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9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特淡水鱼类] 日本鳗苗成功繁殖,产业化尚需十年

[复制链接]

229

主题

38

听众

6727

积分

五级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10-27 15:5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2517
    精华
    13
    经验
    6727 点
    金币
    38495 元
    注册时间
    2011-3-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09:40: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日本鳗苗成功繁殖,产业化尚需十年


    水产前沿网
    日本鳗的生活史(资料图)

      鳗鲡的全人工繁殖是世界水产业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目前,中国、日本和韩国养殖的日本鳗鲡全部依赖捕捞野生苗,由于捕捞过度,鳗苗资源逐年衰退,至今年4月下旬为止,亚洲地区日本鳗鲡苗入池量约32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苗量最低的一年。鳗苗,已经成为制约养鳗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日本科学家研究鳗鲡人工繁殖成功的消息(见本报5月3日四版)引起了国内相关研究人员不小的震动。

      2010年3月27日,日本水产厅属下的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对50尾第一代的亲鳗注射激素催熟后,采集其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受精,获得25万个鳗鲡卵,有70%孵化出体长约3毫米的鳗鲡子鱼。4月2日开始摄饵(用鲨鱼卵作开口饲料)。4月8日存活的10万尾鳗鲡子鱼体长达8毫米,有趋光反应。4月下旬存活的子鱼约1万尾。这是该中心继2002年对亲鳗注射激素催熟产卵,孵化鳗苗成功后,第一次完全人工繁殖日本鳗鲡获得成功。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

    229

    主题

    38

    听众

    6727

    积分

    五级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10-27 15:5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2517
    精华
    13
    经验
    6727 点
    金币
    38495 元
    注册时间
    2011-3-14
    沙发
    发表于 2012-1-17 09:42:5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了不起的技术突破

      国内研究鳗鱼人工繁殖的产、研界人士多表示,以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田中秀树为首的科学家确实取得了鳗鲡人工繁殖的成功。

      鳗鱼业资深人士刘兆钧介绍,1960年,日本开始进行鳗鲡人工繁殖的研究,七十年代人工孵化鳗苗成功,但是鳗苗的存活期很短,更无法进行人工繁殖。几十年来从以各种鱼、虾、蟹、海蜇和蛋黄作饵料到1996年以液态鲨鱼卵作饵料,每日给饵五次,此后陆续解决了残饵、水质,水流、温度、盐度、光度等问题,使用圆形的水箱养殖初见成效。

      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谢骏研究员评价说,日本人工鳗苗在1999年养成为商品鳗,但有60%左右的畸形率。2010年,田中秀树等专家培育的第二代亲鳗孵化的鱼苗能正常摄食、生长,理论上完成了鳗鱼的全人工繁殖。他认为,这些实验理论上没有脱离鱼类繁育的常规理论,而在繁育技术上的主要成就是鳗鱼苗开口饵料,采用鲨鱼卵及磷脂等。“这次的成功主要是工程优化,每个技术环节都比较稳定、成功。”谢骏说。

    生产应用还需时日

      日本取得鳗鲡人工繁殖的成功,对国内外鳗鱼的研究与产业会有什么影响呢?刘兆钧说,据业界消息,这次日本鳗鲡人工繁殖还存在以下不足:1.从卵孵化至鳗苗的成活率只有0~5%。2.从孵化的幼鱼至白子鳗苗养殖周期约需半年。3.第一代全人工孵化的鳗苗每尾成本达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5000元);第二代的鳗苗成本也需要几千日元(人民币几百元)。第二代鳗鲡全人工孵化成功仅仅是在实验室阶段,要实现规模生产还需要10年左右。短期而言,鳗鲡人工繁殖成功对国内外的鳗鱼产业界都没有实质影响。

    谢骏及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柳凌等认为,日本科学家的成功也增加了国内研究人员的信心。谢骏说,获得相关研究信息后,将有助于国内研究,弥补鳗鱼产业链缺失的种苗环节。而鳗苗的规模化生产可能影响未来市场格局。但他也赞同刘兆钧的观点——目前该项技术存在不足,应用还需时间。

    国内鳗鱼研究犹可追

      据介绍,近年来国内研究鳗鱼人工繁殖的科研机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由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牵头,中山大学等单位参与的项目团队,每年做几百条亲鱼的催熟实验;二是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柳凌研究员等人;三是由集美大学牵头,福建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参与。柳凌说,日本与我国都是从70年代开始鳗鱼人工繁殖研究,鳗鱼人工繁殖的关键是要获得柳叶鳗,现在日本成功人工繁殖鳗鱼,而国内人工鳗苗存活不超二三十天。

      谢骏说,国内研究落后除了因为鳗鱼亲本质量下降外,也与政府对科研项目要求很快出成果,很难维持稳定的经费支持和科研队伍有关。“田中秀树等人持续研究了一二十年,包括耗资巨大的去太平洋调查鳗鱼繁殖习性、食性等,才有今日的成果。”长江所柳凌也认同谢骏的说法。

      评点国内研究时刘兆钧坦言,日本科学家研究鳗鱼人工繁殖坚持做了几十年,而国内往往都无疾而终。近年来农业部渔业局拨出1700多万元经费,用于鳗鲡专项研究,但其中只有少量用于人工繁殖,“有些人做研究不过是作秀。”

      谢骏说,日本这次的成功,对国内科研界是很大的促进和鼓舞。“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日本养的鳗鱼90%是公鱼,前期要转化为母鱼,会影响后代体质、成活率。而国内养的鳗鱼大多是母鱼,不用转性。国内鳗鱼产业比较成熟,有竞争力,只要鳗鱼人工繁殖在技术上成熟,产业化、规模化很容易。”他表示,要整理好相关科研材料向政府反映,集中精力和资源研究。

      柳凌认为,接下来国内研究要做的工作大概是三个方面:1.完善催熟催产技术;2.产卵受精后,孵化到开口阶段,水体温度、盐度等调控;3.鱼苗开口,饲料搭配,鱼苗自身营养,饵料投喂设备和方式等。“国内需要加大对鳗鱼人工繁殖研究的投入,要有耐心和信心。”

      (据中国渔业报2010年6月9日)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主题

    38

    听众

    6727

    积分

    五级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10-27 15:5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2517
    精华
    13
    经验
    6727 点
    金币
    38495 元
    注册时间
    2011-3-14
    板凳
    发表于 2012-1-17 09:44:48 |只看该作者
    杂志招聘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2-1-17 10:42 编辑

      日本鳗鱼全人工繁殖产业化尚需十年

      2010年12月27日讯,由日本民间组织大专院校和独立的科研部门的专家评出了“2010年农林水产研究十大成果”,重大成果的第一项是“鳗鱼全人工繁殖成功”,该项研究是日本水产总合研究中心采取亲鳗的卵子和精子,通过人工授精、孵化出第二代鳗鱼的仔鱼,实现了全人工繁殖成功。

      据了解,日本今年野生鳗苗的捕捞量只有40年前的1/10左右,日本开展鳗鲡人工育苗的研究已有40年历史,鳗鲡全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为保护珍贵的鳗苗资源打下了基础。

      但是,要实现鳗鱼全人工繁殖的产业化需要十年左右,原因是:人工繁殖鳗苗的存活率只有0-5%;从卵至白仔鳗苗的养殖周期需要半年左右;第一代人工孵化鳗苗每尾成本约一百万日元,第二代约一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00元)。

      (据《水产前沿》杂志2011年02月)
    水产前沿杂志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主题

    38

    听众

    6727

    积分

    五级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10-27 15:5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2517
    精华
    13
    经验
    6727 点
    金币
    38495 元
    注册时间
    2011-3-14
    4
    发表于 2012-1-17 10:32:1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