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124271
- 积分
- 2086
- 主题
- 1042
- 帖子
- 1044
- 精华
- 0
- 经验
- 2086 点
- 金币
- 650 元
- 注册时间
- 2021-2-2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044
- 精华
- 0
- 经验
- 2086 点
- 金币
- 650 元
- 注册时间
- 2021-2-26
|
本人是做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与产品销售的,想要了解更多水产养殖技术可以联系我:18660779672(微信号与手机号同步)
加州鲈作为不喜高温的养殖品种,在夏季有以下几大养殖难题:
1、温度高吃料情况不佳;
2、加州鲈处于热应激状态,肝脏亚健康;
3、高温期暴雨和杀虫后极易缺氧;
4、化身、烂身等顽固性疾病高发。
对症下药,养殖户们也有应对方法:
1、投喂时间调整;
2、保持池塘溶氧充足;
3、强化护肝力度;
4、化学型、生物型双向改底;
5、菌主肥辅的调水思路。
在此,笔者也从水质底质、投喂、病害方面整理了一些处理方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养殖户。
调水改底
由于池塘水温与溶解氧呈负相关,加之高温期水体生物代谢旺盛、投喂量大导致底呼吸加强,耗氧加剧,池塘常常出现溶氧不足的情况。鉴于该季节池塘残饵、粪便等有机质较多的特征,调水方式以菌主肥辅为核心,即多使用异养菌搭配自养菌全方位分解有机物,适当补充有机肥稳定藻相。
高温季节蓝藻爆发也是常态,高温、高pH、氮磷比失衡和水体静止是蓝藻易发的几大诱因,一般池塘每亩放100尾左右半斤以上规格的白鲢对蓝藻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高温季节浮游动物爆发对水体藻相影响严重,白天中午池塘边“猛子”扎堆,大量摄食藻类,水体迅速变浊,导致水体缺氧、鱼浮头等。可使用阿维菌素全池泼洒。
此外,对于雨水多的阶段,建议少量多次地补充有益菌,同时内服乳酸菌和一些护肝类的胆汁酸等,同时多开增氧机和抛洒底改制剂,降低底部耗氧,氧化塘底,杀灭虫卵。
投喂管理
高温季节,加州鲈吃料情况欠佳,为此可作以下处理
早上一餐提前至刚出太阳的6-7点,下午一餐延迟至7点左右,避开阳光直射的高温时段;
有条件的可在投料区域搭设遮阳网;
水资源便利的可以打井抽取低温井水注入投料区域;
广东南海沙头等地通过将鱼塘挖深(达到3.8-4米)形成水温分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吃料和病害问题。
病害防治
总体上秉持“以防为主,尽量减少及规范用药”的原则。
诺卡氏菌病
诺卡氏菌病具有发病周期长、治疗难等特点。发病多由于投喂冰鲜鱼等从而导致水质变差。在患有诺卡氏菌病的加州鲈可见体表肌肉溃烂,同时脓疮处有白色的脓液,溃烂大小及规则不一,解剖鱼体,可观察到加州鲈的心脏、肝脏或者鳃上有白色结节。
本病治疗难度大,高温期发病快且急,以防为主,注意水质。治疗上可用搭配内服三黄散、氟苯尼考、维K3,外泼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治疗。
病毒性烂身
主要症状为躯干肌肉深度腐烂,严重者腹腔穿孔,可见内脏,或整个尾部肌肉缺失,或侧线以上背肉全部缺失;病鱼鳃丝淡白,肌肉疏松,恶臭味浓烈。该类病鱼,多数未感染寄生虫,病灶常见大量杆状活泼细菌,内脏偶尔能分离到疑似致病菌,但内脏感染致病菌的比例较低;后肾及肌肉的虹彩病毒阳性率极高,达95%以上,且病毒量大,绝大多数呈强烈阳性。本病在暴雨或白撞雨后发病率较高,也常见于长期水质差(氨氮、亚盐长期超标)、投喂不当(使用劣质饲料,过度投喂等)、管理不善(频繁换水、频繁消毒杀虫等)的池塘。
以防为主,平时定期改底补菌、内服增强体质。对于已发病的,建议减料或停料,可以连续泼一些中药泼洒剂(如大黄流浸膏等)及增强体质的多维等,以改善水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为主要处理方向。
病毒性花身
主要症状为体表点状或块状浅表性溃疡,乍看似钉虫咬伤,但仔细观察无虫体,镜检常可见大量活泼细菌;部分病鱼鳃盖红肿甚至溃烂,臀鳍、胸鳍基本等充血发红;解剖偶可见肝脏有白斑,或蜡黄萎缩。该类病鱼,多数未检测到寄生虫;病灶常可见活泼肝脏细菌,但内脏往往分离不到疑似致病菌;后肾及鳃颊肉虹彩病毒阳性率极高,达95%以上,且病毒量大,绝大多数呈强烈阳性;因此,基本可认为是虹彩病毒病。本病主要危害全长8-15cm左右的鱼种,密度过大的鱼种塘容易发病,在鱼种过塘后10天内发病率极高,常与柱状黄杆菌混合感染,发病十分迅猛,死亡率极高,治疗难度大,疗期长,损耗甚至可达80%以上;本病也可危害成鱼。
预防上合理控制密度;放苗或过塘前做好调水工作,降低氨氮、亚盐;慎用杀虫消毒等对鱼体质有损伤的药物。
病毒病有7-10天的死亡高峰期,之后病情将逐渐减轻。治疗上,停料2-3天,然后严格控料为正常摄食量的六成左右,并内服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细菌加重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