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对海参产业的影响
(1)运费大涨:司机返工有限,跨省运输审查繁琐,物流公司开工率低 (2) 饲料原料大涨:运输成本增加,进口受阻,比如海参投喂的大叶菜大多依赖进口,2018年左右一吨成本2000元,疫情后则达到5000以上。 2、海参苗销售受阻、成品海参积压严重 原因:疫情导致区域流通受阻,错过最佳销售时期。比如每年的5月份河北地区海参苗销售结束,但2022年5月份正好爆发了疫情,大连和山东的客户无法进入河北采购,最后销售价格也是大打折扣。 
3、终端消费疲软,导致成品海参销售受阻 疫情影响产品流动,终端消费者经济实力下降,大型宴会取消,百姓消费和礼品减少。 4、饲养成本高,利润低,养殖户回本难,养殖热情差 例如:今年的越冬保苗,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像往年一样准备越冬的煤炭。 5、养殖投入品减少,病害爆发多 (1)细菌疾病,比如弧菌导致化皮。 (2)寄生虫疾病:盾纤毛虫、后口虫 (3)应激疾病 后疫情时代海参产业发展趋势 (一)短期的发展趋势压力依然很大。 苗种产能过剩,终端消费还未恢复,大连网箱政策不确定,外塘放苗积极性差,建议提前做好养殖和销售规划。 
(二)长期发展趋势良好 趋势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海参产业前景光明 1、海参主产区产业协作发展大会的召开 3、审定2个国家级刺参新品种 4、朱蓓薇院士推动下海参预制菜产业启动 趋势二:产业布局会越来越合理,养殖风险降低 育苗:山东可能成为主产区 网箱:辽宁 反季节:福建、河北、山东 趋势三:良种、良法应用更加广泛,产量逐步上升 1、抗病能力强、生长快,品相好的需求增大。比如安源、东科等 2、室内、反季节、网箱等良法应用越来越广泛 3、功能性饲料、益生菌的广泛应用 
趋势四:终端需求加强,产品价格稳定,销售难度降低 1、消费能力的恢复 2、增强体质的迫切需要,海参作为高档滋补品,在人们重视体质的前提下,消费需求会加强。 趋势五:养殖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加大,绿色无抗化养殖 1、抗菌产品的使用监管越来越严,能使用的品种会越来越少。 2、杀虫产品逐渐的会被无毒驱虫类产品代替。比如植物提取的龙昌乐畅桉树精油,菌虫双抗。 3、 动植物提取物产品将在水产养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幸福100(杜仲叶提取物),护理肠道抗应激,防大于治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文章来源龙昌动保,由龙昌水产焦点整理发布,更多养殖交流欢迎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