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90
- UID
- 54570
- 积分
- 3039
- 主题
- 521
- 帖子
- 2503
- 精华
- 3
- 经验
- 3039 点
- 金币
- 4937 元
- 注册时间
- 2013-4-6
   
TA的每日心情 | 求交友 2015-10-22 17:58 |
---|
签到天数: 21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帖子
- 2503
- 精华
- 3
- 经验
- 3039 点
- 金币
- 4937 元
- 注册时间
- 2013-4-6
|
博学 认真
加上持之以恒
记者:您的这种追求和胸怀,印证了我们对企业家精神境界的调查和分析:是否明确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是否对人和自然都有尊重的意识;是否追求内在的平和与和谐;以及是否怀有感恩之心。我们怎么样在这方面进行一些修炼和学习呢?
刘汉元主席:这主要基于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和逻辑的判断。
我们看到了别人的成功、别人的失败,还要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通过自己理性的判断,把握一个自己的、合理的节奏。至少可以作出一个倾向性的判断,然后再把方方面面的信息汇集起来加以评估。我经常跟年轻人说的一句话是:博学,认真,加上持之以恒,你就可以干好任何一个人可以干好的事情。
博学,其实就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国家的学校其实在基础知识方面的灌输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需要让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关联起来,就是我们在应用知识的时候,知识在我们的头脑里要像一张网一样,有横向的、有纵向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知识才会让我们具有系统思维的能力。
即使哪个地方有缺失,就像这张网破了一个洞,都没问题。
一是我们可以跨越这个洞,重新整合横向和纵向的东西。
二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很快弥补这个洞的不足。
所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我们都应该懂一些,真正的博学,才能帮助我们看透很多现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认真做事、认真思考、认真把握,再加上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干成很多事情。
记者:可以看出您对学习非常重视。您水产学校毕业之后,还有过哪些系统学习的经历?您平时又有些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刘汉元:我去川大的历史系读了两年区域经济与城市农村经济研究,又在北大光华读了EMBA,后来又读了维多利亚大学和北大一起办的DBA。
其实我最早喜欢的是无线电,还是十几岁的时候,当时的各种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无线对讲机,都是我自己一点一点装的,可以通宵不睡觉,这可以说是我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所在。
后来随着通威的发展,我想在管理方面学习一些方法,多跟管理专家们接触,看看我们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想法上有些什么差异。我需要知道有哪些东西是需要学习、哪些东西是需要借鉴的,我的哪些思维或左或右,这样又能使思维方式更进一步。
记者:一般来说,人的认识和实践会受到他所成长的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您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管理科学,对您的影响更大一些?
刘汉元主席:以前我们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的批判,因为我们近一两百年落后了,如果不批判、不反思,我们可能站不起来,但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周易》,在两、三千年前就能够把事物的周而复始,循环不己总结到今天的水平,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早就在卦象上有所体现。在我们都不知道地球是圆是方的情况下,我们的老祖先就知道天地、乾坤、阴阳。
从太阳的东升西落,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都遵循了这种周而复始的规则。所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很好的,它强调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阴和阳,乾和坤,更强调一种均衡、平衡。
我们一直都讲究风水、八字,其实就是追求一种方方面面的平衡。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五大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而其他的都没有了?其中有中国的地理位置的特殊使然,可我觉得在更大程度上是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和包容性使然,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我更倾向于以后者为主。
还有儒释道,儒家讲究内心的修炼,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其实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度的把握。道家讲究的是身心健康和愉快,在追求人的生理和环境的平衡过程中,享受一种神仙般的精神境界。佛教是修来生的,讲因果报应。未来如果真有一种宗教能够一统天下的话,我自己首推中国的佛教。
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炼成佛的,作为我们普通人,修炼得越好成就就越高,也能够通过修炼成佛,甚至跟佛祖一样都没关系,人人都可以修炼成佛,这不是和今天西方强调的民主、人人平等一样吗?而且佛教一直告诫我们,要控制自己,不要张扬,要内敛。
记者:您对中国文化有这样的理解和认识,不知道您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中国的企业是建立在一个怎样的文化基础之上?
刘汉元主席:说到商业文化,我想《资本论》和资本主义的一些主流的观点一直影响我们到今天。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虽然物质还谈不上极其丰富,但可以说是什么都不太缺了。
如果再过30年,在整个人类历史里面再过300年,那时可能就会发现,所谓的工业文明、主流经济学虽然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剧增,但最终我们还是需要回过头来追求一种人的本性需求,回归一种相对来讲平和、中庸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哲学,而这正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长处,所以我们最近这200多年打了一个盹儿,现在醒来以后再做总结,并不迟。
记者:刚才我们谈到的道德、宗教问题,是现代哲学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您都有非常深入的思考。我想正是因为如此,您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才会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在您思考企业问题的时候,您认为企业最应该具备的三个核心能力是什么?
刘汉元主席:一个是每个企业所特有的文化。任何一个企业,它的历史、行为规范、倡导和禁止的东西,都会影响到一大批人的行为准则,包括它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如果作为基础的文化不好,即使企业再高效,都是短暂的。一个好的文化,是企业能不能够凝聚人,长期、稳定、持久发展的核心生存能力,也是其他所有竞争能力的主要来源。
第二个是发展战略,一个企业,不仅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而且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绝不允许任何人偏离这个方向。只有在一个清晰的战略下,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项目该立项,该投入多少时间和经费进行研究,等等。这样,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肯定要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企业强很多。
第三就是管理和技术。我一直觉得,有了一个好的文化,管理就是顺带而为。关于技术,我们一直是从技术线上发展起来的,从技术创新,到技术进步,再到技术应用,技术推广,整个公司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和延续。
所以文化清楚了,战略目标明确了,再加上企业的核心技术,就一定能够支撑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只要这三点能够牢牢把握,再差也能有三分。
记者:企业发展到现在,在企业内部,您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刘汉元主席:我觉得是宽容与效率的关系。从我长期的观察来看,员工的学习能力和要求进步的动力,总体来讲还是不足。有时候管理者的要求可能会相对高一些,但要求高的同时,还需要增加一些对人的宽容,因为不可能人人都像管理者一样。
但总的来说,还是要多考虑一下怎么样在提高认真的程度上去修炼,真正对得起自己做每一件事的时间和价值。很多时候往往是由于我们的不认真,由于我们的偷工减料,比如建筑行业中我们的铝合金窗户越来越薄,我们的防盗门强度越来越不够,我们的房屋越来越脆弱,而且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陷于一种现代文明的累赘之中,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真正的做好,才对得起我们自己,才对得起别人。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的话,这个社会就会美好很多。
记者:那么,您认为从企业家自身的角度来说,这个群体有什么问题需要反思吗?或者企业家的进步,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刘汉元主席:做企业的人,也许当初为了拼一碗饭、一块肉,大家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最后都会想,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要干什么?其实就是思考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记者:最后再问您一个问题,您认为我们跟世界级企业的差距还有多远?
刘汉元主席:应该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是也没有必要担心和顾虑。他们从工业革命开始,差不多已经走了将近200年。而我们是在生产力基本完全丧失的基础上,才折腾了30多年,初步长出了一些苗子,这是死而后生、枯树逢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急于去跟别人比。我们中国5000多年都能够延续下来,说明我们中国文化有非常强的韧性。我们一定要看到这种两面性,所以我一点都不担心我们30年、50年、100年以后是什么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