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4-9-11 11:51 编辑
六、硫化氢
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硫化氢有臭蛋味,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作用,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物质,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可造成对虾组织细胞缺氧,轻者影响对虾生长,重则导致对虾死亡。因此,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控制在1mg/L以下,
控制硫化氢的措施: ①冲洗池底污泥,暴晒、铲除池底硫化物较多的黑泥或污泥,改良底质; ②通过增氧措施使池水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水平,避免硫化氢的产生和积累; ③合理放苗,合理投喂饲料; ④适当换底层水,减少硫化氢的生成和积累; ⑤按20mg/L的浓度施生石灰,全池泼洒; ⑥对硫化氢含量较高的水体,可每亩用300-500ml双氧水,加少量铁屑或含铁的矿渣或沸石粉等水质底质改良剂,吸附或者沉淀H2S(铁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沉淀); ⑦池塘中施硝化菌、硫磺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使硫化氢转化。
七、透明度
透明度是反映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物理指标,水中的浮游生物过多,说明水体已富营养化,浮游生物过少说明水体偏瘦,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25-40cm。若透明度小于20cm时应及时换水、加水、施沸石粉或生石灰;若透明度过大,可施氮肥和磷肥。
八、几种异常水质处理
池水变浑浊:前期“肥水”后没有及时放苗,浮游动物(俗称水蚤)大量繁生,吞食池水中有益单胞藻,“水蚤”缺氧死亡产生大量有毒物质,造成浑浊;中后期虾池水质透明度降低,阴雨天气,池水缺氧时有益藻大量死亡(俗称倒藻)也会使虾池水质变浑浊。“倒藻”常常是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发病诱因,应及时采取措施。
处理方法:及时全池泼洒1.5毫克/升高效净水宝和1.0毫克/升~1.5毫克/升绿水宝,第二天补施氨基酸肥水素,促进新藻生长,2天~3天后水质可转好。
水面出现泡沫状飘浮物:夏季高温或天气突变,虾池水面常聚集一些泡沫状飘浮物,消耗水体溶解氧,是水质富营养化表现。
处理方法:平时定期泼洒沼泽红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等有益活菌,以分解池水有机残渣。水面泡沫状飘浮物出现时,及时泼洒1.0ppm~1.5ppm排毒养水宝和1.5ppm高效净水宝。
池底繁生青苔:前期肥水不足,池水透明度大,池底光线适宜,青苔(水网藻、丝状藻等)大量繁生,将池中营养盐耗尽,水质清澈透明,对虾容易被其缠绕窒息死亡。
处理方法:(1)前期早些加深池水,施肥繁殖单胞藻,使底层光线不足,青苔难以萌发和生长。(2)青苔大量繁生时应及时用0.3ppm苔速净拌细沙全池泼洒,青苔集中处多泼洒,开机增氧。(3)2天~3天后青苔死亡浮于水面,人工捞除,避免青苔腐烂分解败坏水质。适量换水,并全池泼洒1ppm绿水宝解毒,改善水质。
蓝藻暴发:蓝藻大量繁殖,池面出现蓝绿色、铜绿色藻类群,聚集漂浮于水表层,有腥臭味。池水pH常超过9。产生原因池水氮、磷比例失当,当磷含量过大时,蓝藻易大量繁生,分泌毒素,会使对虾中毒死亡,极易诱发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暴发。
防治方法:(1)白天有风时虾池下风处聚集大量藻体,用人工捞除。(2)用0.8ppm~1.2ppm络合铜全池泼洒,同时开机增氧,傍晚在池塘四周抛撒粒粒氧。2天~3天后适量换水,并泼洒1.0ppm绿水宝。(3)温棚养虾出现蓝藻时不宜泼洒络合铜,以防蓝藻大量死亡分解产生有毒含氮物危害对虾,宜采用人工捞除。
水体水色发白:池塘水体水色发白在养殖前期通常是由于浮游动物过多或者浮游植物突然大批死亡,单细胞藻类不能正常生长所致;而在养殖后期因为天气突变、溶氧缺乏、毒素增加、代谢障碍、摄食投喂、消毒治病不当等也可造成单细胞藻类非正常大量死亡,进而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所致。 防治方法:①首先要多开增氧机,然后排掉部分底层水并引进部分新水;②采用驱氨净水剂,增氧剂,光合细菌;③引进新藻种,并适当肥水;④发白水体如果氨氮或亚硝酸盐的含量过高,应该先使用驱氨净水剂如沸石粉、氯化铝,同时控制或停止投喂饲料,待大部分的浮游动物被摄食或死亡后,再引进部分新水,并进行肥水;⑤对于轮虫等引起的水体发白,可先不间断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泼洒杀虫剂并于上午增施磷肥; ⑥泼洒维生素C等,减轻鱼类的应激。 水体水色偏瘦:水体只有保持一定的肥度,才能维持水体中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对于偏瘦的养殖水体,常采取的措施是施肥,但应该注意施肥的方法: ①在池塘养殖中,往往采用施足有机肥,追施无机肥的方法,在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这样既满足浮游植物对氮磷吸收比例,又不使氨氮过分富积; ②在追肥时应把无机肥充分化开,选择晴天上午均匀泼洒,切忌泼洒后立即开启增氧机,以便营养成分被浮游植物充分吸收。 ③如果检测水中氨氮偏高,而水又很瘦,可采取多次晴天上午用铁链、棕绳等拉、搅底泥,同时开启增氧机,这样使富积底泥的营养成分释放出来,既降低氨氮又肥了水。 水体水色呈红色:水体呈现红色通常是由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但也可能是原生动物或赤潮生物引起的。前者通常无大碍,而一旦天气突变,藻类大量死亡并产生大量毒素,造成水质突变恶化,甚至造成水产动物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
主要处理措施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季胺盐碘等消毒泼洒,第二天再用双氧氯、强氯精等泼一遍,适当换水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一次。如果是原生动物引起的,也需用敌百虫等及时杀灭,并及时培育新藻种。
水体水色呈黑色、发臭:水体发黑、发臭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如残饵、动植物尸体、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未得到及时转化,沉入池底后进行腐败分解,不仅消耗大量溶氧,并产生大量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致使池塘底泥发黑、发臭,危害水生动物健康,造成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甚至泛塘。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水体出现底泥发黑、水发臭,应快速沉降水体有机物,更换底层水,同时采用二氧化氯等强氧化剂氧化或杀灭过多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并充分增氧,2-3天后用改水剂、底质改良剂及活菌制剂加速池底有机质或腐殖质的转化。最为关键的是要及时通过引入新水新藻,并加施磷肥,及早培育出新的优势藻类。
水色呈黑褐、红棕、浓黄色水:养殖水色呈黑褐、红棕、浓黄色主要是因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所致。黄色水尤其在pH值下降时易产生;而黑褐色水体多与投喂劣质饲料、残饵过多、水质和底质老化有关。因为许多鞭毛藻能分泌毒素,使水产动物神经受到麻痹,甚至中毒、死亡。
防治措施: ①人工打捞藻类;②晴天上午于下风口多次泼洒硫酸铜、硫酸铁合剂杀灭藻类;③有条件养殖户可通过换水,利用潜水泵将集中于下风口的藻类排除,加注相临鱼池水质较好的水;④施肥,微囊藻、甲藻为优势种的水体多施磷肥少施氮肥,而三毛金藻为优势种水体施硫酸铵为最好;⑤经常开增氧机,通过暴气散发有毒气体。亦可采用具有增氧漂白作用的增氧剂。
水体蓝绿藻水华:高温季节,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粪便、鱼类自身代谢产物的不断进入使得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尤其在强碱性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更容易出现蓝绿藻类水华。形成蓝绿藻水华的水体表面往往形成一层绿色的油膜,以云斑状、带状在水面上漂浮,并有难闻的臭味。养殖户称之为“老绿水”。在生长良好的池塘中浮游植物量一般应在100mg/L以内,100mg/L大致是鞭毛藻池水“肥水”和“老水”的分界线。而蓝藻塘的“肥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往往超过200mg/L。
防治措施:①加大换水量,最好将表层的肥水换掉;②在晴天中午机械增氧;③控制投饲施肥。减少投饲量,尽量不投散料、粉料,避免饱食排泄和饲料散失而肥水;④不或少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加速喜磷的硅藻类优势种群形成,抑制蓝绿藻的繁殖;⑤使用螯合铜浓度0.6-1.0g/m3,以改进传统使用硫酸铜杀藻的办法;使用0.7ppm双硫合剂在晴天上午于下风口泼洒,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坏水;⑥生态防治。放养适量的罗非鱼或花白鲢,摄食利用蓝绿藻;移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减少水体肥度;⑦在高温季节抑制蓝绿藻不可用生石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