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威海光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目前 水产养殖过程中长期危害的常发病如 对虾弧菌感染等,最新研制的高效浓缩型复合微生物制剂,长期以来人们多是依赖消毒剂、抗生素来抑制和杀灭弧菌,长期大量地使用这些化学药物带来两个明显的副作用:一是致使弧菌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大多数药物已经失去效果;二是化学药物将水体中的有益菌群同时杀灭,打破了水体中菌、藻平衡,产生各种毒素,致使弧菌与毒素的共同作用使 水产养殖变得越来越艰难。 1.什么是弧菌 弧菌是海洋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尤以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等占优势。。据有关报道,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灿烂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杀鲑弧菌、海利斯顿氏菌 )、美人鱼弧菌、奥氏弧菌、费氏弧菌、鲨鱼弧菌以及最小弧菌等10多种弧菌可以引起养殖动物病害。随着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养殖水域生态变化,弧菌病已经成为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
由弧菌属细菌引起的弧菌病是在世界各地养殖鱼、虾、蟹及贝类等水产动物中普遍流行且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弧菌属中的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在弧菌种群中占优势,广泛存在于自然海水中,导致弧菌病在全世界发生,且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给鱼、虾、蟹及贝类等海水动物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由鳗弧菌、海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疾病统称弧菌病。对虾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对虾幼体菌血病、烂鳃病、红腿病、烂眼病等,其主要的病原菌为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其中弧菌科的许多种细菌,是引起对虾类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并且作为海水中的常在菌群,弧菌也存在于健康的甲壳类个体的体内。当水中的绿弧菌(副溶血弧菌)的数量超过 50cfu/mL (cfu/mL: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时,黄弧菌 3000-10000cfu/mL 时,对虾的红腿病症状明显加重。通过对比看出,对虾的发病程度和死亡情况与虾池水中弧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认为,当水中的绿弧菌数量达到200cfu/mL 时,黄弧菌数量达到10000cfu/mL 时,对虾就可能被感染发病。
2 对虾弧菌病临床症状
弧菌病是对虾养殖中最为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症状一般为:红腿、黄鳃、断须、额剑和尾部溃烂;对外界反应迟钝。部分虾体发黑和肌肉白浊;自患病对虾体内抽取的血淋巴凝固缓慢,颜色也由正常的淡蓝色变为微红色。解剖发现肝胰腺肿大、变红;中肠内无食物残留。虽然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所发生的对虾 “偷死病”是由弧菌属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其所引起的弧菌病在临床上有其自身特点:对虾少量进食或不进食,肠胃空无食物,肝胰脏明显萎缩,虾体不红(变得更透明)。染病对虾很少在水面游动,常常趴在池边,活力较弱,在土池中有扒沙泥现象,而且死亡一般发生在池底。
3 对虾弧菌病诊断(弧菌培养皿使用方法)
吞噬双星原液使用前后弧菌数量对比: 4噬菌蛭弧菌(吞噬双星)的作用机理 噬菌蛭弧菌为细胞内寄生物,裂解宿主菌可分为附着、侵入、增值、释放等过程。完成这一增殖的全过程约需4小时~6小时,复制的子代数为6~36 pfu。 5吞噬双星原液使用方法及案例 养殖户:陈老板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 养殖池基本情况:高位池6口,面积1亩左右,水深1米 产品使用方法:使用吞噬双星原液1瓶一亩地,每五天使用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