接咽及2条树枝状肠,在口的前方两侧有2对眼点,外观虫体为半透明状,其形态特征酷似本尼登虫,同时,还将病鱼放在桶中用淡水进行浸浴观察,浸浴2分钟~3分钟,发现有大量虫体从病鱼体表脱落,变白,故确诊为本尼登虫所致。
      本尼登虫,属于多钩亚纲,分室目,分室科。虫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长度一般为5.4毫米~6.6毫米,最长者可达11.6毫米,宽度一般为3.1毫米~3.9毫米。身体前部稍突出,前端两侧各有1个前吸盘。身体后端有1个卵圆形的后吸盘,后吸盘比前吸盘大得多,其边缘及其内面的缘膜边缘有8对小缺口,有边缘小钩7对,中央有2对锚钩和1对附属片。口在前吸盘的后缘,口下为咽喉。从咽向后有2对黑色眼点。生殖系统有2个精巢,一般位于身体中央,在咽下有前列腺储囊和交配器;卵巢1个,卵黄腺布满体内,卵黄之前有卵黄储囊。

      三、防治措施

      1.用淡水加入20ppm痢特灵浸浴病鱼5分钟~10分钟,并在浸浴过程中充气,观察鱼的承受情况,若发现鱼有翻倒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捞出放入网箱进行恢复。此法可有效杀死本尼登虫,但难以杀死虫卵,为了巩固疗效,用药后隔5天~7天,还需再进行一次药浴,避免大水体中的本尼登虫再度寄生。此法用来防治大黄鱼本尼登虫病,安全可靠,但操作麻烦,鱼体易损伤。
      2.用编织布加工成网箱套,治疗鱼病时将其套在养鱼网箱外,进行消毒、治疗,加入300ppm~400ppm福尔马林+20ppm痢特灵,浸浴病鱼20分钟~30分钟。或等平潮时,不用编织袋,只需提起网箱,水深0.5米~1米,用上述剂量两种药物配合泼洒,保持药浴浓度20分钟~30分钟,在浸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鱼体有无异常现象。此法优点是可不必搬动鱼体,应激反应小。  3.用“长效菌毒清粉剂”(三氯异氰尿酸)加海水充分稀释溶解后均匀泼洒。用药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鱼群上浮时使用,最好能选择在平潮时间施药,因平潮时水流缓慢,药效保持时间长,流失慢。每口网箱(2.6米×3.6米)用药1.0克~1.5克,早晚各泼洒一次,病轻者一天可只泼洒1次,连续用药5天~7天,用药时可不必提起网箱。此法最为简便,治疗效果较好,但此药为强氯剂,剂量要掌握妥当,泼洒时要注意均匀。

      四、预防措施

      1.适时换网高温期一般5天~10天换网一次,及时消除粘附在网衣上的本尼登虫卵,从而降低水中幼虫密度。
      2.药物挂袋在本尼登虫鱼病流行季节(6月~10月)之前,可用药物在网箱四角形成一个消毒区,每口网箱挂“长效菌毒清”片剂(三氯异氰尿酸)5片~6片,挂袋深度50厘米~60厘米,可清除水体中的本尼登虫及其它致病菌、病原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达到预防目的。
    养殖业加盟http://www.jiamengbang.net/
    水产前沿杂志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4

    听众

    257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11-28 13:37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202
    精华
    0
    经验
    257 点
    金币
    400 元
    注册时间
    2010-7-21
    4
    发表于 2011-12-15 22:55:19 |只看该作者

    大黄鱼养殖之刺激隐核虫病防治技术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12-16 09:43 编辑

    近年来,大黄鱼养殖蓬勃发展,成为福建沿海主要养殖鱼类之一。随着养殖面积和放养密度逐渐加大,病害的种类也随之增多,发病次数日趋频繁,危害性迅速增大,极大地限制了大黄鱼养殖业发展。其中由刺激隐核虫引起的白点病在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成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病害,影响了大黄鱼成活率,给养殖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霞浦、宁德、福清、罗源等地接诊试验、调查了、分析研究,探索出较为有效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996年-2000年,从福建省霞浦、宁德、福清、罗源等地获得人工培育的大黄鱼仔、稚鱼,网箱、池塘养殖鱼种。取体表白点或鳃部粘液制成水封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般一个视野有5个-8个虫体即可确诊,或将有小白点的鳍条剪下放在有淡水或海水的白磁盘中,用2枚解剖针轻轻将白点的膜挑破,多挑几个,如看到有小虫体滚出在水中游动即可确诊。确定病原后,用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生石灰、灭虫灵及淡水进行药浴处理后,在病鱼能受的范围内寻找出有效浓度及最短有效时间。

      二、结果与防治

      1、病原体:刺激隐核虫(Cryprocaryon irritans),称为海水小瓜虫(Ichrhyophthirius marinus),镜体虫体乳黄色呈球形、卵形或梨形,前端稍尖,一般(34-66)um×(360-500)um,体内有由4-8个卵圆形团块连接成U字形排列的念珠状大核,全身披纤毛,虫体较大而不大透明,作缓慢旋转运动。其生活史分为营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的。营养体时期也就是上述寄生在鱼体上的时期,其发育过程营自由游泳于水中的纤毛幼虫钻入鱼体组织,鱼体组织受到刺激后,形成白色的膜囊将虫体长大后破膜成为包囊,虫体内在包囊内进行分裂增殖又形成纤毛幼虫,开始新的寄生生活。

      2、流行情况:每年3月中旬-8月,水温为15度-30度,育苗室水温25.2度-30.0度,尤其是20以上日龄的鱼苗,池水换水量不足4/5时最易发生,且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1天-2天内可造成全部死亡;网箱养殖尤以不流动或水流不畅、水质差、有机物含量丰富、高密度养殖的海区。池塘养殖在换水率低,池水污染严重的水池。流行季节5-7月份、虫体最行、适繁殖温度23度-27度、比重1.017-1.020、PH7.7-8.0,虫体无需中间寄主,靠包囊及其幼虫传播。

      3、症状及病理:初期发病苗种的背部、各鳍上先出现少量白色小点,鱼体因受刺激发痒面擦池底、池壁、网衣或在水面上跳跃,中期鱼体体表、鳃、鳍等感染部位出现许多0.5mm-1mm的小白点、粘液增多,感染处表皮状充血、鳃组织因贫血而呈粉红色,随后迅速传染,严重时鱼体表皮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的这些小白点是虫体在鱼体表皮上钻孔,鱼受刺激分泌大量粘液和伴随表皮细胞增生产生白色的小囊包,由于虫体的破坏导致细菌的继发性感染;体表发炎溃疡,鳍条缺损、开叉,眼白浊变瞎,鳃上皮增生、鳃静脉性充血或部分鳃组织贫血。病鱼离群环游,反应迟钝,食欲降下,最后因身体消瘦,运动失调衰弱而死。

      4、预防技术

      (1)根据鳃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以发现,当钱垢抵抗力强时,即使小瓜虫寄生后虫体也会中途夭折,因此日常应加强营养,投喂全价饲料,提高鱼体抵抗力。

      (2)虫体的传播速度随着鱼的放养密度增加而加大,因此放养密度不宜太大。

      (3)对于池塘、育苗室内养殖水域,增大换水量,改善水质,定期消毒,每月1次。

      (4)养殖网箱勤换洗并保持水流畅通,定期用生石灰泼洒、强氯精挂袋,以免附着包囊孵出重新感染。

      (5)育苗池在育苗前彻底洗刷,并用大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以杀灭包囊。

      (6)病死鱼要及时捞出,因为病鱼死后有些隐核虫就离开鱼体形成包囊进行增殖。

      5、治疗技术

      (1)鱼苗

      ①0.7PPm-0.8PPm硫酸铜药浴10-12小时,待粘液大量排出后,全池吸污并彻底换水或鱼苗倒池。鱼苗成活率约70%。

      ② 用30-50ppm福尔马林药浴15-20小时,彻底换水或鱼苗倒池。如鱼苗病轻,可存活82%以上。

      ③用100ppm福尔马林药浴3分钟,以不超过5分钟为限。然后立即搬入海上网箱培育,鱼苗在发病初期经此处理,几乎都能存活,且一般不会复发。因海水流动,刺激隐核虫不易有附着的机会,即使少量鱼体尚有未完全脱落的病原虫,也不易感染给其他鱼苗。

      ④降低盐度,淡化浸洗。有机质过多的养殖池先进行换水,同时降低盐度使体表的白点提早脱落。具体操作如下:将池水盐度降到15‰,饲料5-7d或在10‰海水中浸洗3-4小时,每天一次,连续2-3次;淡水浸洗水温为25度左右,浸洗10-15分钟,90%虫体破裂死亡,每天一次,连续2-3次。

      (2)网箱鱼种

      ①灭虫灵60-100ppm,在清晨将网衣拉到一边,并提到离水面0.5左右均匀泼洒,保持20-30分钟或将鱼捞到帆布袋内浸洗,但需增氧机充气。

      ②每吨海水用10千克生石灰或1克硫酸泼洒。

      ③搬移入海水流速为1.3m/s左右(网箱内的流速宜在0.3m/s内),水深8-12米的海区,同时内报抗菌药和每箱用1.5-2.5千克生石灰挂袋(网箱规格为3.3m×3.3m×4m),2-3d全部脱落。

      以上处理后,停饵1-2餐,然后减半投饵并加抗生素和多维,同时外挂强氯精,以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三、讨论

      1、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内港可能虫体长期适应低盐,淡水浸浴中,海、淡水温差不宜相差太大,浸浴时间要灵活掌握,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生石灰泼洒时一定要注意水温和鱼体的健康状况,若鱼种病程较长(5d以上),且体表已开始溃烂,水温较高,慎用此法。

      3、网箱硫酸铜挂袋宜把总量分成4袋,均匀分布在4个角落,且应在晚上20:00之后挂下,第二天早上7:00之前提起。由于大黄鱼在稚、幼鱼阶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对药物的毒性较其他海水鱼也弱,因而疗程以2-3d为宜,否则硫酸铜毒性则影响小苗以后的生长以育,重则造成鱼苗死亡。

      4、采用泼洒时,要在水流较小即平潮或流缓时,做到泼洒均匀,溶液足量。

      5、在福尔马林浸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状况,且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因药物刺激分泌的大量粘液及脱落的包囊聚集成团,阻碍鳃的及呼吸或底层鱼苗缺氧窒息死亡。
      6、在有效浓度及最短有效时间内,以生石灰、淡水处理,无论在操作、成本、效果上都比其余几种药物好,且无副作用,在适宜条件下建议作为首选处理立法。
    养殖业加盟http://www.jiamengbang.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3

    听众

    1434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23-4-23 14:44
  • 签到天数: 108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帖子
    1343
    精华
    0
    经验
    1434 点
    金币
    12043 元
    注册时间
    2011-3-31
    5
    发表于 2011-12-16 11:43:15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知识就是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