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909
- 积分
- 40
- 主题
- 1
- 帖子
- 10
- 精华
- 0
- 经验
- 40 点
- 金币
- 103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2-2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0
- 精华
- 0
- 经验
- 40 点
- 金币
- 103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2-22
|

技术环节四:
海蜇的混养
(1)海蜇与对虾混养5月初,水温达到18℃时即可投放虾苗;6月初,水温稳定在20℃时,对虾已生长到体长4cm~5cm,此时放养伞径1.5cm~2.0cm的幼蜇(或投放5Cm以上的海蜇苗),既有利于海蜇生长,又不会伤害对虾。
(2).海蜇与贝类混养通过几年海蜇与缢蛏、杂色蛤、文蛤的混养,发现养殖效果较好,但要求必须肥水,同时控制贝类的放养数量。水色透明度控制在30cm~40cm 之间。
(3)幼蜇暂养
5月中旬~6月中旬自然水温升高而海蜇螅状幼体不断释放蝶状幼体,出苗量集中,培养水体有限,每立方水体达到2万尾~3万尾,使培育幼蜇的规格偏小。为提高放养战活率,可进行幼蜇暂养。
购进lcm左右的苗种,价格比较便宜,但下塘成活率低,对环境适应性差,有条件的可在闲置的育苗池中进行水泥池暂养,每天投喂3~4次,每次换水1/2~1/3,控制放养密度住1000尾/m2~1500尾/m2。
网箱暂养采用规格6m×6m×2m的网箱。浮子为80cm×60cm的塑料泡沫浮子4个。框架用l寸钢管焊接而成,上下框架相同,用网目5cm 的网衣缝合而成。设置在池塘有微流水处,呈“一”字型排列,箱距2米。网箱用黑塑料网遮阳,于海蜇幼苗进箱前7天下水,每天投喂3~4次。
池塘圈养一般在池塘肥水不好的情况下采用,或第二茬、第三茬苗种暂养采用,其方法是在池塘一角圈围约5亩水面,视水体中生物量的多少采取补充投喂的办法。
技术环节五
水色的处理
(1) 澄清色:水中有大量青苔或含大量残毒物质或重金属、PH值过低。
处理方法:有机酸解毒+多效底改两天后加氨基酸培藻精,降低水体的透明度。透明度保持在30公分左右后提高水位 可抑制青苔生长。
对放苗前青苔过多的养殖池首先杀死青苔,用芽孢杆菌分解枯死的青苔。对池中青苔过多时少用或不用没有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或化肥。建议用液体氨基酸+豆浆的方法肥水。对青苔的处理是养殖海蜇的关键。
(2)水呈黑褐色黑褐色与酱油色:主要含有鞭毛藻、裸藻、褐藻等,这种水色是池塘管理失常,如投喂量过多,残饵增多,底质恶化老化等原因造成的,养殖动物易中毒死亡。处理方法用活水解毒安解除毒素、底改+复合芽孢杆菌或EM。
(3)、水呈紫红色 水体富营养化,肥水过量,甲藻吸收大量N、P元素、繁殖过盛.对策:底改+活水解毒安+液体芽孢杆菌,每二天使用一次活水解毒安,三天后用氨基酸肥水
(4)水分层连续阴天造成部分藻类死亡或藻相老化而形成分层。复合芽孢杆菌调水+氨基酸培藻精
(5)白浊色:一方面可能主要含有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及有机碎屑和粘土微粒,另方面水质不良 。对策: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对氨氮、亚硝盐高引起的水体白浊可选用底改类产品 复合芽孢杆菌,最后肥水。
可捞除过多的浮游动物。有害微生物过多可用生物制剂 制剂调理.
(6)暗绿色:主要含有蓝绿藻,老化池易发生,养殖动物发病率高,但存活尚佳。对策:改底、调 水
(7)、黄色水:主要含有金黄色鞭毛藻,池中积存太多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池水酸碱度下降,不适养殖。用多效底改改良底质,引进新水后用氨基酸培藻精培养藻类.同时定期用复合芽孢杆菌或利生素、光合菌、EM调理水质。
对(2)、(3)、(4)、(6)水色的处理大多养殖户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在有风的天气在下风头处理后改底调水有的养殖户用少量杀青苔的化学药物杀死过多的藻类后解毒、调水、改底值得试用。
8、优良水色 (1)淡茶色:主要含有硅藻,为养殖的最佳水色,含有新月菱形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中肋骨藻、小球藻等,这些藻类是水产养殖幼体的优质饲料。但这种水色维持时间短。早期肥水多用有机肥少用或不用化肥。
(2)淡绿、翠绿或浓绿色(绿豆青):主要含有绿藻。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这种水色也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可用生物肥+渔家乐或EM维系水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