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80
- UID
- 79229
- 积分
- 99
- 主题
- 34
- 帖子
- 61
- 精华
- 0
- 经验
- 99 点
- 金币
- 57 元
- 注册时间
- 2017-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61
- 精华
- 0
- 经验
- 99 点
- 金币
- 57 元
- 注册时间
- 2017-1-9
|
讲解嘉宾:殷猛 联鲲集团鱼来鱼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5到6月高温季节,黄颡鱼等无鳞的底层鱼类的病害,以出血病规模性爆发,大量死亡的情况居多。其主要引发原因在于:白天上层水温度高,加上间歇性暴雨多。间歇性暴雨造成上层水降温下沉,从而导致上下层水体对流,水体底层有机质中的厌氧性细菌得以散布水体,继而使厌氧性细菌在底质差有机质多的水体中迅速占优势,破坏水体中厌氧性细菌和耗氧性细菌平衡。而鱼体的机体也是属于厌氧性环境。这样原本生活在水底层有机质中的厌氧性细菌在机体中大量繁殖,很快就引发了出血病,烂鳃病、赤鳞等疾病。往往都是以出血、烂鳃等症状并发。鱼感染厌氧性细菌后12个小时体内细菌数量达到极限即会死亡。
提前调水改底、内服药可以有效避免这样的悲剧。调水改底的方法为:第一步使用净水产品净水5天以上;第二步使用含芽孢杆菌、底部增氧等改底产品,分解掉底部和水体中的有机质,这样让厌氧菌失去生存的根基。另外内服护肝类产品及有益菌,使内脏团有益菌占优势,同时提高鱼体的抗应激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爆发这样的病害一般死亡量很大,且持续时间长。使用传统的对水体消毒杀菌方法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在对水体消毒后,次日死亡量增加。这样的大规模出血病爆发后,一般大部分鱼已经感染了厌氧性细菌,或者已经不再摄食了。这个时候直接使用消毒产品对水体消毒,会破坏鱼体和水体之间本身存在的菌态平衡。当使用消毒产品后把水体中的菌短时间内全部消灭,鱼体中的厌氧性细菌因为失去了水体中有益菌的平衡抑制,而大量繁殖。造成鱼体机体被破坏,本来还尚有机会挽救的鱼也很快就死掉了。
正确的治疗方法为内服药,首先杀死鱼体中的细菌,然后再缓慢改变水体中的细菌或者在鱼体中细菌被消灭后再对水体消毒。(我个人对于内服抗生素治疗比较担忧、这样会造成细菌抗药性。长远来看,危害很大。)
拌料内服质量较好的VC和聚维酮碘3到5天,杀灭鱼体中的细菌;接着每天每亩水面泼洒生石灰15斤左右,连续5到7天。即可很好的治疗这个阶段出现的暴发性出血病。
在内服VC和聚维酮碘上有几点要注意:首先当然是产品质量;其次拌料阶段不可以接触金属容器;第三、拌料后尽快投喂,预防聚维酮碘挥发;第四、由于刚投喂时鱼吃料情况差,需要控制拌料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