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5月24-25日
地点:海南省,西沙群岛,永兴岛
就如同随风飘荡的植物的种子,人,其实也是迁徙和漂泊的动物。对于某些个体来说,他们过的或许是定居的生活,但对于整个物种、族群、甚至家族来说,迁徙从未停止。人,即是环境的动物,也是选择的动物,我们选择环境,也被环境选择。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当中很多人都生活在祖父辈想都不敢想的地方,而要想象我们的孙辈将来会生活在哪里,过什么样的日子,更是穷尽我们的脑力也不会有结果的事情。
旅行的多了,走的远了,就会有上面的那些想法。因为,在世界的角落里,在某些文明的边疆地带,就像在某个远离大陆的海中极小的沙洲上,或在大漠深处的某处,你会发现一株树木突兀的、没来由站在那里一样,你总会发现一些人,以超出你的常识的方式生活在那里。比如新疆伊犁地区的草原深处,比如肯尼亚纳库鲁湖的岸边,比如缅甸安达曼海边交通闭塞的小渔村里,比如遥远的南中国海的永兴岛上...
自1974年中国从越南手中夺回西沙群岛,作为南海海域中最大岛屿的永兴岛,陆陆续续的建设工作就从来没停止过的。因为大部分工程都跟军事有关,岛的管理也基本上都是军事化的,那么这个10多户人家的渔村的来历就很让人好奇,他们是怎么来到这个岛上的?什么时候开始有第一户居民定居的?最开始,是因为打渔的时候,为了躲避台风上岛的?当初驻建部队的家属留在岛上的?政*府有计划的进行移民工程?对不起,我没有答案。但我们看到景象,是一处宛若世外桃源的环境里,十几户村民过着绝对堪称隐士一样的生活。生活的环境,用贫苦来形容显然有些夸张,但说他们艰苦是绝不为过的。近年的建设使得基础环境有所改观,比如已经有了电力供应和岛上集中供应的,来自于雨水收集的淡水。大多数人家都有电视,也说明岛上已经有了电视信号。生活最基本的条件,仅此而已。这就是中国最南端的小渔村的基本情况了。
这渔村的位置,是在岛的西南角上,靠近最南侧的机场跑道,和最西侧的一个民用船码头,琼沙3号每次进港就停在这里。整个渔村的面积不大,大概就是从我站的这个位置,到画面尽头的那个建筑那里,便是整个渔村的进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