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与寄生虫作“斗争”,不知道防虫要点,怎么能行?

[复制链接]

1042

主题

13

听众

2086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6Rank: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1044
精华
0
经验
2086 点
金币
650 元
注册时间
202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4 16:11: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人是做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的,想要了解更多水产养殖技术可以联系我:18660779672(微信号与手机号同步)

在养殖中,我们隔三差五的就要和寄生虫作“斗争”,杀虫是常有的事。但杀虫也有利有弊,和寄生虫斗争多年的你,对它足够了解吗?想要搞定它,首先要足够了解它。

01

水产寄生虫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原生动物类(原虫类)

常见种类:小瓜虫、斜管虫、孢子虫、车轮虫、纤毛虫等;

主要特征:原虫与单个细胞基本相似,除了小瓜虫个头比较大以外,其它的虫基本比较小。在100倍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的形状。

第二类:蠕虫类

常见种类:吸虫、绦虫、线虫、鱼蛭、棘头虫等;

主要特征:像线虫、绦虫寄生于鱼类的肠道内,吸虫寄生于鳃、体表、鱼鳍等部位。蠕虫类的个头也比较大,在40倍显微镜下看得非常清楚,寄生在肠道内绦虫、线虫类肉眼清晰可见。

第三类:寄生虫甲壳动物类

常见种类:中华鳋、苗头鳋、鲺、鱼虱、鱼怪等;

主要特征:个体比较大,很多品种肉眼可以看得到。

02

寄生虫繁殖的主要来源

1、塘口累积:不清塘或清塘不彻底,底泥中积累大量虫卵、幼虫、中间宿主,在环境合适时就开始快速繁殖,感染体质弱的鱼体;

2、苗种带入:购买鱼种携带寄生虫,由于放苗时气温低,表现不明显,一旦气温升高,便开始大量发病;

3、交叉感染:引水进塘,外源水中携带虫卵或寄生虫,同一个进水渠的塘口,只要有一个塘口爆发了寄生虫,周边的塘口都会相继爆发。

4、水质恶化:环境是寄生虫传播和爆发的诱因。在实际养殖中,我们会看到即使病原控制措施很严格,每条鱼上还是会有寄生虫,因为只有控制好池塘水质和鱼体健康,寄生虫才不会大量繁殖和传播。

03

想要养殖全程不杀虫,需要做好哪几点

1、保持水质,特别是底质“干净”:

首先,每造养殖结束后,清理掉淤泥。池底经过暴晒后,使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消毒,这是保持塘底“干净”的必要措施;

其次,定期改底,投料越多,改底时间越要缩短,养殖前期建议两周一次,养殖后期建议三天一次,可生物改底和化学改底交换进行;

水质调控,池塘当中往往不缺氮源,缺乏的是碳源,这是常识。因此可以经常泼洒发酵碳肥,如玉米粉+有益菌(EM菌或芽孢杆菌等)+红糖发酵,经常泼洒,水质都能稳定的很好。

2、做好规律性防虫:

特定的季节或时间段,做好几个高发虫害的的防控措施。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预防寄生虫,最好不要定期使用杀虫剂。那要怎么做呢?我们最好建立蓄水池,在蓄水池中先消毒除虫,在引入池塘当中。没有条件的,也最好在进水口绑网袋过滤寄生虫和虫卵。

3、增强体质,抵御寄生虫感染:

鱼体免疫力强可以抑制寄生虫的感染,这就需要鱼有好的肝肠,毕竟肝肠是鱼类重要的免疫系统。肝肠健康,鱼类发生烂身的几率就大大降低,寄生虫也不会从伤口感染鱼体。

处理寄生虫,其实不仅限于杀虫药,即使是杀虫药也无法将寄生虫一网打尽。首选的还是预防,减少杀虫次数,重点还是看你对寄生虫如何看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