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UID
- 3050
- 积分
- 348
- 主题
- 17
- 帖子
- 68
- 精华
- 4
- 经验
- 348 点
- 金币
- 359 元
- 注册时间
- 2011-5-4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68
- 精华
- 4
- 经验
- 348 点
- 金币
- 359 元
- 注册时间
- 2011-5-4
|
1噬菌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研究历程
1979年,我国首次开展对噬菌蛭弧菌(以下简称蛭弧菌)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蛭弧菌对许多动物(包括人体)、植物致病菌,如霍乱弧菌、不凝集弧菌、伤寒沙门菌、副溶血弧菌、福氏志贺菌及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溶藻弧菌、荧光假单胞菌等均具有显著的裂解作用。作者研究证实,蛭弧菌对弧菌的裂解率为81.2%,对伤寒沙门菌的裂解率为 99.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江苏省海洋渔业研究所等单位研究证明,蛭弧菌对水生动物养殖中常见的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裂解率可达97.33%。江苏省农林厅畜牧局、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等研究表明,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对畜禽细菌病的预防保护率平均为72.41%;治愈率平均为99.33%;促进生长的增重率首次为18.24%。
1981年,国家卫生部批准蛭弧菌的研究 (用生物学方法杀灭ElTor霍乱弧菌)”列为重点研究课题。1985年“细菌寄生菌——蛭弧菌的研究”获国家卫生部甲级科技进步奖。
1989年,国家农业部批准“蛭弧菌及其微生物生态制剂用于防治动物细菌病的研究”课题。此后,作者在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弧菌噬菌体研究室、中国水产科学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水产大学、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帮助和支持下,在我国首次将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应用到对虾、蟹、鱼、贝等水生动物细菌的防治上,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91~1993年,作者进一步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江苏省农林厅畜牧局合作,将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应用到畜禽细菌病的防治上。
1994年,中国新兽药评审委员会对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进行了全面的评审,中国兽药监察所验证和复核了蛭弧菌及其微生物生态制剂的全部技术资料和数据,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确认蛭弧菌及其微生物生态制剂符合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农业部批准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为国家二类新兽药。同时将《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制造及检验规程草案》和《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质量标准》列为国家标准向全国发布。与此同时,农业部批准蛭弧菌为我国兽用微生物生态制剂生产用菌株,在国际上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批准蛭弧菌为兽用微生物生态制剂生产用菌株的国家。1996年,农业部批准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规模化生产。同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把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项目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同时在全国推广应用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1997年国家科技部把“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研究及其应用”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同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参与该项目的共同投资开发,并同意在产品市场开拓、宣传过程中使用“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和中国火炬计划“CTP”标志,可以出现“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开发、生产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及其系列产品的内容”。
200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生物制菌液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权,专利号为ZL94111370•1,专利权人为秦生巨,专利权期限20年。
迄今为止,我国蛭弧菌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可概括如下:①为我国建立了蛭弧菌的研究方法;②发现的蛭弧菌在加热或氯仿致死的宿主中可迅速、更多地出现噬菌斑,经在死亡的宿主菌中增殖的蛭弧菌仍能感染活的宿主菌,这一事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③研究证实蛭弧菌对动物(包括人体)、植物的致病菌有裂解作用;④制定了我国动物用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制造和检验规程,建立了动物用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国家质量标准。
2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噬菌28)的制造及应用
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制造始于1991年9月,最初由南京麦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制成功,并按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其进行了小试、中试及临床的一系列试验,1994年农业部批准由江苏巨豹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南京麦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申报的“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为国家二类新兽药,同时发布了《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制造及检验规程草案》和《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质量标准》。1996年,农业部批准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规模化由南京巨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江苏省巨豹实业有限公司动物药品厂生产。200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发明专利权,专利权人秦生巨,专利权期限20年。目前南京巨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唯一获得授权的“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合法制造单位。并确定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商品名—— 噬菌28(下称噬菌28)。 噬菌28,表明蛭弧菌及其微生物生态制剂在我国28年的研究历程。
2.1噬菌28菌种的筛选 国际通用的微生物生态制剂四大标准之首,菌种的标准是: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生产菌种必须是正常微生物群的成员或其生长促进菌种;这些菌种必须进行严格的分类、鉴定;这些菌种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必须无毒、无害,原则上这些菌种来源于自然生态环境再回归于自然环境。
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菌种是质量控制的源头,是产量、质量和效果的重中之重。其菌种是具有特定的生态效应和生物学性状稳定的特定菌株,是由国家法定的菌种保藏管理机构经过严格分类、鉴定的。即使是这样的菌种,每年还必须鉴定1次,确认其原有的生物学性状没有发生改变才能使用。自行分离、鉴定,未经过国家菌种保藏管理机构鉴定确认的菌种,是不能用于微生物生态制剂生产的。用于蛭弧菌制剂的生产菌种,应当来源于水(包括泥土),或水生动物体内;必须是经过严格的鉴定和分类的,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在灭活的宿主细胞上能生长繁殖的蛭弧菌菌株。其他来源的、未经严格的鉴定和分类的、营非寄生生活的,不能在灭活的宿主细胞上生长繁殖的蛭弧菌菌株是不适合用于生产菌种的。
噬菌28的生产菌种是完全符合上述标准和要求的。在此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蛭弧菌标准培养物并没有收入国家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所有生物物种都是会发生变异的,变异的细菌有可能发生超常的致病性而给人类造成灾难。所以,非法生产、销售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是非常危险的。
2.2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生产工艺 蛭弧菌菌株除非发生突变,成为腐生或兼性寄生菌株,是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专性寄生的蛭弧菌菌株是严格的胞内寄生物,它不能利用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因此用于蛭弧菌生态制剂发酵培养的宿主菌细胞,必须洗涤、离心除去携带的培养基成分的浓厚的宿主菌悬液。蛭弧菌全部的生长繁殖过程整个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的,它的繁殖方式类似于噬菌体,利用宿主菌的遗传物质复制子代,不同于其他细菌。因此,噬菌28的生产工艺流程也不同于普通细菌的发酵。噬菌28严格的说,是含有宿主菌的、半透明的、不含化学物质、无酸(臭)味的混合物。它的含量即使是蛭弧菌制剂的发酵母(原)液,也绝对不会大与108pfu/ml。
2.3噬菌28功能特征及生态效应 不含任何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可不同程度的替代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使用,能减少或消除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残留。对常见的革兰阴性细菌有很强的寄生和杀灭功能。可有效地防治多种细菌性疾病,提高水生动物的抗病能力。对水生动物无生长抑制性,可促进水生动物的新陈代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质可分解、转化水中亚硝酸盐,改善养殖水质,减少蛋白质向氨和胺转化,减轻水中NH3 和有机质的污染。调节、平衡水体pH值。起效速度不及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但效果要持续15天以上,是任何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所不及的。
尽管噬菌28与其他微生物生态制剂不同,噬菌28中的蛭弧菌对许多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但也禁止和抗菌药物原液配伍使用,以防活性物质被高浓度的抗菌药物破坏。蛭弧菌制剂由于具有起效慢,药效持久的特点,噬菌28应在水生动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
3噬菌28在水生动物养殖的临床使用及其生态效应
自1989年蛭弧菌制剂首次在无锡地区养育珍珠的三角帆的嗜水气单胞菌防治上的应用,到目前在水生动物细菌病防治上为首选微生物生态制剂,临床使用已经历了近20个年头。人们对蛭弧菌制剂的生态效应和缺陷都有足够的了解。可以归纳如下:
3.1安全性
无毒无害 每批产品腹腔注射小鼠3-4只,每只0.5ml,观察4天,应无死亡。如有个别死亡,应加倍小鼠数目(6-8只)重试。如仍有个别死亡,则该批制品应保留15-20天,然后再用10只小鼠重试,如仍有死亡则安全试验为不合格。安全试验不合格产品不能出厂。
安全有效 用的蛭弧菌和噬菌体生产菌株,用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10株菌以上为宿主菌进行效力测定。将宿主菌用适宜的培养基于37℃培养16-18小时,制成菌悬液。然后用琼脂屋叠法检测蛭弧菌、噬菌体对宿主菌的裂解能力。制品中的蛭弧菌、噬菌体对上述测定的宿主菌的裂解率在80%以上时,认为合格。如裂解率低于80%时,应重试。如重试仍不合格。则认为不合格。不合格菌株不得用于生产。用于测定效力的菌株应有80%以上为标准菌株。
3.2噬菌28的生态效应
生物拮抗效应 蛭弧菌是正常微生物群成员之一,它可以有序的植于粘膜或细胞之间则形成生物屏障。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植,起着占位、争夺营养、互利互生等生物共生或拮抗作用。服用蛭弧菌制剂后,机体能产生生物防御作用。
防病治病效应 蛭弧菌制剂可以显著地提高中国对虾幼体变态率和存活率(徐琴)。成活率达到99%以上,增产率可达395.60-482.14%(唐洛明)。对嗜水气单细胞菌的裂解率在80%以上(秦生巨)。可降低由人工感染引起的甲鱼、河豚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发病率85.5%,死亡率93.3%,提高增重率16%(黄琪琰)。治疗大菱鲆重症出血病治愈率为98.7%(刘恒义)。对弧菌裂解率为87.8%,九孔鲍鱼病原性细菌裂解率为32.4-87.5%(蔡俊鹏)。
3.3噬菌28使用方法
(1)水体直接泼洒,1米水深1亩水面根据水质好坏,用250-1000
(2)种苗期用药,在不改变其他养殖条件和环境的情况下,可在种苗密集的1方水体中加2500-5000ml,浸浴2小时以上。
(3)如肠炎等肠道症状明显时,可用渔人得利拌饵料投喂. |
-
总评分: 金币 + 8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