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2331
- 积分
- 14
- 主题
- 3
- 帖子
- 4
- 精华
- 1
- 经验
- 14 点
- 金币
- 40 元
- 注册时间
- 2011-4-7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4
- 精华
- 1
- 经验
- 14 点
- 金币
- 40 元
- 注册时间
- 2011-4-7
|
卫生部糖干海参禁令发布之后,海参企业几家欢乐几家愁。大连、山东的媒体持续传播着“或引海参行业地震”的报道,各地的网络媒体不断传递着糖干海参禁令的消息;海参名企或在悄然行动,或在隔岸观火。打击糖干海参,还海参市场一个清白的消费——重要的不是打谁压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消费者对产品品类的信任。从产品信任到品牌信任。
禁令如同一颗石子投进了大海,激起了漩涡,却无法掀起海啸。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海参行业是普遍存在的。辽宁市场超过50%的糖干海参市场,山东超过80%的糖干海参市场,大量隐藏在海边渔村或者临时加工点的糖参窝点,依靠协会呼吁,个别企业奔走,局部媒体炒作是很难引发行业地震的。那么多的蝉,那么少的螳螂,不仅捕不到,而且捕不过来。
螳螂在捕蝉,黄雀的来势却汹汹。近日渔业股纷纷下跌——来自日本大地震、海啸引发的核辐射对中国渔业的影响,更确切地说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正在成为中国海产,尤其是辽宁、山东等地高端海珍品黄雀。菠菜检测出了碘131,假如海参也检测出了核辐射,本来就脆弱的海参市场将何以堪?危机来了,韩国开始了每日的海域辐射检测,而我们诸多的上市公司似乎感觉不到危机,也没有正向的、积极的危机公关意识或动作。难道害怕遭受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尴尬,抑或是担忧真的被辐射以后的退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渔业的空前危机不是来自核辐射,而是来自于我们消费者早已经绷紧的食品安全的脆弱的神经,来自于企业在危机迫近或谣言缠身时候的麻木。 |
-
总评分: 经验 + 10
金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