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干旱对渔业的影响与对策

[复制链接]

949

主题

148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5-6-5 08:56
  • 签到天数: 6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23
    精华
    107
    经验
    22978 点
    金币
    203473 元
    注册时间
    2010-5-26

    社区QQ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6:58: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1-6-7 17:01 编辑

    文/王  武(上海海洋大学)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干旱,降水量50年来最低。作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首席专家,近几个月来,我在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省等省渔区进村入户,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

    今年长江中下游大旱,与当地的水利设施密切相关。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

    1.越靠近长江的养殖水体,渔业用水越少
    今年长江中游的旱情是严重的。尤其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沿江渔区影响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湖北省,“千湖之省”严重缺水,而且越靠近长江的水体,渔业用水就越缺乏。武汉新洲区是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今年有一大批池塘、稻田干涸,造成水产养殖业大量减产。与去年同期相比,小龙虾减产80%以上,价格上涨一倍(去年小龙虾最高价15元/500克,今年涨到30元/500克)。现在只有大一点的湖泊尚留一点浅水。

    2.无水闸设施通长江湖泊,干涸厉害
    长江边湖泊湖底比长江水位高,湖泊补水主要依靠其上游河道补充。一旦长江水位下降,这些湖泊就首先干涸。因此面积近60万亩的洪湖也难逃干涸之噩运。地处皖南和苏南之间的石臼湖,有32万亩之大,由于没有设水闸,现在大部分湖底在晒太阳,陆草丛生。同样,江西鄱阳湖大旱,水位下降,水面严重缩小,而与之相邻的军山湖(32万亩),因有水闸蓄水,则逃过大劫,湖水仅比过去低30厘米左右,河蟹养殖正常进行。

    3.严重影响天然水域鱼类繁殖
    由于长期干旱,长江中游的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的水位下降到了历史最低,阻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产卵场缺乏必要的产卵条件(如水流、附着物等),鱼类不能正常产卵,导致鱼类资源锐减。

    4.干旱地区的池塘养殖生态环境恶化
    干旱地区的池塘,不仅实际养殖面积缩小,而且蓄水量减少。这样池塘载鱼密度相对提高,加以水温比往年高,摄食量大,水质容易恶化,养殖鱼类生长缓慢,且造成鱼、虾、蟹缺氧、病害加剧。从调查来看,今年长江干旱少水对鱼类影响比虾、蟹更大,不少池塘的成鱼只能提前上市,以降低密度。

    5.干旱对长江下游的江、湖、池塘影响相对较小,甚至还有有利的一面
    长江下游的湖泊虽与长江相通,但其水利设施完善,大小湖泊、河道均设水闸。因此,干旱对它们影响较小。如目前太湖、阳澄湖的水位均比过去低30厘米左右。而且由于今年水位稳定,相对较浅,外来混浊水少,透明度高,日照充足,给湖泊内沉水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今年东太湖、阳澄湖的水草覆盖比往年高,水质比往年好,河蟹生长比去年同期(去年水位比现在高出80厘米左右)好得多。太湖流域的池塘养蟹,其生长情况也比去年同期好。

    二、对策

    据气象预报,今年江南梅雨季节会提前到来,不论其雨量大小,对长江中游的养殖水体,可解燃眉之急。应该说,夏秋季节正是水生动、植物主要生长季节,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会很快。下一步怎么办?对于今年的特大旱情,我们不能按原来的政策和做法去实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对受干旱灾情的江河湖泊,要继续做好“封江、封湖”禁渔工作
    按规定,长江中下游天然水域7月1日要开捕。由于今年江河湖泊的天然水体面积严重缩小,鱼类密度增大。如果7月初开捕,渔民捕鱼,就像池塘干池捕捞,可以一网打尽。这种做法无疑于雪上加霜,将严重破坏长江中下游的渔业资源。鉴于今年的旱情,建议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继续做好“封江、封湖”禁渔工作,以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
    对于长江中下游的专业捕捞渔民,建议各地在提供受灾补助的同时,引导他们实行转行、转产,以便从根本上降低捕捞强度,为恢复渔业资源创造良好条件。这或许可以将坏事变成好事。

    2.湖泊重新蓄水后,水域生产力将明显提高,要防止水域富营养化
    干旱的江河、湖泊重新蓄水后,除了地表径流有大量营养盐类输入外,江河、湖泊湿地底泥经阳光日晒,矿化作用大大增强,蓄水后底泥中将释放出大量营养盐类,水中浮游生物量会明显上升;加以湖底、浅滩地丛生大量陆草,水淹没后会迅速腐烂,形成腐屑食物链。因此,水体重新蓄水后,水域生产力将明显提高。如不及时采取生物修复措施,水体将加剧富营养化。为此要充分利用蓄后水域生产力升高的特点,加大鱼类放流力度;并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控制好水环境,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3.今冬明春受灾的天然水体要加大渔业资源放流力度,重新恢复渔业资源
    今年干旱,对长江中下游的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建议今冬明春对受灾的天然水体要加大渔业资源放流的力度。长江是我国淡水鱼类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库,种质不容混杂。因此在放流时,必须坚持放养当地的土著鱼类,严禁将杂交种、人工选育的品种、外来物种(包括外流域的物种)作为人工放流的对象。例如鲫鱼,一定要放养当地的野生鲫鱼,一些三倍体鲫鱼(如异育银鲫等)严禁作为放流鱼类。渔政人员必须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

    4.推广“以鱼净水、以渔保水”生物修复技术
    “以鱼净水”——天然水体要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食腐屑食物链鱼类(细鳞斜鲴、倒剌鲃)、杂食性鱼类(鲤、鲫鱼等)、小型肉食性鱼类(黄颡鱼、塘鳢鱼等)以及贝类(螺蛳、河蚌等),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以渔保水”——发展生态渔业,保护水环境。天然水体要禁放草食性鱼类,实施水生动物养殖和水生植物栽培结合,推广“种草、投螺、混放、稀养、控水”为核心的生态渔业技术,保护和栽培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做到零污染、零排放,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5.池塘做好增溶氧、防浮头、防止水质恶化工作
    长江中下游的雨季即将来临,对于池塘养殖,要有“这是最后的斗争!”的思想准备,挺过去,就是胜利。为此要求:
    (1)做好防浮头工作。目前久晴未雨,池塘养殖鱼类食欲旺盛,水质较肥。一旦遇到连绵阴雨或傍晚下雷阵雨,就极易发生浮头甚至泛池现象。因此,久睛未雨,一定要及时补水,在天气变化前减少投饵量,采用合理使用增氧机或水质改良机械,改善和控制水质,预防浮头。
    (2)增氧机不能替代池塘补水。目前,要想方设法做好池塘补水工作。井水水温较低,而且溶解氧少,因此,井水最好要设引水渠,以便增温、增氧。
    (3)及时采用增氧机、微孔曝气底增氧技术。要合理使用增氧机,做到“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以控制水质。
    (4)对于水草覆盖率达70%以上的养蟹塘,要防止水草封塘。一旦天气恶化,水草过多的池塘,容易败坏水质。因此,必须清除一部分水草(俗称开天窗),保持养蟹池塘水草的覆盖率在60%左右,以确保河蟹安全度夏。
    上述建议,供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参考。

    11

    主题

    3

    听众

    1281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6Rank: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70
    精华
    1
    经验
    1281 点
    金币
    1674 元
    注册时间
    2011-11-27
    沙发
    发表于 2011-12-4 21:17:31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我们大学的增养殖教材就是他主编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