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鱼游四海 于 2013-10-29 21:01 编辑
陈辉说: 执业兽医按照我们的国家的规定是要在机构里从事诊疗活动,但是现在很多都是游医。究竟是什么样的机构,如何管理。我现在讲这个题目还是比较大的,理论上来说,这是应该由农业部层面上来做的,这只是我的想法。 水生动物疾病诊疗机构的任务 1、 技术咨询 2、 诊疗活动,这个是最基本的 3、 水生动物防治药物及用药指导,这是未来会更多涉及的工作 4、 协助官方兽医进行疫病控制 5、 水生动物养殖的策划
诊疗体系现状,引用了珠江所黄志斌及其同事进行调查时的资料 从业人员情况:人员配置参差不齐,专家较少,执业兽医资格的更少;岗位分布不合理,主要是以个体商户人员为主,并且很多分布在乡村,承担乡村鱼医作用,也有很多是见着售药生意比较好,就开始卖药;学历和技术水平,到了乡村这一级,多数凭经验结合病症进行诊疗。
诊疗机构的便利性不足,大的养殖区都有店,但是真的发了病不知道找合适的求诊对象,不知道信“谁”;诊疗主题偏移,养殖业者的养殖动物发病主要求诊于药店和饲料售后服务人员,但是在利益驱动下,诊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你可以看到药店的消毒剂就有二十多种,但是到底用哪一个,并不是养殖户来决定的,而是药店的人来推荐。有时候好的药不一定推广更大,而是经销药店利润大的药物用得更多。惰性和跟随性,延续以前的,跟随性,旁边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实利用惰性进行稳定推广,跟随性也是个很好的点,我们推广的时候可以抓住大户进行典范实例。 推广站方面:现在推广站绩效考核,要上班打卡,大家下去的热情也不高;并且没有资金支持,这几乎是所以推广站的问题;“车改”也是一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好的补充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