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提问:柯教授,您的绿鲍引种和保种有没有一个可持续性,这方面的工作是怎么开展的?
柯才焕教授:绿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由广东海洋大学引进但当时发表文章说培育出小苗,但是没有养成。可能在苗阶段就没有能够养成,从那批引进之后就不了了之,原先红鲍和绿鲍都有过,但是都没有往前走,当然有很多原因。
我们为什么要引进美国绿鲍呢?因为绿鲍分布在美国南部,纬度和适应水温和福建差不多,加上它是大型鲍鱼。我们知道在热带亚热带分布的鲍鱼基本上是小型鲍鱼,它的染色体数和皱纹盘鲍一样,所以杂交相对比较容易。引进之后,首先进行自繁,建立群体,虽然量还不是很大。通过和皱纹盘鲍杂交之后。我们发现它在生长、病害等综合性状优势都比较明显。我们在罗源湾、莆田和东山三个海区进行了试验,三个地方的效果都非常好。做实验时,养殖户发现我们的性状很好,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我们的子一代拿到育苗场育苗,之后拿去和皱纹盘鲍进行回交,生产出一大批出来。这主要在罗源地区,这几十万粒的生长确实很好,很多人又到那边购买亲本然后繁殖。我现在担心种质有点混乱,我们知道杂交有优势,但是优势可能在不断的下降。 但在获得品种认证之前我们也不能大规模的推广,我们现在只是中试实验,在整个福建大概有上百家的育苗场在用有绿鲍基因的亲本做育苗。因为今年皱纹盘鲍的养殖的存活率实在太低了,育苗场育皱纹盘鲍害怕销路问题。 我们也要澄清一下,原先我们没有想去扩散的,现在这种状况我们是不可控的,对皱纹盘鲍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尽可能的只利用子一代,可以利用回交一代,但是再接下去我就不建议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