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UID
- 61127
- 积分
- 232
- 主题
- 48
- 帖子
- 183
- 精华
- 0
- 经验
- 232 点
- 金币
- 587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1-17
  
TA的每日心情 | 绝对不打你 2017-2-13 09:20 |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帖子
- 183
- 精华
- 0
- 经验
- 232 点
- 金币
- 587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1-17
|
产品的研发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可能做大,但注定走不远,也做不强。
随着我国饲料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对产品质量、价格和技术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品同质化的情况日趋严重。
但遗憾的是,在我国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具备产品研发能力,能够不断将产品推陈出新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不注重研发,二是不懂得怎样研发。
本文仅结合自己多年的技术研发经验,就新的市场情况下,如何进行产品研发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供企业老板和技术总监们参考。
1、研发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为了能够改进产品质量,推出新产品,许多大中型企业都设有技术部或者研发部。通常来说,一个中型企业的研发部门往往配备1名技术总监和几名配方师(通常分别负责猪料、禽料或者反刍动物料)。
即使是一个小企业,也通常配备一名技术经理或者品控经理,有些企业甚至老板自己负责技术。但现实情况是,尽管技术总监(副总)所领导的技术团队似乎也很卖力,但研发出的产品却往往不能满足销售人员、经销商、猪场或养殖户的要求。
企业老板往往也非常不满意。自己花了这么多钱,请了这么多技术人员,又经常派技术人员出去开会学习,甚至请一些专家教授来为自己的企业服务,可是产品却还是那样,始终没有什么起色,怎么就没有成效呢?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没有建立研发体系
当前中国饲料企业的老板,80%以上都是销售出身。对于如何做市场,几乎每个老板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针对如何进行产品研发,如何组建技术研发团队,如何进行研发团队的激励,往往都很茫然。这可能是国内企业成立时间过短,缺少成功经验所致。
从外资企业的研发情况来看,往往在一个集团内部,设立一个研究所,产品先在研究所进行研究,经过测试证明有效后,然后在研究所的实验基地进行中试,中试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
为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研究所往往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由老板亲自负责或者一名资深副总裁负责。每开发出一个产品,研发人员将拿到丰厚的提成。有兴趣的研发人员甚至可以自己独立成立分公司,组建团队,负责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反观国内,甚至是一些大企业,尽管也成立了研究所,但研究所通常没有独立运营,技术团队基本是工资加奖金,部分企业有少量的新产品提成。由于激励不到位,新产品能否推出似乎和研发人员的关系不大,研发团队的动力不足,研发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
(2)人员结构与需求不符
传统的中型饲料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往往是由1名动物营养学博士或者硕士担任技术总监,下面配备1-3名配方师,分别负责猪料、禽料或者反刍动物饲料的配方工作。
如果说在动物营养学知识和配方设计方面,这些技术人员大多数都可以,但产品研发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现在的研发讲求的是学科交叉。
要想设计出好的产品,往往需要技术人员既要了解市场需求,又能结合自己企业的品牌情况、客户群、销售团队的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进行产品定位,然后根据原料情况和产品定位进行产品设计,改进加工工艺,并进行质量控制、营销队伍培训和市场推广活动。
技术部门的工作在立足于配方的基础上,要向前后延伸。显然,这对于只懂动物营养学知识的研发团队来说,要求太高,很难完成。研发团队的人员结构与实际需求不符。
(3)急于求成
无论是老板还是普通员工,当代人身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浮躁”,老板们恨不得一天把企业做起来,员工们幻想着一夜致富。而研发往往是在黑暗中摸索,常见的一种情况是企业研究了很长时间,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成效。很多企业的老板想干脆算了,这时就会忽略研发,转而去抓销售或者融资等其它事情,造成企业对研发不重视,研发工作停滞不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