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0-7-5 14:25 编辑
氨氮及其衍生物是水中一重要生态因子。它们对水生生物既有有害的一面,又有有益的作用,养殖者的责任是在掌握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限制其有害因素,使其转换为有益的物质,把生产搞得更好。
分子氨对水生生物是极毒的,而离子铵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的重要营养盐类。水中积累的氨会对养殖动物产生结构性和功能性的不良影响,损害气体交换作用,抑制基础代谢过程,使养殖生物生长速率下降,降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对污染的耐受力,减弱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造成养殖对虾的死亡。
氨有昼夜与垂直变化,这种变化在晴天尤为显著,这主要与池水溶解氧、水温、pH变化有关。晴天中午前后表层非离子氨增多,底层由于有机物分解使pH下降,分子氨达最低值,夜间由于表层pH下降及对流等原因,上、下层水中非离子氨差大大缩小。所以,白天中午前后开机搅水也是避免氨中毒的一个有效措施。
控制氨氮毒性主要有以下方法:
合理放苗,适量投喂饵料。养虾池中的氨大部分由生活在虾池中的生物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及残余饲料所形成。对虾及其他生物密度越大,其产生的代谢废物或残余饲料越多,则池中氨的产生和积累也就越多。因此,要降低养虾池中氨的浓度,必须做到合理放苗,适量投喂饵料。
适宜繁殖浮游植物。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养虾池,由于二氧化碳被大量吸收,池水的pH常达到9以上,这就加剧了氨氮的毒性。因此,当浮游植物繁殖过多而透明度较低时,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当溶解氧降低时,会增加氨氮的浓度,同时,溶氧量的降低也增加了非离子态氨的毒性。因此,保持池水中充足的溶氧量,是减少氨的毒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大换水量。按照养殖前、中、后期的基本要求进行换水,尤其是放养密度较大的养虾池,中、后期每天应换水1/3~1/2。对发现氨氮浓度已超标的养虾池,则应加大换水量。
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我们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盐度和透明度、水色等理化因子来表明水质的化学指标和物理性状,这些指标和性状的变化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一、水质调控的方法
1、溶解氧
配备增氧机,灵活开机增氧,以保证池水溶氧量在5mg/L以上,池塘底层3mg/L以上。适时注入新水,必要时,定期换水或排注水。
2、pH值
南美白对虾适宜的PH值为7.8—8.5。pH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pH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同时,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加。氨氮、硫化氢含量的增加都可以抑制对虾的生长。调节PH的主要方法是泼洒生石灰和滑石粉,pH值低于7.8时,用生石灰调节,每亩用量5~15kg,pH高于8.5时用滑石粉调节,用量为每亩1—2kg。
3、氨氨
水中的氨氮含量过高时,会穿透细胞损伤对虾的肝胰组织,减少对虾获氧能力,影响对虾摄食,严重时会引起对虾发病,甚至大面积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氨氮含量,要把氨氮控制在O.5mg/L以下,调控的方法:一是采用投放水解毒剂来吸附水中的氨;二是投放有益的微生物制剂来降解水体的氨;三是繁殖一定数量的藻类。
4、硫化氢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物质,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可造成对虾组织细胞缺氧,轻者影响对虾生长,重则导致对虾死亡。因此,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控制在1mg/L以下,调控的方法:一是开增氧机增氧;二是施用有益的微生物制剂;三是施用平炉渣或高锰酸钾。
5、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的毒性较强,但只有浓度超过0.1mg/L才会有影响,作用机理主要通过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而导致虾体缺氧窒息死亡。调控方法:一是施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环境;二是施用有益的微生物制剂;三是繁殖一定数量的藻类。
6、盐度
盐度是影响对虾生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养殖过程中,池水的盐度应保持在1‰以上,盐度太低可用农用盐调节。
7、透明度
透明度是反映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物理指标,水中的浮游生物过多,说明水体已富营养化,浮游生物过少说明水体偏瘦,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25-40cm。若透明度小于20cm时应及时换水、加水、施沸石粉或生石灰;若透明度过大,可施氮肥和磷肥。
8、水色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理想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和黄褐色,这些藻类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在养殖过程中,施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EM、生物活性细菌,能及时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稳定池塘水色。 pH值越高氨氮毒性越高.反之硫化氢毒性越高。 氨氮高主要影响对虾肝胰脏。 亚硝酸盐高主要影响对虾鳃,由鳃进入血液引起中毒性缺氧。 久寒时期应用葡萄糖为对虾抗应激,可加离子钙促进对虾虾壳钙化,水温有所升高后20度左右全池泼酒葡萄糖加喂维生素C 免疫多糖。 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地下水、加温和保温措施提高水体温度,减少可能进一步降温造成的大规模对虾死亡风险;提高养殖水体盐度和使用葡萄糖调节水质,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