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发病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规律性,临近白露,夏秋交接气温变化大, 鱼病多发且很难控制,这就是俗称的“白露瘟”。因此,有经验的 养殖者,都会在白露前提前做好养护,以防鱼病的爆发。 
白露期间的高发鱼病 “白露瘟”不是某一类鱼病,而是在这个季节多发鱼病的统称。简单来说分为三种鱼病: 1、细菌性鱼病。如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出血病等; 2、寄生虫病。如小瓜虫、车轮虫、孢子虫、锚头鳋等; 3、水质问题。如鱼塘缺氧、倒藻、氨氮亚盐偏高等; 
白露期间鱼病多发的原因 1、白露期间,昼夜温差大,表层水在夜间时温度急剧下降,导致水体上下对流频繁,容易返底,特别是底质差的塘,有害物质上泛,对鱼产生影响; 2、水体指标不稳定,养殖后期,水质过浓、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特别是底层溶氧下降,给底栖鱼类造成很大影响; 3、各种病原生物的繁殖旺盛,细菌性鱼病和寄生虫并发,且很难治疗; 4、体质下降,水温不高不低,鱼吃料较猛,肝胆损伤严重,肝胆综合征时有发生; 
白露期间如何防病 1、重视改良底部,增加底层溶氧,并增加改底频率,重视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 2、重视碳元素、微量元素(特别是钙、镁元素)的补充。适当的补菌、补碳、补微量元素,可以保持水质的良性循环,稳定性更高; 3、定期防虫非常有必要的,建议一个月杀1-2次虫并且消毒2次,同时内服驱虫产品乐畅,防止细菌性和寄生虫鱼病; 4、适当控料,减轻肝肠负担,并且内服胆汁酸等保肝类产品,提高体质,防治肝胆综合征。 
总之,所谓的"白露瘟",其实就是由于该季节,特殊的气候条件所引起的。事实上,只要我们加强预防管理,很多时候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