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患微孢子虫的对虾,俗称“棉花虾”,发病虾肌肉白浊
对虾肠孢子虫起源 对虾肠孢子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中国黄海水产研究所有提到过该病,缩写ECZ)是由一种微孢子虫寄生引起的,因2009年在泰国斑节对虾(P. monodon)上表现出来的症状而命名。它是在生长缓慢的虾身上发现的,那时还没有生长缓慢的相关统计。EHP只局限于对虾肝胰腺(HP),其形态类似于2001年澳大利亚报道的在日本对虾(P. japonicas)肝胰腺中发现但未命名的微孢子虫。同时,这些研究表明EHP对澳大利亚来说不是一个外来病原体,而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后来,人们发现EHP也能够感染亚洲进口养殖的南美白对虾(P. vannamei),而且虾与虾之间的直接传播方式可能是经口传播。与以前报道的常见微孢子虫导致棉花虾不同的是,肠孢子虫的传播需要一个中间宿主-鱼,这就意味着从生产系统中排出鱼能中断传播。 为什么说EHP应引起重视? 尽管EHP还没有引起对虾死亡,但从虾农那里得到的信息表明EHP与南美白对虾生长缓慢密切相关。因此,我们2009年后就开始提醒亚洲虾农和育苗场在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幼体(PL)期和养殖过程中加强对EHP的监控。然而这些提醒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早死综合症(EMS)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症(AHPND)。我们担心在缺乏关注的情况下,EHP在生产系统中发展壮大,并在EMS/AHPND的掩盖下传播。我们担心EMS/AHPND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导致生长缓慢成为随后广泛传播的另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发生了,我们现在得到的信息显示EHP疫情正在中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广泛发生。最近,我们也收到了来自印度的生长缓慢的样品,该样品EHP的PCR检测为阳性。因此,EHP是一个新兴的问题,迫切需要控制。 如何控制EHP在国际上传播? 巢式PCR检测方法和LAMP检测方法检查亲虾粪便和幼体来确定EHP是否存在是可行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100倍镜下观察肝胰腺组织切片或肝胰腺涂片观察到,不过该方法是基于找到典型的孢子,孢子个体极小(长度小于一微米),而且有时即使在感染严重的标本中产生的数量也很少。因此,PCR是优先考虑的检测方法。 我们手头的数据显示:泰国大多数进口的南美白对虾SPF种苗是没有EHP的,但因为抗病力较弱,虾苗很容易受到孵化设施和孵化场污染。尽管我们不断反对,大家仍广泛使用当地或进口的活饵料(如:多毛类、蛤等)喂养亲虾,这是生物安全的一个严重缺陷。我们有很确切的数据表明,一些活的当地和亚洲进口的多毛类进行AHPND/EHP的PCR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还有一种可能性,一些拥有SPF标签的进口南美白对虾苗的EHP检测也可能是阳性,因为EHP并不在多数SPF供应商或检疫机构认定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表。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将EHP加入供应商和检疫机构的SPF列表来解决。亲虾粪便可以通过巢式PCR检测EHP是否存在。 为育苗和孵化场避免EHP的最好方法是不要使用活饵料(多毛类、蛤、牡蛎等)喂养亲虾。如果这个建议被忽略,最低限度也应该在使用前先冷冻,这样至少可以杀死AHPND病原菌和EHP。最好是使用巴氏灭菌法(70℃加热十分钟),可以杀灭大部分虾类病毒(冷冻做不到)。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γ射线(伽马射线)辐照冷冻饲料。 如何控制孵化场的EHP? 中国、越南和泰国的亲虾中都有发现EHP和AHPND病原菌,这两个病原在喂养亲虾的活多毛纲样本中也有报道。如果从任何育苗场拿的幼虾生长均慢于预期,这就要怀疑是EHP作怪。 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保亲虾培育池和育苗池设施是干净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虾必须从育苗池转移,然后用2.5%的氢氧化钠(每升水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池子,3个小时后洗掉。用上述方法处理所有的设备、过滤器、水池和管道,用氢氧化钠清洗过的育苗池应干燥7天,然后再用酸化氯(pH<4.5,有效氯含量200ppm)冲洗。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亲虾,正如上面提到的,一些SPF亲虾EHP的PCR检测为阳性,但并没有检测到AHPND病原菌。因此,所谓的SPF亲虾在进入培育池和孵化场之前应该检疫是否携带EHP。我们在泰国的工作表明,进口SPF虾最初虽没有携带EHP,但进入到当地池塘养殖后表现出非常高的EHP患病率。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巢式PCR技术从粪便中提取DNA模板,用来检测亲虾粪便的EHP。 如何控制养殖中的EHP? 对虾农来说,有两个主要的问题需要处理。第一个问题是确保放养的虾苗没有被EHP感染,这点通过PCR检测可以很容易做到。如果检测幼体AHPND病原菌的DNA已经被提取,相同DNA的一部分即可以用来检测EHP。虾农不应该使用携带任何一种病原体的幼体进行养殖。 第二个虾农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养殖间隔期间应适当的处理池塘,特别是上一造养殖期间感染了EHP的池塘。EHP的孢子有很厚的细胞壁,而且不容易灭活,即使很高浓度的氯也没效果。此外,潜在的环境载体也是未知的。在收获后,AHPND和EHP的病原体可能仍然存在池塘中,所以在开始下造养殖前将病原菌杀灭非常重要。 杀灭池塘底泥中EHP孢子,可以采用氧化钙(生石灰),用量为6吨/公顷(400公斤/亩)。将氧化钙放置在池塘沉积物10-12厘米深处,放置一星期后晒干或进水。使用氧化钙之后,土壤的pH值会升到12或者更高,但几天后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pH就会降回到正常范围内。
再来看看网友怎么说?
少数派:对虾的养殖周期很短,特别是发病死亡的对虾,有的时间往往不到30天,而我们的对虾养殖业者,已经不是曾经的吴下阿蒙,操作技术、池塘条件(地膜化)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这两种条件,都不会让孢子虫有发病的时间、条件。
南海渔医:大家可能有点误解,按我理解,虾生长缓慢原因很多,这个肠胞虫只是一个方面而已,在国内比例有多高还没有人去统计,这个肠胞虫导致的生长缓慢跟EMS没有关联,我确信黄海所的黄首席是肯定在国内检测到这个肠肠虫,确切的说虾这个肠胞虫与我帖子中石斑鱼苗种期间的白便瘦身微孢子虫是同一科的,都属于肠上皮微孢子虫科,但两者不是一个种,这虫在虾上只导致生长缓慢,而在鱼上直接挂掉。
看报道,应该虾上的微孢子虫是两种,一种是寄生于肠道和肝胰腺的肠胞虫,就是最近说的导致生长缓慢的。还有一种虾上微孢子导致肌肉白浊,也有的叫棉花虾,这个微孢子是寄生于虾的肌肉。
虾的白便有多少是微孢子虫导致,值得调查。如石斑鱼上的白便,石斑鱼白便原因多种,肠道微孢子中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肠上皮微孢子虫(肠胞虫)比较特殊,一般的微孢子虫形成肉眼可见的小胞囊,压破后可见镜检到均一的小孢子,就很好辨认,但这个肠胞虫比一般的微孢子虫小很多,比一般的细菌都小,又不形成肉眼可见的胞囊,没有经验很难辨别,所以我想国内就算虾上面有肠胞虫,一般药店技术员也很难诊断出来。
养虾新希望:肠胞子虫应该跟EMS无关吧,其它不懂。如果是胞子虫导致对虾死亡,那这个检测很容易出来的。(来源:中国水产门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