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80
- UID
- 52589
- 积分
- 68
- 主题
- 0
- 帖子
- 66
- 精华
- 0
- 经验
- 68 点
- 金币
- 477 元
- 注册时间
- 2012-7-27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3-6-28 10:55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帖子
- 66
- 精华
- 0
- 经验
- 68 点
- 金币
- 477 元
- 注册时间
- 2012-7-27
|
藻种保存环节比较严格是绝对必要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育苗密集区(如东海岛)可以由大企业牵头弄个水产藻种的种质库,做藻种收集、传代和小培,向内外单位有偿提供各种微藻种液。当然,如果有实力,可以搞个大型的微藻生产基地提供浓缩藻液,那就完美了。
苗场自行配备二级、三级培藻设施,这块的无菌要求可以低点,至于用什么设施,看各个苗场的情况各显神通吧,塑料袋也好,水桶也好,敞池也好,目前规模化培养的跑道池也好,看自身的土地、资金和人才实力了。
培养出来的有没有杂藻我认为问题到不是很大,现场的水处理控制好,这种问题会少很多。进杂藻只要不是蓝藻类一般不怕,即使有,量也不会多,对虾苗的不利影响也不会大。原生动物控制好,这个要出现,是可能导致倒藻池的。
三级培养,把握好源头管理(池、水),室外培养控制好温度;接种密度相对高一点(10%~20%以上),这样成活的几率大;如果有条件,补点二氧化碳。
这块的东西,真是千头万绪,如某兄弟说的,难度不下于育虾苗。 |
-
总评分: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