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喊了多年了,而消费者也是懵懵懂懂,到底何为‘大闸蟹’?有人提出‘湖里养的就是大闸蟹,河里的就是河蟹’,或说‘母蟹2两以上,公蟹3两以上,就是大闸蟹’。
其实第一种说法完全错误。河蟹,湖蟹都应叫中华獒绒蟹,有辽系、黄河系、长江系之分,河蟹、湖蟹只不过是俗称而已。‘闸蟹’的‘闸’是由于蟹的习性而来的。河蟹的生长期为2年成熟,一生要通过20多次脱壳,脱壳一次,规格增大一次,直到成熟。而蟹成熟之后,必需要回游到海水里交配,繁育下一代,淡水里河蟹基本不能交配,有个别交配的,也产生的是死卵,不能繁衍后代。因此,‘秋风起,蟹脚痒’就是指成熟之后,他要回归大海,完成他的使命,不停的爬。。。。而沿海地区河海之间都要修建闸坝,以把海淡水分开,防止海水倒灌和利于洪水泄入海,保护农田和财产安全。蟹要回到大海,必需爬过闸门,进入大海。【笔者小时候,秋后,随兄长经常夜里在闸上捕捞】所以‘闸蟹’其实本意是指成熟的河蟹,‘大闸蟹’则是指规格较大的河蟹。现在俗称的‘闸蟹’,只不过指大规格的河蟹而已。
至于2两母3两公,则为闸蟹,也不尽然。大闸蟹的规格和标准,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本人认为,在你生活的范围内,你所看到的规格最大的,你就可以叫它--大闸蟹,在有些地区2两多的蟹就可以叫大闸蟹了,而有些地方,3.5的公蟹,还是算不上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