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米来-小米 于 2017-4-11 14:03 编辑
雨后水质应该如何处理
每逢梅雨季节,水产养殖池塘水质变化较大,易造成水产动物生长不适,发生应激甚是死亡,特将水质分析及调控措施总结如下:
一、雨后池水水质变化
1、pH:雨水往往溶解有二氧化碳,pH通常小于7,导致池水pH降低。
2、水温:夏季暴雨使池水温度下降,水温分层,水温下降引起水生动物消化系统和免疫功能下降,出现不摄食、空胃、空肠等现象。
3、溶氧:雨后浮游植物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减弱,水体溶氧减少,溶氧分层,底层溶氧不足,造成浮头。
4、氨态氮、亚硝酸盐增高:水体浮游植物减少,溶氧降低,有机物无法正常氧化分解,产生更多的氨态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
二、调控措施
1、及时排去表层雨水:排去表层雨水,可减少溶氧、水温突变,保持水质稳定。
2、开动增氧机:雨后应及时开增氧机增氧,防止溶氧、水温分层,泼洒抗应激VC,也可减少应激反应。
3、调节pH:雨后池水pH偏低,应及时掌握pH变化情况,进行水质调节。
4、调节水色:雨后光照弱,水质变化往往造成浮游植物死亡,水色变清,可施氨基酸植物肥或定向培藻素;若池水白浊,可能浮游植物死亡,可用新碘300消毒,药效消失后引入藻种并施肥。
5、施底质改良剂:根据水质、底质具体情况,用底净灵、活性底改王等改良剂,改善底质和水质,改善水体环境。
6、增强体质:在饲料中添加水产多维、免疫多糖、活力钙、乳酸菌等增强体质。阴雨天要适当减少饲料用量,饲料中多添加免疫多糖提高对虾免疫力,暴雨后停止投料一天。
来自中国水产养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