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龟鳖] 甲鱼常见疾病诊断,请大家补充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13

听众

1262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6Rank: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18
精华
23
经验
1262 点
金币
1300 元
注册时间
2010-7-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09:39: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寒流 于 2011-3-10 09:55 编辑

我搜集整理的一些甲鱼常见疾病及诊断方式,请大家补充纠正!

健康漂亮的甲鱼: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1、鳖细菌性败血病

    本病又名“红底板病”、“赤斑病”、“红脖子病”等,为鳖养殖中的常见病,为害较严重。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等。

   【症状】病鳖通常有程度不等的全身皮下水肿,腹甲出现斑块充血,局部出现腐皮或类圆形坏死,严重时充血斑连成一片,使整个腹甲充血。大多病鳖颈部红肿、肿胀,严重时,颈部失去伸缩能力,部分鳖有口、鼻流血,眼失明等现象。切开颈部、口腔内有黏性血水。剖开体壁、体腔内含淡黄色腹水,肠道充血、发炎,肠内含脓状液。肝脏肿胀,大多为土灰色,分布有暗红色淤血块,呈“花斑肝”,也有整个肝脏呈暗黑色,脾、胆、心等也有肿大或充血现象,卵巢和卵充血。患病鳖神态萎靡,食欲不振,飘浮于水面或上岸钻入沙中,不久即可死亡。

   【流行情况】本病几乎遍布全国,对各种规格的鳖均可发生,而以种鳖、成鳖和亲鳖更易发生、流行季节在春、秋季,水温25度左右时为发病盛期,温室养鳖则不受季节影响。水质恶劣、有机质含量高的鳖他,鳖容易发生此病。发病后死亡率在40%左右。

   【防治方法】①坚持常规清塘消毒、勤换新水,避免不同来源鳖混养。①春季和秋季发病高峰季节,10-15天在鳖池中施放强氯精或优氯净等含氯消毒剂(0.25--0.4毫克/升)。注意施药时间切勿间隔太近,以免造成药害。③发病池须立即追洒强氯精等消毒剂,然后内服如呋喃唑酮(每千克鳖重0.07-0.08克)等抗菌药物,每天1次,连喂6天为1疗程。

本病诊断:
病鳖腹甲布满红色血斑,颈脖略肿、充血。

病鳖腹甲、四肢充血,并有斑块状腐烂。

病鳖肠充血发炎,肠内含有脓性液。

病鳖的卵充满血丝,呈红色。

病鳖肝脏变黑色。

病鳖肝脏肿大,土灰色,有红色淤血块。

切开病鳖口腔,颈脖内壁充血。

病鳖颈脖肿大,严重充血。


2、鳖白板病

    本病为鳖养殖中严重为害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防治难度也较大。
   [病原】据报道,本病病原有病毒和细菌两类、病毒病原为中华鳖球状病毒;细菌病原为厌氧单胞杆菌,也有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

   【症状】不论何种病原引起,表现的基本症状雷同。病鳖腹甲苍白,呈极度贫血是本病外观主要特征、鳖体浮肿,颈脖肿大或不明显,将鳖放在手中有痉挛感。少数病情严重者,用手轻压鳖体,口、鼻可有溢血现象或泄殖孔流出黄色液体。解剖观察,颈部鳃状组织肿大,肝脏土黄色或淡黄色,明显肿胀,胃、肠色淡透明,肾。牌和肺有时变乌、缩小,鳖卵上无血丝,通常腹腔中积有腹水。少数雄鳖有生殖器外露现象。

   【流行情况】根据病毒学研究者认为,中华鳖球状病毒可导致病鳖发生失血型病症。根据病理研究,推测白底板病是病毒性出血病发展的后期症状,从细菌学研究中分离到多种致病菌,可见引起此病的病原较复杂。从流行病学调查中可知,此病以250克左右的鳖易于流行,主要流行季节在5-6月。运输后进池不久,气候变化较大,为鳖药浴后,从温室转入室外养殖后均容易发生此病。因此,有人认为是温度急剧变化导致鳖体健康受损,从而诱发病原性疾病,故本病常呈突发、急性暴发死亡。

   【防治方法】此病多呈突然急性暴发死亡,故治疗较困难,宜以预防为主。①彻底清塘消毒,避免不同来源之鳖种混养。②鳖种放养前后应保持水温基本一致,切忌运输中的温度与入池后温度差异较大,最好差异不超过3°C。鳖在药浴时也应与池水温度一致。③一旦发病可用大黄1.5毫克/升(需按每千克大黄在0.3%含量的氨水 2000毫升中浸泡12小时)和硫酸铜(0.7mg/升)混合剂全池遍洒,并口服呋喃唑酮或庆大霉素(每千克鳖重10万单位)等抗菌
药,可缓解病情。

诊断:

病鳖腹甲苍白无色,身体贫血、浮肿。

病鳖的肝脏浅黄色、肿大、糜烂,肠透明。


3、鳖疖疮病

    本病又有“白点病”、“穿孔病”、"洞穴病”之称,是鳖养殖中的常见流行病,为
害较严重。

    [病原】有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和产碱杆菌。

    [症状】病鳖症状初起时,背甲、腹甲或四肢、裙边等部位出现芝麻大小的白点,随后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颜色也逐渐发黄。此时疖疮并不明显突起,如以针挑破白点,常可见下面有豆渣样物,稚、幼鳖疖疮很少再发展并即死亡;种、成鳖的疖疮则继续扩大,并逐渐隆起,周缘红肿,揭开疖疮表面,则内含脓状或豆渣状物,腥臭味重。随着病情发展,疖疮溃破或结成痂疮,痂疮下烂成孔洞,孔洞深时可窥见内脏。疖疮病后期,病鳖内脏常发生充血发炎现象。患此病的鳖活动减少,摄食少或停止,最后衰竭死亡。

    【流行情况】本病在温室养鳖时,四季均可发生,室外养鳖的流行季节为4-10月,而以5-8月为高峰期。连续阴雨、闷湿天气,在密度较大,水质条件不良.且晒背条件又较差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发病率可在20%-50%。

    【防治方法】预防方法同腐皮病。治疗方法:(1) 病鳖用10毫克/升浓度的呋喃唑酮液浸洗20分钟,再放到润湿的河沙上晒背30分钟,然后放到阴凉处,每天2-3次,连续2天后,放回已消毒的鳖池。(2) 鳖池消毒后,用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0.2克)或新诺明(每千克体重0.2克)、磺胺异恶唑(每千克体重0.2-0.4克)拌饵投喂,6天为1疗程。(3) 手术治疗,挑去病鳖疖疮硬壁后,在疮口上涂抹红霉素软骨后,放到润湿的河沙上晒背30分钟,隔天后按①法重复2次。

诊断:

病鳖背甲疖疮开始愈合,留下洞穴。

病鳖腹甲疖疮愈合后留下黑色疮疤。

病鳖背甲上疖疮破溃后,内含豆子渣状物和留下的疮口。

幼鳖腹甲上浅形疖疮,溃破后形成小圆斑。

病鳖腹甲上的疖疮破溃后引起的穿孔

病鳖背甲上隆起的疖疮。

100

主题

13

听众

1262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6Rank: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18
精华
23
经验
1262 点
金币
1300 元
注册时间
2010-7-12
沙发
发表于 2011-3-10 09:45:12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4、鳖白斑病

    本病系真菌引起的疾病,主要为害稚、幼鳖,流行地区较广。

    [病原] 系一种毛霉菌。

    [症状] 疾病初起时,鳖的背甲、裙边和四肢出现白色斑点,常易忽视。此后,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片片白斑,蔓延到嘴、颈脖和尾部,病灶部位表皮坏死。病鳖烦躁不安,在水面独自狂游,然后,显得体乏无力,呆滞于食台上,不受人为惊扰影响,摄食停止,数天后即明显消瘦,裙边萎缩,旋即死亡。

    【流行情况】白斑病虽然也可在成鳖中出现,但发病率不高,并不构成威胁,而对幼稚鳖则可造成大批死亡,死亡率高达60%以上。本病周年可见,主要发病季节为 4-6月和 9-11月,水温25度左右最易发生。越冬苏醒后、驯养开食后、长途运输后的稚、幼鳖发病率高、室内气温较低、温控差的温室幼鳖池也极易发生。清瘦的池水也是引发此病的原因。

    【防治方法】本病一般不宜用抗菌药物治疗。除了常规清塘消毒措施外,应注意适当增加水的肥度,保持嫩绿色水色。注意保持水温,勿使温度变化太激。进池稚幼鳖可用3%-4% 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可起预防作用。治疗方法:①孔雀石绿15--20毫克/升溶液浸泡病鳖20分钟左右,以白斑上染上蓝色为准,然后,让其晒背30分钟,每天1次,2-3天内可有较好效果。②福尔马林(10毫克/升)或孔雀石绿(2毫克/升)全池遍洒,也可用0.05%的食盐加0.05%的小苏打全池遍洒。

诊断:

稚鳖眼、嘴、颈脖、背甲上的白斑,病灶处出现坏死。

幼鳖背甲、裙边白云状斑块。



5、鳖水蛭病

    水蛭是鳖养殖中常见体表寄生虫病,主要为害成鳖、亲鳖,水蛭寄生直接引起鳖死亡的情况很少见到,但可影响生长和发育或导致细菌病继发感染。

   [病原】主要是鳖穆蛭(MOoreotoorls cotylifer) 还有扬子鳃蛭。鳖穆蛭较大,身体由34节组成。前吸盘小,后吸盘较大,其上有黄褐色放射状条纹,眼点1对,很小。扬子鳃蛭较小,眼点1对,成蛭常仅见1个,有鳃器1对。

    【症状】水蛭主要寄生在鳖的四肢。颈部、裙边及尾部,肉眼可见。寄生数较少时,鳖出现焦躁不安情况,常用嘴吃掉能吃到的水蛙;寄生数多时可达数十条。此时鳖的反应迟钝,体色苍白,食欲减退.鳖体消瘦无力,不愿下水,常继发细菌病。而致体表充血、发炎、溃烂。

    【流行情况】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春末夏初为多见。水蛭吸血后.以脱离鳖体在水体中活动,并又到另一鳖体寄生,故通常呈聚集分布规律,大多数鳖寄生量不多,而少数鳖体寄生数较多可达近百个。因此,大批死亡的情况少见。

    【防治方法】(1) 易发生水蛭病的鳖池,除了必须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外,平时,每周须施放40-50毫克/升的生石灰调节水质,提高PH,可杀灭水蛭。(2) 下列药物全池遍洒可有一定的效果:氯化铜(0.7毫克/升)、晶体敌百虫(1毫克/升)、硫酸铜(0.7毫克/升,连用两次)。(3) 2.5%盐水药浴10-30分钟,可使水蛭脱落。(4) 亲鳖可在水蛭寄生处涂少量清凉油,水蛭可脱落。

诊断:

病鳖后部裙边上穆蛭寄生状况。

病鳖脚趾上穆蛭寄生情况。



6、鳖水霉病

    本病为常见真菌性病鳖,主要为害稚、幼鳖,可引起病鳖死亡。

   【病原】主要为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丝囊霉(Aphanomyces sp)和霜霉科中的腐霉(PythiUm Sp)等。

    [症状] 病鳖体表,包括背甲、颈脖和四肢等部位长有灰白色绵毛状菌丝体,大多情况下,绵毛状菌丝因沾上水中的污物而呈褐色,严重时体背面犹如覆盖一床破棉絮。颈脖部大量菌丝寄生后,造成伸缩困难。病鳖通常有烦躁不安现象,食欲逐日减退至完全丧失,鳖体消瘦,终至死亡。

   【流行情况】水霉病大多发生于早春、晚秋,水温在10-15ºC时,但严重的颈脖水霉病则出现于夏季,通常在水质较清的鳖池中容易发生。水霉病可直接导致稚、幼鳖死亡,而对种鳖、成鳖则主要是继发细菌病才引起死亡。运输及其他操作时造成稚、幼鳖机械性损伤是水霉病的诱发原因。

   【防治方法】大体与白斑病类似,但如夏季颈脖水霉病时,最好不用孔雀石绿防治,避免可能出现丝囊霉菌体萌发,宜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和福尔马林法防治。平时,应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E,以增强稚、幼鳖对真菌的抵抗力。

诊断:

病鳖颈、头、眼和前肢上长满水霉菌。



7、鳖固着类纤毛虫病

     本病是常见的纤毛虫病,主要为害稚、幼鳖。

    [病原】包括累枝虫、聚缩虫和钟形虫等多种纤毛虫。

     [症状] 病鳖体表,包括背腹甲、四肢、尾部和颈部有很多棕黄色或土色绒毛状物,手摸有滑腻感,病鳖比较呆滞,食欲减退,逐渐消瘦而死亡。取下绒毛状物,显微镜下可见虫体。

    【流行情况】无明显流行季节,在水质较肥的稚、幼鳖培养池中容易发生此病。种、成鳖似乎无明显的影响。

    【防治方法】保持优良的水质是避免此病发生的最好方法。治疗可用新洁尔灭(0.5毫克/升)和高锰酸钾(5毫克/升)先后泼洒法,或用2.5%食盐水浸浴病鳖10-20分钟,每天1次,连续2天,有一定杀灭效果。

诊断:

病鳖腹部,尤其是肢上布满褐色绒状物。

病鳖背甲上有绒状物。



8、鳖病毒性出血病

    本病包括鳖出血病和“鳃腺炎”病。稚鳖、幼鳖、成鳖和亲鳖均可发病,是目前我国鳖养殖中为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病原】是一种无囊膜球状病毒,暂名中华鳖球状病毒(Trionvx sinensi spherovirus,TSSV)或中华鳖病毒(TSV)。

   [症状】病鳖身体浮肿,背甲和腹甲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尤以腹甲更为明显。通常颈部肿胀,但很少充血现象,发病严重时,口和鼻有流血现象;解剖观察,咽喉内壁常充血,鳃状组织(绒毛状突起)充血或糜烂。胸腔和腹腔中常积有血色胶水,尤以幼鳖为甚。肝、脾、胃、肾和肠均有点状或丝状充血,肠道壁无弹性、易破,肠道内无食,有时充有凝血块,胆囊肿大或不肿大,成鳖肺部呈褐色。患病鳖一般行动迟钝,常爬到岸边和晒台上引颈似作呼吸,食欲减弱或完全停止摄食,很快死亡。

    [流行情况】本病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水温在25-30ºC时为高峰流行期。室温养殖的稚幼鳖,特别是“台湾鳖”容易在加温时形成暴发流行;越冬后的种鳖、成鳖在复苏后或转入室外鳖池后也容易发病。据反映,不论是幼鳖、种鳖和成鳖,自繁、自育的鳖场,本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购自各处的混合鳖。

    【防治方法】本病一旦发生,通常很难治疗,即或有疗效良好的药物,损失也较大,故应注重预防。(1) 养鳖池放养前要彻底消毒,特别是池底泥沙或淤泥,一定要翻晒冲洗,消毒药物可用生石灰,用量为每公顷5千克,或用含氯制剂.浓度为3-10毫克/升带水清塘消毒。(2) 从别处购进的稚、幼鳖要严格检疫,至少要了解该处历来鳖病发生情况和防病措施。(3) 鳖入池后必须经常换注新水,每半月遍洒1次强氯精或优氯净等含氯消毒剂,定期投喂氟哌酸、呋喃唑酮、氯霉素等抗菌药物。(4)发病池应立即用强氯精、优氯净(3.3毫克/升)全池遍洒,并混饲投喂大青叶和板蓝根煎剂。

诊断:
病鳖颈脖、四肢浮肿,腹甲出现点状血斑。

病鳖颈内壁、食道、肠胃充血,肝和脾充血发乌。

病鳖腹腔和胸腔中积有大量血水

病鳖的咽部鳃状组织糜烂。

病鳖口、鼻渗血

病鳖肠道无血,肝脏灰土色,有点状充血。




9、鳖腐皮病

    本病又名皮肤溃烂病,为常见鳖病,各地鳖场均有发生,可造成大批死亡。

    [病原】主要是气单胞菌,也有报告从腐皮病灶处分离到假单胞菌和类产碱杆菌,并可重复腐皮症状,表明腐皮病可向多种细菌引起。

    【症状】病鳖的四肢、尾部、头颈部、背腹甲、裙边等任何部位的皮肤上均可发生溃疡。疾病初起时,溃疡面较小,皮肤发炎处组织呈黄或白色,之后组织坏死,并有血水渗出,溃疡面向周围扩大,并连成片,表皮脱落,严重时露出肌肉,四肢腐烂、爪脱落。有时病鳖整个身体出现疙瘩状痴皮形腐烂。

    【流行情况】本病几乎整年均可发生,主要流行季节在5-10月,当水温在20ºC以上即可发病;28-32ºC时,大约7-8月是此病流行的高峰季节。据调查,高密度囤养池中,鳖的发病率高,而且持续时间也长。一般认为是因鳖之间相互厮咬、操作中机械性损伤,是导致此病发生的诱因。成鳖、亲鳖患此病后,如不再发生继发性感染,则可自愈,故大批死亡较少;但稚鳖、幼鳖和病情严重的(如颈部腐烂)则可引起大批死亡。此外,此病常与白斑病、疖疮病和细菌性败血病并发,死亡率则明显增高。

    【防治方法】(1)放养的鳖种要确保健康无伤,入池前用每立方米水体20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分钟。(2) 放养密度合理,规格整齐,亲鳖要注意雌雄合理搭配。(3) 坚持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大约10天1次。(4) 发病池除用消毒剂消毒池水外,尚须在饲养中加入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0.07-0.08克)、氟哌酸(每千克体重0.01-0.02克)或氯霉素(每千克体重0.2克),连续投喂6天。(5) 病重的鳖可注射金霉素,按每千克注射20万单位剂量,连续2天,第2天注射量减半,隔离养殖。
  
诊断:

病鳖颈脖皮肤溃烂,露出肌肉

病鳖背甲皮肤发炎、斑块状腐烂,逐渐连接成片。

病鳖背甲皮层大面积剥离。

痂皮形腐皮的病鳖

病鳖后肢,尾部溃烂,发炎露出肌肉。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听众

83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1
精华
0
经验
83 点
金币
28 元
注册时间
2011-4-5
板凳
发表于 2011-5-11 22:50:10 |只看该作者
杂志招聘
大哥,你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吧,很多药物现在是违禁药,不能随便使用的哦。而且治疗的方法也显得落后了很多。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金币 收起 理由
fishfirst + 5 + 10 支持!请为大家指出例子吧

总评分: 经验 + 5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水产前沿杂志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