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5-12-18 16:55 编辑
王自孟:“虾肝强”助力党江早造“冬标”虾苗
近年来,中国对虾养殖业面临着水环境污染、病害肆虐、虾免疫力低下、肝胰脏脆弱、易感染弧菌、肠道功能软弱,易拉白便的形势十分严峻。技术服务经理王自孟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连续23年水产饲料销量全球第一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提出“提高虾成活率”研发,整合通威11个研究所的全部力量,行业的知名专家,全力研究“如何提高虾成活率”,每年研发经费超1000万进行对虾营养免疫、疾病防疫、优质种苗、菌藻调控、养殖设施和养殖模式升级、水质监控等研究以达到每年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10-30%以上,最终解决目前养殖成活率低的问题。
技术服务经理王自孟
王自孟表示,养殖户要善于学习和总结,但并非对外来所有养殖模式都全盘照收,如福建、湛江等地高位池和冬棚养殖模式显然不适合党江地区。通过结合自己实际总结本地模式才是最合适的模式。针对党江池塘实际情况,王自孟建议大家最好先对池塘进行改造,池底进行铺沙,还要舍得拿出部分池塘做蓄水池,养殖用水经蓄水池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做水质预处理。王自孟又强调,无论哪位地区何种模式,养殖成功终究是离不开三要素:优质种苗、一流产品、先进管理。 广西合浦党江镇冬棚虾养殖虽然没有普及,但养殖户却有早投苗的习惯,每年春节前后即有不少人进行早造投苗,为提高虾苗成活率,近年来部分养殖户在寒冷天气搭棚进行虾苗标粗,即“冬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掌握“冬标”养殖技术,提高标粗虾苗成活率,提前布局为来年养殖成功打下坚实基础,王自孟向大家重点介绍“冬标”养殖技术关键点。 1、增氧和通风:由于冬棚内空气不流通,增氧很关键。最好采用立体式增氧,底部增氧和水面增氧结合。增加虾塘底水溶氧,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形成优势种群,达抑制厌氧细菌的滋生,稳定水质。另外还要注意冬棚通风,定期打开冬棚两端(窗口)进行空气对流。 2、增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冬季气温水温偏低,对虾属于变温动物体温相应下降,虾体内的活性物质如各种酶的活性将降低甚至失去,从而引起对虾代谢减慢,少吃或不吃料等。虾肝强具有提高体内活性物质激化消化酶活性功能,可提高对虾免疫因子活性、保持对虾肝细胞强大的代谢活力,提升肝胰脏对抗损伤和营养修复肝损伤能力,调节肠道内环境等功能,达到降低对虾对应激条件敏感度、减弱应激反应的作用。 3、注意底改:(1)、慎用生物改底。由于微生物繁殖过程和作用机理难以控制,特别是耗氧的菌,如芽孢杆菌,建议少用或少量多次用,天气晴好时用,并加大增氧,必要时配合增氧机。(2)、慎用沸石粉、腐植酸钠等聚合物,因为这些物质存在一定的吸附聚毒作用,特别是没有排污的冬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