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layer.56.com/v_NTg3Mjg1ODM.swf
圣湖精灵---裸鲤(湟鱼)
青海湖裸鲤,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俗称:湟鱼、花鱼、狗鱼、无鳞鱼。 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 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具退化鳞的痕迹。 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 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青海湖裸鲤的分类及命名 从布哈河到哈尔盖河,北岸五大青海湖注水支流成了裸鲤洄游产卵的必经之地,正因如此,也使得裸鲤的种群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青海湖裸鲤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青海湖裸鲤三个繁殖群体有一定的分化,其分化达到了种群的标准,表现出了三个系群的特征”。近年来,裸鲤救护科研单位专家研究对不同河道的裸鲤产卵群体做分子遗传学研究检测,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不同产卵河道的产卵繁殖群体之间有一定的分化,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式。据此,科研单位每年在五条主要补给河流上才采取分开繁殖放流的方法。 且不论基因如何,暂不说分群怎样,仅从色别来看,刚察境内哈尔盖河、沙柳河、泉吉河、吉尔孟河和布哈河等五条青海湖主要注水河流里的裸鲤却各有不同,可以说,家族式的“群居”生活在这里表露的一览无遗。素有“黑美人鱼”之称的青海湖裸鲤仅在哈尔盖河能得一见,其身短、翅稍白,背身显黑色,腹略白;而沙柳河则盛产“白唇墨鱼”,其唇白较之其他差异明显;游经布哈河的裸鲤大多脊背显黄或通体呈黄金色,腹部发白,与其他支流裸鲤在色斑上分别较大,其名曰“金龙鱼”,不但色别大,其生长年限也较其他河流裸鲤长,故原来刚察当地的渔民有“打鱼要到布哈河”之说;吉尔孟河中裸鲤虽与布哈河有极其相似之处,但其背略灰,当地人称之为“青海青”;泉吉河裸鲤类似泥鳅,背部分布密集圆点状,且两侧有大小不一、类似飞舞彩蝶般花斑,翅显红,名“黑脊彩斑鱼”。 裸鲤喜欢生活在浅水中,也常见于滩边洄水区或大石堆间流水较缓的地方,入冬则潜居于深潭、岩石缝中。适应性强,对生活条件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较小的水塘和较浅的湖边都能生活,在咸淡水里也可生活。 幼鱼孵出后,即成群游泳,多集群于河口浅水地区。幼鱼阶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成鱼杂食性,青海湖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其食料,主要食物对象为硅藻、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类、端足类、水生昆虫、摇蚊幼虫等,甚至其幼鱼及条鳅也为之吞食。 由于青海湖地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除第一年生长达3.5厘米外,一生中的体长生长无明显的阶段,4龄以下体重增长较快,体重250克者平均为8-9龄,500克者约为10龄;一般能长到50-60厘米,重约5公斤,25龄;最大个体长可达95厘米,重约6.5公斤。 群体中雄鱼多于雌鱼,繁殖力较低,怀卵量平均为16242粒。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产卵场所一般在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纱,水深在0.1-1.1米清澈见底的河道中。 在繁殖季节内,当水温低于6℃或超过17.5℃时,便无繁殖活动。产卵旺季为5月中至6月中;产卵活动是昼夜进行,以23时至次日3时为最旺盛;卵产于聚卵窝内,卵沉性,微粘。 小湟鱼每年在淡水中出生,然后到青海湖中逐渐成长起来,成年后的湟鱼再溯河洄游重返故乡,繁衍生殖后代。究其原因是因为青海湖的含盐量太高,含盐量高达 12.49‰到15.5‰,而且碱度太高,PH值目前已经达到9.2,有时高达9.2以上,海拔高的地方甚至超过10个PH值,高盐度和高碱性,对于湟鱼的性腺发育、成熟都是致命的损害。
兴修水利水电站对洄游性鱼类危害多大呀,看了鱼儿们奋力游动,死在路途中,心中真不是滋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