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ook 于 2010-9-16 03:41 编辑
种质:选育适合工业化养殖品种 “我们选育的牙鲆家系,明年春天可以免费为苗场供应鱼卵!”在9月4日的恳谈会上水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刘海金研究员话博得参会者的一片掌声。我国鲆鲽类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种质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的现状。兴城多宝鱼养殖协会会长赵青山就表示,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苗种的退化的问题,行业很难发展。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军研究员介绍,2009年我国共有鲆鲽类苗种生产面积44.6万平方米,年生产苗种1.6亿尾。迄今为止,除了个别品种外,均实现了全人工育苗生产。但伴随着苗种生产规模化,缺乏有效的良种选育体系,亲鱼培育、苗种生产缺乏标准规程等造成的苗种品质下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鲆鲽类产业体系2009年度联合调查的数据显示,在141家被调查的养殖户中,认为苗种退化的达135家,占96%!“过去养一条鱼一年多一年,现在养一条鱼得将近两年”,养殖周期变长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此外,苗种抗病力下降明显,成活率低等问题也一一被提出。 针对一些系列的问题,刘海金表示,现在养殖的鲆鲽类都为野生鱼,只不过是经过几代的人工繁育而已,在抗病性、抗药性、养殖情况等方面肯定会产生分化。至于如何解决种质的问题,刘海金结合自己所参与的牙鲆克隆家系工作谈到,雌核发育、家系选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家系选育,可以提高生长速度,整齐度,把选好的优良家系进行雌核发育,就能使它整齐化,接着的工作就是在牙鲆上已经做的克隆化。据介绍,利用这些技术手段,目前已选育出的全雌牙鲆雌性化率达到90%以上,生长速度比普通牙鲆快约20%;快速生长优良家系生长快约30%;双单倍体杂种也正在选育中,目前杂交优势明显。 除了生长速度优势,刘海金认为整齐度也非常重要,目前生产上最快的8个月能上市,慢的可能要18个月,生长速度差异很大。但周期越长成本越大,风险越大,如果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上市,那么“节省的都是成本,增加的都是利润”。 谈到未来的工作,刘海金表示根据目前的产业的标准和研究进展,通过现在的方式,在“十二五”期间,在牙鲆上能够实现全雌化、家系化、克隆化的目标。而随着技术的初步趋于成熟,大菱鲆、舌鳎上获得成功也将为期不远。 生产上从外国引进鲆鲽鱼作为亲鱼培育也是近些年提高苗种品质采取的方式之一,威海市环翠区水产养殖协会秘书长王承禄就介绍了该市去年从法国陆续引进四批大菱鲆,在企业中进行培育并生产、推广苗种。威海百泰水产开发公司作为推广单位之一,宋志杰经理表示,培育的苗种在生长速度、抗病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养殖户反映良好。而据介绍,引进不同地理群体鲆鲽类作为基础群体,构建不同优良家系,直至良种推广,也是体系内良种选育岗位一直在做的工作。 苗种的品质,除了种质的问题,与亲鱼、苗种的培育方法都关系密切。李军就谈到,目前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育方法;另一方面相关基础研究薄弱,没有统一标准。“我们现在考虑是否和生产苗种的几家主要企业合作。我们希望能尽快的将他们的一些技术方法结合起来,解决一些问题,尽可能来实现亲鱼培育标准化的问题。因为亲鱼的培育不光影响到后期的养殖,还可能对选育工作也产生影响。标准化的工作如果做起来,也会对选育工作起到很好的支撑。”
刘海金研究员
李军博士 饲料:国产饲料要达到工业化养殖要求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鲆鲽类年产量达8.9万吨,如果以饵料系数为1来计算,意味着有近9万吨的潜在饲料市场,但是据业内人士预计,目前饲料年消耗量不到2万吨,大菱鲆养殖中鲜杂鱼使用情况由此可见一斑。而使用鲜杂鱼投喂,养出一斤的鱼一般需要4-6斤的鲜杂鱼,这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鲜杂鱼本身可能带有的病菌和对水质的污染等问题都非常突出。 除了饲料使用率低,一直以来,由于国产饲料在使用中出现生长速度慢、适口性不佳、引起水质浑浊等问题,导致现有的饲料市场上,外国品牌占据着很大份额。据了解,目前采用循环水养殖的几家企业几乎都在使用进口饲料。但进口饲料价格高达2.4万/吨左右,在目前的鱼价下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养殖者的利润空间。 “要实现工业化养殖就必须要有工业化生产的高质量的饲料,否则又会走回老路子。”在会议期间举行的恳谈会上雷霁霖院士说道。为此,在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中也设立了专门的营养与饲料岗位,相关学者和企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营养研究和饲养试验,并推出了大菱鲆、舌鳎等重要品种的饲料。恳谈会上,雷霁霖也表达了自己的期望,“目前国内有几个品牌也做得不错,我们很希望这些品牌能冲出进口饲料的重围,也借这个机会希望饲料工作者,在饲料的问题上来个大冲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倪琦研究员也分析说,“循环水养殖对饲料的品质要求很高,品质差的饲料将会使整个系统的负荷大幅上升。如果国产饲料能达到进口饲料水平,对工业化养殖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针对国产饲料的问题,青岛七好饲料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公司的鲆鲽类饲料在价格在1.4万/吨,价格相比外国品牌具有明显优势。而与使用鲜杂鱼对比,以5斤鲜杂鱼养1斤鱼为标准,成本在10元/斤以上,而使用饲料的成本7-8元/斤;品质方面经过一年的推广,市场反映也不错。但他也谈到饲料推广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由于养殖户在鲜杂鱼的使用上依然存在惯性,当鲜杂鱼价格较低时,养殖户往往又转而用鲜杂鱼投喂,“养殖户对配合饲料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