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54548
- 积分
- 37
- 主题
- 18
- 帖子
- 19
- 精华
- 0
- 经验
- 37 点
- 金币
- 78 元
- 注册时间
- 2013-4-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9
- 精华
- 0
- 经验
- 37 点
- 金币
- 78 元
- 注册时间
- 2013-4-2
|

选好蟹种是产大蟹的关键
在大闸蟹的养殖过程中,想要产出质量好,个头大的大闸蟹,除了养殖管理工作做好以外,选好蟹种也非常的关键。把好蟹种关,加强生产过程中的饲养管理,就能生产出三两以上的大规格、优质蟹。大闸蟹养殖一直水产养殖的重头戏,所占比重稳中有升。从市场来看,大规格大闸蟹的价格比普通规格的大闸蟹高许多,养殖的观念要从过去的“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养大蟹”必须选择优质的蟹种、提高蟹种下塘成活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蟹种的运输、放养:一般在冬季或早春低温时运输,可以用聚乙烯网袋装种。如运输时温度太高,可在蟹种装箱前加入密封好的冰块,在用竹片隔开,使其不能 与蟹种直接接触。蟹种在装运前,必须用清水冲洗,保证其鳃部湿润,将其体表的粘液污物洗净。如运输时间超过12小时以上,可以在运输途中淋水浸浴一次。洗 去蟹种身上的粘液和继续保持鳃部的湿润,但不能使蟹种一直浸泡在水中,目的是保持蟹种呼吸畅通。
二、蟹种的品种、来源:选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不选其他水系蟹种来养殖。实践表明,大闸蟹只有在与原种环境相似的地方才长得大,就是说长江水系的大闸蟹只有在长江流域范围内养出来个体才大,辽蟹、瓯蟹只适应生活在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只有在当地才长出大蟹。过去由于长江蟹苗种产量少,价格较高,不少人用辽蟹、瓯蟹苗种过来贩卖,造成了长江原种的中华绒螯蟹种质与其它水系的大闸蟹发生基因混杂,在加上很多小的苗种场没有选育大个体的亲蟹来繁殖,导致大闸蟹的种质发生退化,成蟹个体不大。所以在长江流域选择原种的中华绒螯蟹种苗是养大蟹的基础。养殖户可以选择正宗蟹苗,自育蟹种,就地放养,蟹种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又能及早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三、蟹种的质量:首先、避免性早熟的小绿蟹。 优质蟹种主要特征有:外部形态:头胸甲青绿色、古铜色、墨绿色,腹部银白色或灰白色。体表凸凹不平。螯足粗壮,但尚不够强有力。内外侧掌、指节绒毛稀疏,不致密;腹脐形状:雌蟹腹脐三角形或卵形,但绝不能呈蒲扇形。腹脐第五节宽度与腹甲宽度之比小于0.7,经估算这样的蟹种尚可蜕壳的次数不低于5次。雄蟹腹脐钟形或呈两侧内凹的三角形;步足数量和再生肢:蟹种2 螯足8步足基本齐全,再生肢极少。这些特征表明蟹种没有达性成熟;其次、肌体健全,活动能力强。仰卧蟹种立即翻身复位,每分钟反正复位能力超过10次,持续反正复位能力超过20次。
四、蟹种的规格、放养密度:一般来说,放养较大规格的蟹种可以获得较大的起捕规格。一般规格在200只/千克以下,规格在100-150只/公斤最好。200只/千克以上的蟹种的品质较差。
养殖户一直认为:蟹种规格过大,容易性早熟,初春后第一次蜕壳的蟹种会大量蜕壳不遂,影响成活率,或成为长不大的 “小绿蟹”。事实上,当年未成熟的大规格蟹种,经过越冬期后,消耗了积累在肝脏中的能量物质,在来年年初蜕壳后,通过摄食而取得的能量首先用于生长和发育,很少形成“小绿蟹”。
蟹种放养密度要看水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来决定。具体请关注:http://www.shdazhaxie.com/现在养蟹观念已从以前的“大养蟹”发展到“养大蟹”,要求养出来的蟹规格要大,所以在密度上比早些年要少,但数量太少的话会影响单位面积的产量,所以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放养。一般静水塘为600-800只/亩,水可以经常交换的池塘放养800-1000只 /亩,换水条件好又有多年成功养殖经验的可以放养1000-1300只/亩。
蟹种到达目的地后,可在塘边围栏设施内拆箱放养,让蟹种自由入塘,或放养时将蟹种倒在一块木板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并剔除留在木板上的死蟹种或半死不活不能翻身复位的弱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