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36|回复: 3

湛江对虾养殖业现状调查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42

听众

90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366
精华
18
经验
9075 点
金币
17976 元
注册时间
2010-4-29

社区QQ达人

发表于 2012-9-12 01:59:1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hinkpad 于 2012-9-12 02:08 编辑


湛江拥有大面积适合鱼、虾养殖的水域,水产养殖业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湛江水产养殖业依然方兴未艾,水产饲料业大有可为。为了深入观察现状,思考产业未来趋势,本刊以对虾养殖业为切入点,着重调查了种苗繁育、养殖模式、疾病防控、加工出口等产业环节的运营现状。调研中,广东恒兴集团、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提供了大力的协助……


湛江对虾养殖业现状调查(上)


湛江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东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分。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我省茂名市属茂南区和化州、电白县接壤。湛江面朝大海,尽得“地利”:海岸线绵延达1556公里,约占广东省的46%和全国的20%,与海洋大国日本相当。沿海滩涂广阔,-10米等深线浅海滩涂面积733.8万亩,“海上湛江”是“陆上湛江”的1.4倍,其中潮间带面积148.6万亩,占广东全省的48%和全国的5%;海水养殖面积77万亩:对虾养殖超过40万亩,罗非鱼约占15万亩。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湛江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养殖对虾。之后历经病害影响,迂回曲折中缓慢发展。1996年对虾产量突破1万吨后,对虾养殖一路高歌,至今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虾苗繁育、对虾养殖、饲料加工流通、交通运输、水产机械、渔业商品等行业的较为完整的对虾产业链,出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繁荣景象。2007年,湛江对虾养殖达44.8万亩,年产量达18.2万吨,占广东省40%和全国的21%,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对虾养殖基地,最大的虾苗、加工及出口基地,最大的对虾饲料生产基地。

如今,湛江对虾产业已经度过快速的发展阶段,迈入相对平稳的时期。从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湛江对虾产业若要突破发展瓶颈,必须努力破解四个方面的难题:一是病害防治难;二是生产成本上升;三是国际贸易壁垒;四是金融危机导致消费市场萎缩。特别是在全球对虾市场供过于求、主要虾类消费国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湛江对虾的养殖与贸易前景尤其值得关注。这些问题现已引起政府、企业及虾农的共同关注,据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董事长郑石轩介绍:“这两年湛江对虾养殖已趋于理性,从原来的赌博性养虾慢慢转变成投资行为。企业也加大了资金及技术投入,正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一 培育优质种苗任重道远


据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黄大文站长介绍:“目前湛江做虾苗的企业大概400家左右,不过年产量5~10亿尾的企业不超过50家。”据了解,这些大型企业基本走引进与自主选育相结合的路线,像粤海就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进口带性腺的亲虾,并且供应幼体给虾农养殖春虾。这四五年,实力雄厚的饲料企业、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始涉足种苗领域,加强了对虾良种的培育与推广,有力地促进湛江对虾养殖的发展。

记者采访期间还了解到,2008年虾农反映优质苗养殖效果不错,生长速度快,病害相对较少。今年虾苗投放由于受2008年虾价高位徘徊的刺激拉动,预计有可能达到1000亿尾。不过由于清明前受阴雨天气的影响,水温达不到20度,虾农不得已推迟投苗……


1.1 对虾苗种繁育历史回顾

记者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发现,湛江对虾种苗良种选育工作呈现出“十年一递进”的规律。

1974 年,湛江开始试养本地的长毛对虾、墨吉对虾,苗种采捕自天然海区。1980 年这两个品种的虾苗可成功进行人工繁育,当年培育虾苗 208 万尾,养殖对虾 7.27 公顷,平均公顷产虾1 260 公斤。1987 年湛江建造虾苗场 20 个, 育苗水体 22 640m3,最高年育苗量达 38.43 亿尾, 其中这两个品种育苗量36.7 亿尾,占95%以上,其他品种如中国对虾等约占 4%。长毛对虾、墨吉对虾个体大,肉质和味道好,属于广温广盐性品种,但因其养殖生长速度慢,产量低,周期长,成本高。因此,人们积极向外寻找新的品种。

1984 年,湛江首次从国外引进斑节对虾亲虾,进行种苗繁育生产。经过七年的试验推广,1991年斑节对虾才成为当家品种。至1997年,湛江对虾育苗场发展到114 个,育苗水体76250m3,最高年育苗量35亿尾,其中斑节对虾苗种占94%,其他品种如长毛对虾、墨吉对虾等占6%。1997年湛江市养虾面积发展到10 666.7公顷,对虾产量12 800万吨。不过,1992 年全国暴发的白斑病毒病就像斑节对虾的“绝症”,给蓬勃发展的湛江对虾养殖业当头一棒。因未能发现有效的防治措施,湛江不得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放弃该品种养殖。

1994年,湛江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种苗繁育试验;1998 年繁育技术成熟后,湛江开始大面积推广养殖。2007年湛江对虾育苗场发展到431个,育苗水体45万立方米,育苗量达500亿尾,全年产量13.8万吨。育苗量及产量比斑节对虾当家品种的 1997 年增长14倍和9.8倍。

进入 21 世纪,湛江对虾养殖已由片面追求速度向高质量生产转型,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优质种苗培育、对虾产品质量安全、对虾养殖引起的水体污染等已引起政府、企业、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1.2 苗种生产管理现状

优质健康对虾种苗繁育是养殖生产的需要,也是广大养殖者的迫切要求。这几年来,饲料企业及加工企业开始涉足此领域,如恒兴负责投资和经营管理的国家863计划,主要从事对虾良种选育、优质虾苗生产方面的工作。就目前而言,湛江水产大型企业通过繁育优质虾苗带动饲料营销、或优质虾苗挂钩商品虾收购的形式都运作得比较好,既有利于大企业构建产业链,同时也能把规模小、分散经营的虾苗场或养殖场整合起来,走上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之所以搞饲料搞加工的,跑过来搞种苗,主要出于企业战略决策的考虑,目的不在盈利,而在帮助虾农养好虾,提高养殖效益。”某饲料企业总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虾料饵料系数普遍在1.0~1.5之间,如果使用本地苗的话,达到1.5仍有点难;在精养塘使用进口虾苗,生长速度快一些,系数一般能够达到1.1。

当前,湛江对虾苗种的生产管理现状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种苗繁育生产成为大型饲料企业、水产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一环。从 2005年以来,粤海、恒兴、国联、中联等大企业都投入大量财力、人力,采取多种形式经营种苗场,引进良种亲虾。如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大力构建“种苗—饲料—养殖—加工—贸易”产业链,采用自繁自育与定点提供幼体和监管育苗的形式,经营20个对虾育苗场,育苗水体2万多立方米。现每年均从美国等地引进南美白对虾亲虾1万尾左右,繁育生产进口亲虾优质子一代和自己选育的子二代虾苗60多亿尾。

第二,对虾种苗繁育生产技术有了较大进步。大企业繁育种苗,广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和化学技术,同时注重种苗营养平衡,改变了过去靠药物繁育种苗的状况,从而提高虾苗质量,受到广大虾农的欢迎。

第三,优质种苗养殖效果良好。近几年来,湛江从美国引进的南美白对虾亲虾繁育的子一代虾苗,养殖生长速度快,个体均匀,产量高,效益比较好。王建红总经理告诉记者,高位虾池一般放苗6到8万尾,养殖天数80到90天,虾规格能够达到30~40尾/斤,亩产1 500~2 000斤。如果以1 500斤算的话养殖成本约为8块钱,市场价格有11块钱的话,一斤就有3块钱的利润。

第四,对虾种苗繁育由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况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引进与选育亲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撑项目的开展,而且风险大,一般小场都承受不了。当前都是由大企业引进亲虾,给各场提供幼体,培育虾苗,从而使大企业与各场形成多种经营形式,生产经营种苗,大大提高种苗生产组织化程度。


1.3 对虾种苗繁育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虾病大爆发,到2001年前后的欧美“市场壁垒”,再到目前的对虾种苗的问题,湛江的对虾养殖一直在摸索、跋涉、发展。最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忧虑:种苗的无竞争力有可能断送整个对虾产业。

这个无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种质退化问题突出。像美国等地已在基因遗传方面作了控制,使引进亲虾的子一代虾苗基本上不能再当种虾繁育下一代。“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每年都不得不向国外引进亲虾,受制于人,形成‘引进—退化—引进’的牵制循环。”某企业高层对此现状颇感无奈。

二是虾苗质量缺少保证。一些育苗场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亲虾被无节制地多次产卵,甚至从养殖池中挑选同一代、同一批养殖虾作为亲虾,由于种群近亲繁殖又没有经过严格的病原体检测,降低了虾苗的质量,很难保证养殖生产高效稳定发展。另外,一些虾苗场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操作不规范,甚至使用禁药育苗,破坏了对虾养殖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是培育虾苗的方式不科学。如果虾苗价格走低,育苗场为了盈利,便只投喂一些人工虾片或投喂磨碎的0号虾料作为幼苗的饵料,控制丰年虫的使用量,造成虾苗营养不足,成活率低,抗病力差,生长缓慢,最终导致养殖中出现了规格不均匀,养殖周期长等状况,增加了养殖成本。“如果遭遇市场不景气,虾价下跌,虾农的亏损就更加惨重。”

四是放苗密度过大。不少高位池业者因为苗价较低,抱着“投苗越多,产量越大”的心理,在养殖设施配套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加大投苗量,采用自然淘汰的方法进行养殖,其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此外,水体污染日益严重,也给对虾种苗繁育生产带来很大困难。据了解,高位池养殖所导致的水体污染确实存在,而且经常呈现出大面积污染的现象,净化作用也不明显。


1.4 培育优质苗种的建议

培育良种不是一两天就能搞得出来的。针对当前对虾种苗生产的现实,如何实现对虾“种”和“苗”的优质健康呢?记者经过采访专家及相关人士,权且提出四项建议:

第一,引进与选育应相结合,自主选育为主。实践已证明,南美白对虾是适合我国养殖的好品种,但长期全靠引进,不仅成本高,外汇外流,而且不利于对虾业的长远发展。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一尾亲虾从美国到湛江(虾价+费用)需要43.8美元,折人民300元,一年引进2万尾,就是 80 多万美元,但这仅解决全市10%的虾苗需要量,还有90%只能使用多代虾苗。根据以往的经验,单靠企业投资选育良种是行不通的,因为选育一个对虾良种,需要7~8年时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承担。黄大文站长建议:“政府应加强投入、引导,扶持一些有实力的大型水产企业参与进来,整合企业资源,联合选育良种。”

第二,积极打造虾苗品牌。2008年许多养户反映优质苗养殖效果不错,生长速度快,病害相对较少,养得好的70多天对虾规格可达30尾/斤。以前“普通苗也能养出虾来”的观念正悄然改变。有业内人士估计,未来两三年内,优质苗的市场份额将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左右。大型育苗场应积极运用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积极整合规模小、分散经营的虾苗场或养殖场,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第三,完善种苗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粤海集团郑石贵总经理接受采访时给记者列出了一条公式:虾苗品牌=优质虾苗+高质服务+商业道德。“有了优质虾苗只是前提,帮助虾农养好虾、卖好虾,才是最终目的。”对种苗生产大企业来说,必须有较强责任感、诚信度,有实用技术、优质服务于养虾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方能最终实现双赢。

转自《广东饲料》杂志社



相关帖子

347

主题

42

听众

90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366
精华
18
经验
9075 点
金币
17976 元
注册时间
2010-4-29

社区QQ达人

发表于 2012-9-12 01:59:32 |显示全部楼层
二维码
第四,政府需加强管理。对那些无证经营的种苗场、养殖场,政府应依法取缔;有证经营的要实行动态管理,如违反规定使用国家禁药,弄虚作假生产经营假冒、劣质种苗,应取消经营资格;对于乱开发、乱排放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依法处理,使种苗生产乃至整个海洋经济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先进的养殖模式事关重大
简单来讲,湛江对虾基本养殖模式有粗放养殖模式,半精养模式和精养模式三种。粗放养殖最早是鱼堤养殖,面积几百亩到上千亩不等,水深1米左右,依赖纳潮水蓄养,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半精养模式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虾池建造的标准较低;精养模式则是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有高位池和地膜养虾两种方式。
2.1 基本养殖模式介绍
其实,就已有的各种养殖模式而言,没有一种养殖模式是完全固定不变的,也没有一种养殖模式能够完全孤立于其他模式之外。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既是一定时间内虾类养殖成果的总结,也代表了不同发展阶段对虾养殖的技术水平。
(1)提水式集约化养殖模式
提水式集约化养殖模式因在海面高潮线上兴建虾池而得名,最早建造于我国台湾,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在华南沿海又称高位池养殖。1991年湛江市水产局在直属长洪虾苗场利用空地建池8.52亩,每亩放苗5万尾,养殖120天,收获斑节对虾产量6798.3公斤,每亩产虾798公斤,总产值218870.5元,扣除成本,纯利103495.4元.因效益比较显著,1994年后开始在湛江徐闻等地推广。
由于该模式着重解决对虾高密度养殖中的病害传播和水质污染等问题,努力为养殖对虾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因此成本相对较高。高标准高位池面积5亩左右,水深2~3米,中间排污,池底及周边铺薄膜或水泥混凝土,每亩造价2~3万元,亩产量500~1000公斤,高的达1500公斤不等;低标准高位池面积10亩左右,水深1~2米,泥底或沙泥底,每亩造价0.3~0.4万元,亩产量150~500公斤。目前,该模式现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新建虾池的主要选择之一。
  (2)封闭或半封闭式过滤海水养殖模式
在没有淡水资源的地区,一次性纳入养殖所需的海水,经消毒后可养殖对虾。采用这种养殖模式前提条件是,无论是高密度还是低密度养殖一定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充氧过程中能把残饲、对虾排泄物和死亡的藻类等通过充气环流集中到虾池的中央区,在虾池周边形成较大的洁净水域,为对虾提供清洁的生活空间。在养殖60天后,可逐渐添加消毒的海水,以改良水质,促进对虾生长。这种养殖模式在雷州、遂溪、坡头一带老虾塘采用效果比较好,可切断海水中WSSV(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增氧机充气确保水质不恶化,降低水体中的有毒物质,从而控制WSSV的暴发。
  (3)地膜养殖模式
若虾池水深达到2.4米以上,则需配备直流式增氧机,结合中间排污,适当换水,可进行高密度养殖,而且效果比较理想。每亩放虾苗8万尾,养殖周期100天左右,亩产可达1000~1500公斤。另外,该模式利用地膜完全隔绝虾池与周围环境,切断病原,使对虾不易发生细菌病,有效控制WSSV的暴发流行。而且清塘晒塘消毒比较容易,可节省药物与人工的开支。
  (4)过滤和净化海水防病养殖模式
该模式以自然海水为养虾水源,过滤或净化处理后用于对虾养殖。养殖系统所产生的废物通过特别设计的地膜底池塘、中央排污系统等设施随时可排出废物,废物经过适当处理再排入大海。因此,该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养殖系统,具有随时可调节和交换水源能力,废物不会在养殖系统中累积,因而废水处理成本相对低廉。
(5)封闭式的海水再循环和零交换水养殖模式
养殖一造虾只用一池水,也就是现在提倡的零交换水系统。整个养殖过程中池水除自然蒸发和吸底污损失采用井水补充外,一律不补充海水。虾池按以下流程循环:虾池→接污池→沉淀→水生生物沟→过滤池→细菌池→虾池,显著降低了养殖污水对养殖海域的污染,也基本切断了养殖池与自然海域的联系,可避免因引入海水而带入病原和传播疾病的危险。
  (6)分段高位池养虾模式
该养殖模式也称为标粗或中间养殖过渡到养成池。为避免放养密度过高,尤其在养殖中后期因残饲、排泄物以及败坏的藻类等有机物的堆积而造成水质恶化或池底老化,为此将养殖期分成两段或三段。虾苗放在1亩的虾池进行标粗至3~5公分进行放流,再放至5~8亩的虾池进行中间培育,每亩放16万尾养殖至8~10公分,最后放进养成池,每亩5万尾,养至每公斤40尾左右的大虾。湛江地区又称之为分级养殖,能有效地防止虾病发生,同时达到大幅度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目的。  
(7)半封闭添加淡水养殖模式
该模式由于强调在养殖过程中不从自然海域提取海水,因而可以避免自然海域的病毒性病原和弧菌性病原等对养殖对虾的交叉感染,显著提高虾类养殖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有研究表明,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等常见养殖对虾最适的生长盐度为8~12,盐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生长速度明显下降。该模式适当的盐度变化和池水交换可以刺激虾类蜕壳,可以明显加快养殖虾类的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增加养殖效益。
(8)优化生态环保系统封闭式养殖模式
该养殖模式是一种较原始的自然纳苗或低密度养殖的混合养殖模式,通过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等多种不同习性和生理特点的生物混养在一起,利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养殖对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饵料,可提高虾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养殖区既是生产区又是生物净化区,具有生产产品和净化水质的双重功能。不过,由于去年鱼价没有达到养殖户的理想水平,且对虾产量低,高位的虾价可能使许多养殖户今年放弃鱼虾混养,转向对虾精养,以提高对虾产量。
2.2 养殖模式的几个问题
湛江对虾养殖已出现多种模式,对于如何选择和完善各种养殖模式,记者在综合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讨论意见和建议。
  (1)高位虾池场地选择问题
高位虾池特别是高标准的虾池建造投资大,成本高,要想得到预期效果,在选择场地时,必须考虑全面。首先是底质,一般选择中粗沙质比较好,沙质地除了暴晒彻底、清淤容易外,还可减少小贝类、蟹类、挠足类繁殖,从而减少病毒传播,防止虾病暴发。二是选在防护林带内,有利于台风季节减轻对虾应激状态,防止台风带来的病害。三是避免选在海区污染严重地方,否则会增加水处理难度。从目前海区情况看,高位池养虾用水必须经过过滤或沉淀,以达到健康养殖持续发展的目的。
  (2)多级式高位虾池的分级操作问题
由于虾类的养殖周期较短,过多的分级操作不仅增加工作量,还会干扰养殖虾类的摄食和生长,甚至可能对虾类造成损伤。因此分级养殖的次数不应过多,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以二级养殖为佳。
这里头有三大问题需深入研讨:一是三级池子位差多少为最佳。位差设计的原则,既要保证养殖虾安全移池时水量水质需要,又要考虑不因位差太大增加池子造价,目前尚无共识。二是各级池子多大为最佳。一级养殖池有的面积较大,达670~3000m2,池的结构与配置与提水式集约化养殖相似;也有的一级养殖池面积较小,只有200~500m2,池的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一般为3以上);二级池的大小和结构因地而异,土池、水泥池以及地膜池均可;第三级即商品虾池,一般都是150m2左右。三是每级池子每茬养殖时间多长为合适。据有关材料显示,湛江大兴育苗场每茬一、二、三级池子养殖时间为30~32、31~34、35~38天,虾规格比较小,每公斤70尾以上。如果各池养殖时间调为30、40、50天会较好,养殖120天就会达到规格。
  (3)虾塘老化及改造问题
虾农对于养殖生产过程池塘土壤老化所产生的连作障碍虽然看得见,但仍显得束手无策。施肥不当、养殖密度过大、饲料质量低劣或投喂量过大都很可能加速池塘底质的破坏;假如前期水质培育大量使用有机肥料(尤其是固体有机肥料)则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池塘底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加速池塘老化。一旦池塘老化,自净能力、生产能力、抗逆能力将大幅度降低,进而病害流行,导致大量使用药物,最终造成对虾产品质量下降,影响加工出口。
目前来讲,湛江老虾塘改造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治理,改造与改革养殖模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实施效果良好。
2.3 养殖模式发展趋势
从已有的各种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今后对虾养殖模式的总体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1)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有利于切断各种暴发性流行病原的横向传播。
虾类病害的传播方式包括两方面: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纵向传播主要通过培育与选择健康种苗来控制,而横向传播则主要通过建立合适的养殖模式来控制。虾农在养虾养殖过程中,从海区引入到储水池的海水必须采用物理(经60网目以上筛网过滤、沉淀等)、化学(消毒剂消毒等)、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再灌入虾池作为养虾用水,杜绝水体中的病害微生物横向传播。其次,在整个养殖区中应做到排灌分开,以避免水体中的病害生物交叉污染。
(2)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有利于养殖对虾产品质量的提高。
养殖对虾与其他任何行业生产的产品一样,质量是其生存的前提与根本。黄大文站长认为:“虾是肯定能养得起来,但是产品能不能出得去,直接关系农民能不能赚钱,这是个大问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超标等原因,日本、韩国、欧盟及美国等多次退回和销毁从湛江进口的养殖对虾,虾农损失惨重。目前,包括湛江国联、恒兴、中联、国溢等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都已建立了养殖基地,并按标准化进行生产,从养殖源头到生产加工再到出口,全过程实施严格质量控制。今后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中,如何有效提高对虾的产品质量仍是一大主题。
(3)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有利于对虾养殖区及其周围海域的环境保护。
前几年湛江养虾一度过热,部分养虾区域的布局设计和整体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了养殖用水交叉污染严重。一些虾农缺乏环保意识,把含有病原体的虾塘水体及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海区,加速了各种对虾病原的传播与流行,致使各种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频频发生,同时也破坏了海区水体,破坏了海区的生态平衡。有鉴于此,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生产才是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今后的对虾养殖模式将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措施,无害化处理将成为对虾养殖模式必须达到的根本目标。

(4)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有利于综合养殖效益的提高。
虾类养殖效益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控制,产量只是与效益相关的一个方面,质量和成本有时甚至比产量更能左右养殖的效益。在过去对虾养殖的成本核算中,生产者强调的往往只是水电、饵料、药物、人工以及土地等直观成本,忽视了养殖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造成的间接成本。粤海集团张其华高级工程师指出,今后对虾类养殖模式优劣的衡量将以包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在内的综合养殖效益为标准,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有利于综合养殖效益的提高。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42

听众

90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366
精华
18
经验
9075 点
金币
17976 元
注册时间
2010-4-29

社区QQ达人

发表于 2012-9-12 02:00:34 |显示全部楼层
杂志招聘
本帖最后由 thinkpad 于 2012-9-12 02:06 编辑

《湛江对虾养殖业现状调查》上半部分着重介绍了湛江对虾养殖的优质种苗培育及养殖模式,本期将继续探讨对虾疾病防控及加工出口的产业环节现状,并寄望湛江对虾业持续、健康发展……
湛江对虾养殖业现状调查(下)
三、疾病防控需高度重视
近年来,虾病一直困扰湛江市的养虾业。2002年,湛江市对虾发病率6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70-80%,尤其是第二造,很多低位池土塘养殖几乎绝产;2007年,受天气多变及虾苗健康程度的影响,湛江各地对虾养殖普遍发病,很多虾池排塘;2009年年初的情况跟2007年有些类似,清明前后天气异常变化,气温反复升降造成虾苗生长缓慢,体质变弱;各地区土塘的地温上升很慢,不断出现的短期阴雨天也使池塘环境雪上加霜……
3.1 主要虾病种类
纵观近几年的湛江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病、藻类中毒等引起,具有来势猛、难控制、死亡快、死亡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发病具有连片性、流行性,一般发病规格从3~4cm到8~10cm。
造成较大损失的疾病中,南美白对虾主要是桃拉病毒病,俗称“红体病”,斑节对虾主要是发光细菌病和白斑病。这些病来势迅猛,一般放苗后10~40天就发病,快的数天内就出问题,且死亡率高,发病率一般在50%以上,高的达到70%。据了解,红体病毒的活动温度范围是20℃~26℃,虾池水温如果反复在这个范围内徘徊,将大大加剧病毒的发作强度,导致发生大批染病死亡的现象。白斑病一般在水温低于28℃,且水质不稳定时(比如水里的藻类死亡以后),比较容易暴发。
主要虾病种类、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表:

QQ截图20120912020435.jpg


3.2 病因探讨
一般来说,虾病暴发主要由四大因素引起:第一,气候反常,理化因子异常。时冷时热天气交替出现,将导致光照、水温、盐度、透明度、PH 值、溶氧变化大,藻类生长不稳定,水色变化快,潜伏在对虾体内的病毒将得到大规模的复制。第二,人为引发。一些虾农放苗过早,投苗过密,池水过深,用药不当,导致虾病暴发时,损失惨重。第三,氨氮、亚硝酸盐造成的中毒。在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的池塘,对虾生长很慢,体质偏差,活力下降,更易暴发疾病。第四,养殖环境恶化。海区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易造成交叉感染,一池有病,连片受灾;虾塘底质老化严重,发病也在所难免。
对虾疾病防控是目前整个产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不过有专家认为整个行业还是把疾病看得太“重”了。水产专家马家好教授表示:“生产里面造成虾农损失的,很多不是简单的病,主要是水质、营养问题。”他认为对虾发病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用药不当、条件致病、病毒传染。“第一,用药不当。就说杀虫,它的结果是一下子把整个水体的浮游动物都杀死了。藻类大量繁殖,气泡病就随之出现,形成一个环境病。我们如果把水比作一个生命,把一个池塘比作一个生命体,消毒意味着往血液里消毒,杀虫意味着往血液里杀虫,换水意味着天天换血,这是很不健康的。第二,条件致病。正常的菌群受到环境变化影响,抵抗力降低,致病的可能性增强。这种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自身的调节能力差,损失也是很大的。第三,病毒传染。那边暴发了传播到这边,防不胜防,但实际上大型疫病在国内非常少见,大家主要关注的是第三种致病的处理方法,把前面的两种忽视了。”
根据对虾发病的原因分析,华南农大动科院水产系温小波教授认为:“预防疾病就是要控制好对虾的生长环境,说到底就是要控制好水质。广东省温度高,湛江对虾饲料蛋白偏高,投料又多,残料污染相对严重,导致水质不是很好。还有就是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这个太重要了。比如台风,你要知道台风的走向,提前把底改好,否则台风一来,有害物质浮上水面,整个虾塘都得遭殃。”
3.3 水质调控是防病基础
水质调控主要是调好养殖期的水色及控制好水体中理化因子(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含量。养殖水体应保持适量的浮游植物(单细胞藻类),有助净化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也可作为幼虾的饵料。养殖过程中若出现池塘水突然变清、藻类骤减等现象,表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短时间内暴增,藻类失去了净化作用,这种情况对养虾危害极大——水中非离子态氨氮从白虾鳃丝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并与血液中携氧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蛋白,而血液中的红血球失去了与氧结合的能力,使血液缺氧,造成机体代谢失调,抗病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患病甚至死亡。为了控制好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养殖水体除了要培养好适量的藻类,还应培养有益的生物细菌(光合细菌)。
关于怎样保持水体稳定,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马家好教授提出了可控生态养殖的18字“箴言”:重可控、多增氧、勤改底、少换水、常保健、少杀虫。“要稳定不换水或少换水、坚决不排污,排污排走的是营养,不合理的地方想办法解决,不要轻易排掉;保持较大的水体容量(容积1.2×6亩为佳);保持生物多样性,利用‘老水’,不杀虫;加大增氧,提高水体的增氧效率;保持较高肥度,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勤改底,防止底臭,正确使用改底剂;提高水体的碳氮比,灵活使用酸制剂及糖类物质,正确使用活菌制剂,慎用石灰、絮凝剂。”
马家好教授对增氧机的使用,水体透明度与氨氮含量的评估也作了进一步的解析。比如一个虾塘,亩产500斤,可不用增氧机,透明度能有40公分;亩产800斤,需用1~2台增氧机,透明度要低一些,20公分左右;亩产2000斤以上就需要更多的增氧机,需要大量的藻类,透明度要降到10公分以下。因为水体里含有藻类,所以也需要一定量的有害物质,比如说氨氮,亩产500斤,0.1毫克以下的氨氮就足够维持藻类的需求了;亩产2000斤,氨氮至少要保持0.5毫克以上,才能维持微生物和藻类的繁殖。“这就是一个整体变化,大家不要看着氨氮高就要把它降下去,这是生产的需要,是产量提高的必要条件。”
“在水体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基础上,稳定和提高循环速度,也就是保持水质稳定和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是可控生态养殖最重要的部分,水体只有稳定了,虾才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更健康,长得更快。”
四 加工出口困难重重
2008年的湛江水产业遭受的打击中,天灾更甚人祸。“年初冰冻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到5月份才有所缓解。之后又遭遇9月‘黑格比’,损失惨重。台风刚过,金融海啸又来了……”某企业经理简要总结了2008年对虾业的“祸不单行”。不过到了下半年,对虾似乎“因祸得福”,受数量急剧下滑的影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即使在年底,其他水产品无论是鲜活的,还是冷冻的价格都平稳时,南美白对虾的价格仍一路攀升。
“春节期间20多元/斤的南美白对虾塘头价格创下了近几年来的新高。这价格可谓‘不涨则已,一涨惊人’。” 广东恒兴水产业务部王海经理对2008年的高虾价颇感惊讶,不过也表示在情理之中。只是,迈着高步调的南美白对虾进入2009年后,是否还能够一枝独秀呢?不少行业人士对此表示忧虑。有企业经营者告诉记者:“湛江对虾市场是出口导向型市场,外贸依存度极高,现在经济不景气已经导致外需减弱,进而订单减少。一旦产品出不去,价格下跌几乎势在必行。”
而在夹缝中匍匐前行的湛江水产品加工业,在金融风暴的笼罩下,如何保存实力,熬过寒冬?同样引人关注。
4.1 运营现状
我国出口数量占全球对虾总量的20%,而60%的比例是来自湛江,主要销往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2004 年12月美国对大部分湛江对虾企业开出惩罚性关税(高达130 ~251 %)之前,湛江对虾出口量超过80%流入美国市场,据说当时美国餐桌上,每四条虾就有一条来自湛江。
据官方数据显示,湛江是我省水产加工出口企业最多的地区。现拥有各类水产品加工企业271家,加工能力56.25万吨。已取得出口卫生注册的水产加工企业45家,获欧盟认证的10家,获美国HACCP认证的22家,获韩国认证的33家,获俄罗斯认证的17家。湛江对虾加工业内产生了国家龙头企业2家,省龙头企业6家,获省名牌产品11个。不过,这两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提高、渔业资源衰退、贸易壁垒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湛江水产加工企业也是步履蹒跚,形势不容乐观。湛江水产加工业的运营现状可简略概括为五大方面:
第一,资金短缺。湛江对虾加工品大部分出口,是外向型行业,由于原料季节性收购等特殊性,流动资金需求量大。但由于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使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经营发展的瓶颈之一。水产业除国家的扶持资金外,其他来源基本上是微乎其微。
第二,人民币升值影响大。一位对虾加工企业老总形象地称之为“出口1亿损失近千万”。加上泰国、印尼、越南、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产品的低价竞争,湛江的对虾加工出口企业承担质量安全、经济效益、国际市场竞争等压力大大增加。不过,2007年我国将深加工农产品出口退税率从5%或11%调至13%,有助于推动湛江对虾加工出口产业走深加工、高附加值路线,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价值已是必然。
第三,综合成本提高。如湛江市税务部门对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设置了增值税应交预警值,即“最低税赋控制线”(4.5~5%),而福建省、浙江省指导值为1~2%,山东省为0.5~1%。加上“三率两价”(退税率、汇率、利率、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变动产生的叠加效应,无形中增加了水产加工出口企业运行的综合成本,给出口经营企业带来重压。
第四,平均利润下滑。由于自然灾害影响,2008年湛江对虾产量比2007年减少40%,对虾收购价比去年同期上涨40%。企业普遍反映成本上升20%以上,部分地区企业倒闭、跨国公司订单转移。出口企业平均出口率润率降至2%,甚至更低。
第五,国际市场需求疲软。2008年1~9月,美国、日本、欧洲对虾进口的三大经济体总计进口对虾115.13万吨,比2007年同期下降3.4%,其中,美国增长1%,欧洲下降6%,日本下降2%。有业内人士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国际市场对虾需求呈现微弱、疲软趋势,日本、欧盟降势成定局,美国下降趋势虽不明显,但对虾的消费地位很可能动摇。
4.2 存在问题及对策
湛江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已经完成了供应链的全球化,国际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加工出口型企业造成冲击。事实也证明,在水产行业当中,受金融海啸的冲击最早,波及程度最深的也是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当前,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水产养殖经营单位和经营者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诸如融资难、销售难、市场差、风险大等各种不利因素交相互织,从而催生了市场疲软、成本上升、企业竞争加剧、发展环境趋差、发展后劲乏力等新问题的出现。
水产前沿杂志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42

听众

90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366
精华
18
经验
9075 点
金币
17976 元
注册时间
2010-4-29

社区QQ达人

发表于 2012-9-12 02:00:51 |显示全部楼层
4.2.1 加工水平偏低
目前,湛江市对虾加工率仅为14%,还达不到全国水产品加工率17%的平均水平,离世界发达国家的75%相差更远。总的来说还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少。“湛江市由于精深加工能力不够,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对虾在湛江市粗加工后再运往汕头等地深加工出口。”某企业高管认为,一些企业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粗放型的经营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无序竞争。如果企业能够借助“三聚氰胺”、“金融海啸”对行业的冲击,对产能重新评估,重点强化产品的质量,依靠科技提高自身对市场的融入度,深化对国外市场的了解,道路将越走越宽。
4.2.2 质量存隐患
王海总经理表示:“对虾从出塘到加工厂期间长期泡水,以及收购过程中不规范使用保鲜剂,成为影响品质的隐患。”按照 HACCP 的规定,出口对虾要进行药物残留、金属残留等项检测。但湛江水产企业认证率不足10%,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加工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而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不断提高对虾等水产品的准入门槛:美国与欧洲对于抗生素的检验日益严格,澳大利亚颁布了禁止进口生虾的法规,加拿大则对每柜产品进行检测。在各种国际贸易摩擦激化的情况下,湛江对虾出口屡遭挫折,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
4.2.3 组织化程度较低
对虾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条长,各个环节之间以一次性市场交易方式进行联结,上下游环节之间联结松散,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也就难以实施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生产战略。在出口企业之间,由于产品相似,目标市场相同,企业之间进行的是残酷的市场竞争,而较少共同合作。结果我国(湛江也是如此)对虾生产、加工、出口等产业环节难以获得市场平均利润,还经常遭到国际市场上倾销指控。
这几年来湛江水产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解决这一难题。2009年3月21日,恒兴集团与300多名养殖户代表签订了水产养殖品收购协议。协议规定:恒兴以高出市场价每斤0.5元的保护价回收产品,垫支1.2亿元扶持农户健康养殖,在回收时统一结算种苗、饲料、鱼和虾货款。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有利于改变以前分散收购鲜活水产品的方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过对于资金、技术实力并不雄厚的中小型企业,不宜操之过急,可参与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或走“强强联合”之路,关键在于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营管理体制,共同防范和抵御风险。”
4.2.4 内销市场开发难度大
“在出口形势严峻的现实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国内消费市场。”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在4月召开的“中国对虾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作为对虾主要消费国的美国、日本及欧盟,总人口还不到10亿,每年却消费对虾150万吨。如此看来,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不过也有企业经营者并不怎么看好内销:“从13亿人口这个基数来看,内销市场无疑是巨大的,但是从国民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上能不能消费掉这么多的虾呢?对虾扩大内需的现实性不大,在北方人们还是习惯肉类,虾、鱼只是一种替代品。”湛江市富昌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礼强接受采访时表示:“出口形势不好以来,我们也尝试做内销,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为什么呢?一是在虾的加工程序上每吨要比做内销的企业成本高出500~600元;二是现在的内销市场不是很流通,企业做内销的困难还是比较大;三是内销市场的增长速度相对来说还比较慢。”
但是,从行业发展大局来看,积极开辟国内市场是减少企业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乃是大势所趋。开拓国内市场,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政府也应该对不正当的行业竞争进行干预,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4.3 产业发展预测
诚如前言所提:“在全球对虾市场供过于求、主要虾类消费国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湛江对虾的养殖与贸易前景尤其值得关注。”面对扑朔迷离的外部经济环境,面对整个产业重新洗牌的大趋势,面对行业弥漫的悲观论调,湛江水产加工出口企业将怎样突破重围,以求生存?这里记者无法给出标准的答案,但试图通过专家评述、数据分析,对行业发展趋势做一些基本预测,期待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4.3.1 养殖成本有所下降
2008年上半年,饲料原料持续近两年来的涨势,鱼粉、豆粕、添加剂等主要原料价格呈倍数级暴涨。对虾饲料企业半年之内就涨价两次,升高了600元/吨。下半年原料价格开始大幅下跌,但虾料价格依然坚挺,利润较可观。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无法消除,2009年原料价格整体在低位徘徊,饲料价格下调是迟早的事情。
广东恒兴集团副总裁蒋洪斌则表示,虾料企业在生产加工环节还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能耗高的企业,每吨虾料的生产成本可能比能耗低的企业多出70元;同时,以出品率来衡量物耗,行业先进水平可以达到99.5%以上,而较差的水平只有不足97%,如果以6000元/吨的销售净价计,一个年销量1万吨的虾料企业,年收入相差150万元;另外,现阶段有很多对虾饲料企业的产品实际粗蛋白、粗脂肪检测值都大大高于产品标签的备案值,而产品水分又低于产品备案允许的最高值,造成了很大一笔无谓的成本支出。
利润降低的对虾饲料企业,一定会在稳定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控制支出费用的对策。企业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可能对赊销的控制力度有所减弱。
4.3.2 对虾产量提高,虾价降低
2008年的对虾高企将成为养殖户有效的风向标。王建红总经理认为:“去年尝到甜头的虾农,今年将想方设法提高产量;去年养鱼没赚到钱的,今年也要放手一搏,看能不能分到一杯羹。”在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今年湛江对虾产量将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甚至有所提高。虾价也难以一枝独秀,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的虾价将比2008年有所下跌,但随着饲料价格的下调,养殖成本也相应降低,对虾的养殖效益不会太差。但一些专家就建议养殖户转养其他品种、降低放苗密度、进行南美白对虾与其他品种的混养,虽然对虾产量有所降低,但有利于规避风险。
  4.3.3 出口量可能减少20%
据相关材料显示,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虾出口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影响到今年或许将体现得更为彻底。虽然湛江今年第一季度对虾出口同比增长26.7%(官方公布),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出口将不如2008年,甚至可能减少20%。
“往年年初,正是各出口企业大量接收订单的时候,但今年确显得异常冷清,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接到一张订单。”湛江市水产进出口企业协会秘书长岑坚向记者介绍,对虾产量增加、出口渠道不畅,都将是影响今年虾价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出口量减少的趋势在2008年已经有所体现。美国、欧盟和日本是全球三大对虾进口市场,2008年除美国对虾进口量略有增加外,欧盟和日本对虾进口均显示下降:12月份是日本传统消费高峰期,但在消费指数跌至谷底的时期,中间贸易商纷纷暂缓对虾采购。即使日元保持强劲,对虾市场仍然疲软,价格下跌;欧洲第一大对虾消费国西班牙经济正遭受巨大压力,2008年1~9月对虾进口11.1万吨,金额5.42万欧元,均比减少9%,意大利对虾进口量下降幅度也达到9%……如此看来,加工出口企业只有寄望于6月份早造虾养出来时,能有大量出口订单。
五、湛江对虾业的健康发展需多方协作
目前,湛江对虾生产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环境和病害问题日益凸现,食品安全也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全球对虾产业的竞争日趋惨烈。湛江对虾产业如何能够成功突围,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走健康发展之路,关乎这一产业的发展命运。
5.1 推广无公害养殖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引导养殖户持证依法养殖,加强养殖管理并向标准化养殖方向发展;水产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引导、开发人工育苗技术、良种选育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技术、高效环保饲料及饲料投喂技术、水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黄大文站长认为:“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质量健康型的水产养殖业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目标。只有进一步完善种苗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抓质量,加强对虾养殖调研,建立有效快速的反应及防疫机制,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发展无公害养殖,才能够确保对虾产业的稳定发展。”
5.2 重视质量安全
市场竞争依靠核心竞争力,对虾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则在于质量。当产品的质量卓越,生产又具有规模时,成本将有所降低,此时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不可超越性的优势能够凸显出来。针对湛江对虾质量不高和药物残留问题,王建红总经理表示:“现在整个养殖水平还是有个梯度,药残具体的来源这块,很可能是通过水体带来的药物、农药交叉污染。”水产企业或经营者应管好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流程,积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水产品可追溯制度,从“种苗到餐桌”实施全程监控,确保产品的健康和产业的健康。
5.3 积极打造对虾品牌
面对对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除了过硬的质量水平外,灵活变通的经营方式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水产品依靠“贴牌”进入国外市场,并不是说企业产品没有达到国际品牌的质量,而是缺乏外向发展、开拓国际大市场的意识,经营仍以粗放为主,缺乏品牌意识。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李忠董事长表示,对虾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首先要确保食品安全有保证,生产过程有保障;其次,在加工的过程中针对人们的口味进行分类,作出不同的判断;最后,在形成一定的规模以后借助市场营销进行推广,做导向消费。“品牌是靠质量来支撑,质量则靠管理来支撑,必须要形成一套大家认同的标准化体系。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5.4 开辟国内外市场
当前全球对虾价格下滑趋势明显,国内成本不断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客观要求湛江对虾业积极开辟国内外市场。一是国内市场。目前农村市场需求始终处于原始的疲软状态,对虾等水产品消费无法维持高增长。王海总经理认为,整个水产业应当从思想上、战略上、行动上重视国内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既要宣传水产品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也要重视水产文化不断的渗透。二是国际市场。企业应选择和开发多国市场、多地区市场,减少对虾出口对单一市场的依存度;湛江对虾行业协会应协调各方优势,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结合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掌握国外同类商品的销售与价格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防患未然;政府则有责任确保湛江水产品出口渠道畅顺,提供有关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分析资料,并进一步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防止“自相残杀”的恶性竞争,致力维护行业整体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