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黑鲍苗种培育技术分享

[复制链接]

35

主题

4

听众

73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7-6-15 15:1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8
    精华
    0
    经验
    73 点
    金币
    84 元
    注册时间
    2017-6-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16:30: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黑鲍(原系皱纹盘鲍和日本盘鲍的杂交后代)壳形略似皱纹盘鲍,但体螺层高低明显,壳孔4-5个与外面相通,是我国鲍鱼中个体较大种类。现将黑鲍人工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亲贝的选择
      10月中旬,水温20-24℃,挑选海区吊养或陆上养殖的鲍鱼,壳长6厘米以上,活力强无损伤,性腺外观极为丰满,基部凸出缘,末端充满了生殖腺而呈纯圆,雌鲍生殖腺是绿色(少数为褐绿色),雄鲍生殖腺是乳黄色。
      二、催产
      催产采用阴干和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相结合的方法。亲鲍先阴干30-60分钟,然后置于30升的玻璃槽中,每槽放5-10个,雌雄分开,雌雄比例为4:1,紫外线照射剂量300-800毫瓦·小时/升,照
      射海水以20升/小时流水刺激,经2-3小时即可排卵、排精。
      三、人工授精与孵化
      分别收集的卵和精子应在1小时内进行人工授精,以提高受精率,授精时吸取适量的精子倒入鲍鱼卵收集盆中搅拌均匀,取少许受精卵观察,以每个卵周围有精子10个左右较为适宜。授精15分钟后开始洗卵,每次间隔20分钟,洗卵3-5次。
      受精卵经冼卵后移至孵化槽孵化,孵化槽以0.5-1吨小水槽为宜,孵化密度20个/毫升,每隔半小时轻轻搅动一次,3小时换水一次。水温23℃,受精卵经10-12小时孵出担轮幼体。
      四、采苗和稚鲍的前期培育
      将上浮的幼体用虹吸法收集,经计数后,放入育苗池中,面积10-30米²,投苗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池4万-5万只幼体。采苗器为九孔鲍育苗通用的采苗器,即用80厘米x80厘米的聚乙烯薄膜在其中间绑一个拳状的石头,采苗前一周,培养底栖硅藻,在采苗前用1-2克/米3敌百虫药浴采苗器6小时,杀灭底栖桡足类,经新鲜海水洗后移入采苗池,按每平方米20张布置。
      水温20-24℃,黑鲍受精卵3-5天就可进入底栖匍匐生活,这时由静水培育改为流水培育,日换水量为全池的1-2倍,保持水温、盐度的相对稳定。经常观察采苗器上底栖硅藻的繁殖情况,适当调节光照和充气量,适时施肥,施肥量按氮5克/米³、磷0.1克/米³、硅0.1克/米³、铁0.01克/米³浓度。培育中要预防敌害生物,桡足类可用敌百虫毒杀。
      五、稚鲍的后期培育
      当稚鲍长到0.3-0.6厘米,底栖硅藻难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应将稚鲍从采苗板上剥离下来,可用2%-3%的酒精麻醉或手工轻抹等方法。用原育苗池饲育,于池底布置四脚砖为附着物,饲育密度每平方米2000- 3000只,每天水交换量为饲育水体的6-7倍。用人工配饵,辅以江蓠,或以江蓠单独投喂,江蓠应磨细、磨碎。每周清池2-3次,以清除残饵及排泄物等。
      稚鲍培育至翌年4月份,壳长达0.6-1.5厘米。
      六、幼鲍的中间培育
      幼鲍的中间培育有海上及陆上中间育成两种方式,饵料以江蓠菜为主。
      海上中间育成的设施有渔排或浮筏,养殖器材采用方形或锥形塑料桶,体积0.06米3,四周钻有0.6厘米直径的小孔,有利水体交换,每桶放养1-2厘米规格的幼鲍200粒左右,每3天消除残饵杂质一次。
      陆上中间育成是利用稚鲍饲育设施,管理方法基本同稚鲍的后期饲育,饲育密度应适当调稀为每平方米1000-2000个,日给水量为培育水体的7-10倍。
      经4-5个月的培育,幼鲍长至1.5-4厘米,平均3.0厘米,可供商品鲍养殖。
      七、小结与讨论
      1.成活率 稚鲍前期培育阶段,按幼体附苗率55% 计,至剥苗时成活率为70%-16%。翌年4月以前,成活率可达80%左右。4月份,水温回升至20℃,陆上中间育成的幼鲍在短时间内,普遍性地暴发病害大量死亡,日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几,造成中间培育的成活率在30%左右,死亡期间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无明显效果。原因是否与使用配饵不当、饲育密度及气候转变等有关,有待日后探讨。
      海上中间育成幼鲍的死亡,多发生于夏、秋海区水温达28℃时,1厘米以内的死亡率高,在水质清澈、潮流通畅、盐度25‰-34‰的外海区,平均成活率在50%左右。
      2.发育生长情况 11月底以后开始采的苗,因水温低,在20℃以下,生长缓慢。幼鲍的生长速度方面,幼鲍生长适温是18-26℃,海上育成快于陆上中间育成。因此生产性苗种培育应考虑在11月中旬之前,有条件的地区宜采用海上育成幼鲍,若陆上中间育成幼鲍应根据鲍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密度,有利于生长,提高成活率。
    518养殖网http://www.518yzw.com/,为养殖户提供全面的养殖信息技术及养殖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