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10
- UID
- 53209
- 积分
- 12284
- 主题
- 1046
- 帖子
- 11202
- 精华
- 123
- 经验
- 12284 点
- 金币
- 159184 元
- 注册时间
- 2012-10-9
   
TA的每日心情 | 堵心啊 2017-6-23 14:55 |
---|
签到天数: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 帖子
- 11202
- 精华
- 123
- 经验
- 12284 点
- 金币
- 159184 元
- 注册时间
- 2012-10-9
|
水质管理说法很多,关键的因素有哪些?
除了种苗的因素,水质环境是各种鱼病的最终来源,池塘的溶解氧、pH值、底质、微生物都起了作用,但当前有一些水质管理的观念还存在误区。例如以前常说的“肥活嫩爽”,我认为已经不符合现在高产、超高产的生产方式,怎样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在低产的状态下,藻类即可以满足需要,如果要高产,则要菌类的帮助,净化底质、改善水产动物肠道功能,如果要达到超高产,则需要一系列的手段,不断提高蛋白的二次转化率,提供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氧气。经常看到池塘水色很好,但是底质怎样?溶解氧够不够?或者看到藻类很多,但是藻相、菌相的组成是不是合理?水质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评估池塘的生产能力。
经常碰到倒藻,这种情况应怎样处理?
1、这里涉及的细节很多,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池塘水的总碱度,水的总碱度和水体中的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氢离子的浓度有关,总碱度是水体二氧化碳储存量的间接指标,而二氧化碳又是有益藻类生长的直接碳来源,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光合作用速度成正比,决定了池塘生产能力的大小。
2、pH值的控制也很重要,藻类所需要的碳来自水体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如果能把池塘水体的碱度和钙的浓度调节在碳酸钙沉淀的临界点上,就能保持池塘水体的最高光合作用效率。另外,经常有人为了快速肥水培藻,大量添加有机肥,这固然可以快速培藻培菌,但容易大量消耗溶解氧,诱发病害。(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林文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