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UID
- 55625
- 积分
- 413
- 主题
- 15
- 帖子
- 386
- 精华
- 1
- 经验
- 413 点
- 金币
- 3841 元
- 注册时间
- 2013-7-8
  
TA的每日心情 | 加油 2016-6-28 16:08 |
---|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帖子
- 386
- 精华
- 1
- 经验
- 413 点
- 金币
- 3841 元
- 注册时间
- 2013-7-8
|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4-9-9 15:31 编辑
“养虾难,虾难养”,似乎已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共识。本人辗转多个养虾企业,游历诸多养虾论坛和QQ讨论群,发现大多数养虾的朋友在养殖过程中,往往陷入“亡羊补牢”的困境,也就是,当养殖的虾出现不正常症状后(如红体、空肠、白尾等),才开始寻找应对的方法,而不是提前,结果有时虾是治好了,整个虾塘也没有继续养殖的意义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为“补牢”,派生出许许多多貌似为“虾民”服务的行当和产品……,结果呢,虾依旧难养。
古人有“阴阳”平衡学说,伟人有“内、外因”理论,我们何不从简单的理论来剖析“养虾难”的瓶颈呢?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一定的过程的,要防止事态的恶化,就要了解其变化的过程,提前干预,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养虾也是如此。
最近赋闲在家,觉得有必要将以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及其思考小结一下,也希望“大侠”们能提出不同看法,于是,就有了《闲聊养虾》。
从虾的习性聊养虾:
食性与养虾。虾是低级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有机碎屑为食,所以,对营养的要求并不高。有资料表明,南美白对虾饵料中蛋白含量只需35%左右就可以正常生长,此时南美白对虾本身具有的消化能力与生长和能量的需求刚好是一个“平衡”,如果蛋白高了,消化系统的“过劳”是出现虾病的“内因”,蛋白高了,消化不完全,排泄过多的“氮”,会引起水质的变化,这又是出现“虾病”的外因,当“内因”和“外因”逐渐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平衡”破坏,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虾病出现。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虾“偷死”往往出现在25~30天以后的原因之一。当然,引发ENS的原因很多。
习性与养虾。
本人曾在一个养虾的朋友那里碰到过,先是发现早晨有很多鸟在虾塘边,我对这个老板说,肯定有问题了,不听,2天后,看到虾游塘且白尾,用药,5~6天后抓虾。
虾是底层栖息的动物,一般是不容易看见的。如果虾宁愿被其他动物(包括人)发现而不愿呆在水的下层,说明水一定有问题。同样,当“标粗”苗池看到幼虾多数趴在池边,且肠道不呈所投饲料之颜色,能说幼虾还很健康吗?
应激与养虾:
有资料说,虾没有自身免疫,这得请方舟子来“学术打假”。试想,如果虾没有自身免疫,难道它生活在真空中?如果没有自身免疫,这个物种很可能已经濒危了,我们现在养虾所遇到的一切病原,它在自然界中都曾遇到过。只是南美白对虾的自身免疫我们人类没有发现而已,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是,当它的生存受到外界影响时,它就会出现“应激”。
百度所得“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由于虾是低等动物,它的应激反应要比其他动物要敏感很多,水温及水中理化因子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引起虾的应激反应,当然,其他生物的影响也能引发应激反应。虾“应激”可以观察到的是蜕壳,有资料表明,虾正常蜕壳前体内Vc的水平达到最高,而Vc具有抗病毒的功效;虾“应激”蜕壳,其体内Vc的量尚未准备充足,或许是病原入侵导致患病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我认为,养虾的整个过程都必须以防止过度应激为首要任务,具体操作就是建立一套水质变化预警系统。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