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44623
- 积分
- 56
- 主题
- 4
- 帖子
- 32
- 精华
- 0
- 经验
- 56 点
- 金币
- 64 元
- 注册时间
- 2012-3-29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32
- 精华
- 0
- 经验
- 56 点
- 金币
- 64 元
- 注册时间
- 2012-3-29
|
为什么要包膜跟不包膜呢?有人做过实验,在饲料中添加鱼类的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达到鱼类的必需氨基酸的需求,但是生产效率(生长指标)没有显著的提升,在某些鱼类中应用还有降低的可能性。为什么呢?
这里引用苏州大学叶老师的回答:
关于饲料添加单体氨基酸问题:
1、氨基与还原性糖的美拉德反应是避免不了的问题
单糖或其他还原糖能与胺、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发生羰基和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进一步形成类黑色素,这一反应称为羰氨反应或美拉德反应。 反应物三要素:包括含有氨基的化合物(一般是蛋白质、氨基酸的氨基)、还原糖和一些水。pH 7.8~9.2(偏碱性),金属离子:Cu与Fe促进褐变, Fe(III)大于Fe(II)。在饲料加工温度下,反映更快!
饲料中补充的游离氨基酸、饲料中的还原性糖、铜离子、铁离子、水分、温度都是美拉德反应的最适宜底物和反映条件,如何避免?游离氨基酸与包被处理的氨基酸有多大的差异?反应后还剩余多少?这些问题还要研究啊!
2、饲料加工温度的问题
实验室小型饲料机是直接挤压制粒的,温度一般60度,硬颗粒饲料制粒温度90度,膨化饲料制粒温度132度。三种制粒温度下对赖氨酸等的损失差异有多大?为什么实验室有好的效果,到实际生产中就不显著了?
3、饲料氨基酸平衡目前都是依据饲料原料的化学测定结果,其中氨基酸分析是采用盐酸水解的结果。并不是依据实际消化率的结果。依据饲料原料化学测定结果的平衡与实际效果的平衡有多大的差异!配方师依据化学测定结果实现了完全的平衡,其实也是心理安慰!实际结果呢?
4、比价问题
原料的价值与氨基酸的价值如何进行比价的比较?千万不要有饲料原料不行、饲料配方不行,就靠饲料添加剂来弥补!做不到的。
因此,包膜氨基酸相对晶体氨基酸有优势。
1、依据现有不同专家的试验结果,单体氨基酸在不同鱼类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建议在进行试验的鱼类中,如果有证明添加单体氨基酸有好的结果的鱼类饲料中可以使用单体氨基酸。
2、游离氨基酸、包被处理后的氨基酸、饲料蛋白质氨基酸在吸收是否同步方面较为一致的结果是:吸收时间有差异,所以应该还是包被处理过的氨基酸为好。
3、单体氨基酸除了在消化道吸收不同步外,更重要的是:鱼体内环境中对氨基酸的容纳量是有限的!例如猪新合成的蛋白质有20%的氨基酸来源于食物,如果在24销售内补充单体氨基酸对其新的蛋白质合成都有效果。而鱼类新和成的蛋白质有45%以上的氨基酸是来源于饲料的,表明鱼体对饲料氨基酸的依赖度很高,饲料氨基酸对鱼体蛋白质合成影响很大。同时,也说明,鱼体内环境对游离氨基酸的容纳量是有限的,如果单一个氨基酸在某一时间过量,就有可能激发内稳态机制,将其降低浓度--作为能量或转化为其他物质。所以,单体氨基酸还是应该要包被处理,延缓吸收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