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52461
- 积分
- 2669
- 主题
- 475
- 帖子
- 2176
- 精华
- 5
- 经验
- 2669 点
- 金币
- 19082 元
- 注册时间
- 2012-7-13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4-10-24 16:53 |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 帖子
- 2176
- 精华
- 5
- 经验
- 2669 点
- 金币
- 19082 元
- 注册时间
- 2012-7-13
|
人性中逐利的贪婪,造就了市场先天性的秩序失范,这正是公民让渡私权形成政府并进行执法监管的缘由。而现代社会,各种暗藏的风险更呼吁政府监管的严密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给公民安全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就人的生命健康而言,针对人用抗生素的严格监管,并不能树立起一个密不透风的安全屏障。其他领域的监管稍有松懈,教授职称的医生才能开出的抗生素,都能绕开直接针对人的各项“严防死守”的制度规定,畅通无阻地流入家禽养殖市场,动物体内的残留药物便进入人类的食物链,造成更大面积的健康损害。
从记者的调查看,地方执法部门对养殖用药情况缺乏基本监管。利益驱动下演化的一整套潜规则,对所有纸面的规定视若无睹,甚至衍生出“一只5.5斤的鸡必须使用1.5—1.8元药”的行业不成文标准。这是商人的良心丧尽,更是执法者的懈怠失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这种原本可以事先作“有罪怀疑”的违法现象,监管部门似乎很信任商人的道德良知,总是在记者调查之后才“连夜查处”。每一次执法的“姗姗来迟”,都意味着纳税人购买的公共服务严重短缺。而如果公共服务者始终不用看纳税人的脸色行事,那么这种懈怠与失职便很难彻底纠治。
作为社会的“啄木鸟”,记者的天职就是揭露黑暗与不公。但事事记者都跑在监管执法的前头,倒反衬出政府部门的尴尬境地。很多公共事件,正是由于行政部门监管不到位,才为记者暗访提供了大量爆炸性新闻。这样的新闻业绩,对公民权利而言可能并非福祉,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也并非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