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是南美白 对虾重要的器官,主要起呼吸作用,同时鳃部又是虾发病时的一个指示性器官,许多病原都会导致对虾发生鳃病,这是因为鳃部是虾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器官,其防御能力又较弱,所以当病原感染时,鳃部往往首先受到危害而出现症状。 由于鳃参与了虾体的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功,在机体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鳃功能的损害,必然使病症加重,甚至死亡,这也是对虾鳃病危害性较大的原因。通过观察虾鳃的病变,尤其是鳃部的颜色,可以及时的判断对虾的发病情况及病因。常见鳃病变的颜色表现为黄色和黑色。 
具体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细菌性侵染: 对虾患病后,摄食减少或停止,常无规则的在池边缓慢游动,时而头朝上在水面打转,易受惊而跳出水面。换水时,常因体乏被水流冲至排污口拦底。重症者失去平衡,侧卧池底死亡。引发该病的病原为弧菌,其中以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最为常见。 在发病的初期,虾鳃呈淡黄色。随着病情的发展,鳃丝更加肿大,呈松散状,并由黄色变为黄褐色,形成斑块;鳃组织变脆,甚至糜烂;体色转暗,鳃区甲壳内侧变黄。第二触鞭变红易断,甲壳上有黑色溃疡或黑斑,肌肉白浊,有些对虾的游泳足变红,血凝时间延迟。镜检可见鳃丝末端无规则肿大,鳃组织出现空泡状变性;鳃丝内部和血淋巴中有杆状细菌活动。建议拌料内服 止血肠鳃康, 用于虾蟹及蛙类红腿病、荧光病、瞎眼病、烂鳃病、黑鳃病、甲壳溃疡病等细菌性疾病的防治。2、纤毛虫类附着: 病虾活动呆滞,食欲减弱。鳃盖略外翻,鳃部膨大,鳃丝上附有许多绒毛状的浅黄色物体,若粘有其它杂物则常呈黄褐色或黑色。在显微镜下可见附着物为大量密集、能活动的纤毛虫。纤毛虫一般不侵入虾体组织内,鳃部等组织,包括血液都无明显的病理变化,也未发现细菌或其它生物。病虾鳃部发现的纤毛虫主要有聚缩虫、单缩虫和累枝虫、钟形虫。建议拌料内服草本驱虫净,驱杀和抑制体内外寄生虫及水中游离寄生虫,如斜管虫、车轮虫、纤毛虫等;草本驱虫净是以安全无毒的中药原料,具有内外双驱虫的效果,让寄生虫逐步脱离鱼体,同时处理寄生虫导致的鳃部粘液过多、鳃小片肿胀的问题——这是寄生虫危害最大的地方。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达到鱼体逐步恢复健康的目的。 3、藻类附生: 在藻类繁殖过盛,虾池水呈近酱色时,对虾也会因大量藻类(特别是硅藻)堆积于鳃叶中而使鳃区呈黄色。但虾的活动摄食并未出现明显异常。在一些新建的黄泥底质虾池放养潜底性种类,或进行越冬,由于鳃部沾了底泥,对虾也会出现黄鳃。 4、环境不良: 由环境因素造成的黑鳃是生理性的,外观鳃区呈一条条黑色花纹,镜检时鳃丝局部或弥漫性坏死,坏死的鳃丝呈褐色或黑色。 养殖用水被镉、铜、原油等污染后水质变差,池底残存 饲料腐烂分解后产生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物质,使虾慢性中毒而引起黑鳃病;也有因为在防治虾病时使用硫酸铜或高锰酸钾剂量过大或次数过多,铜离子直接损伤鳃丝,或高锰酸钾形成的二氧化锰粘附在鳃丝表面,引起黑鳃;此外,由于对虾缺乏维生素C,也易引发虾患黑鳃病。 
黄、黑鳃对对虾的危害: 1、对虾患病后,摄食减少或停止摄食,生长缓慢; 2、无法适量的吸收水体营养物质、微量元素会造成瘦身、棉花虾,直接影响对虾的上市销售; 白便速止✚丁酸梭菌: 专治肠炎,空肠空胃,白便,降低肠道疾病发生率70% 虾出现吃料慢、不吃料、肠炎、空肠空胃及白便引发的偷死等状况。
本文转自赛有渔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