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32
- 积分
- 2869
- 主题
- 73
- 帖子
- 1115
- 精华
- 3
- 经验
- 2869 点
- 金币
- 3400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4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4-2-18 21:34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帖子
- 1115
- 精华
- 3
- 经验
- 2869 点
- 金币
- 3400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4
|
本帖最后由 水族馆妖精 于 2011-9-20 11:39 编辑
水产频道正在直播“中国工程科技论坛——鱼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大腕们讲得很起劲,小编们播得很辛苦,我们看得很带劲,本人也顺便发表了一点自己的看法,认为“着实给力啊,官老爷们派头十足,直播的美女也十分带劲啊。粗看了一下PPT,将宏观占多半,真正技术的稍微少了一些,也难怪吧,绝大部分还是当官的,有多少懂技术的呢——虽然挂着工程院的名头。”
有同学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本人也想进一步谈谈:
55楼回帖:“话不是这么说的,老专家们功底比现在很多人深厚应该,只是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考虑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必然的,执行的问题,细节的问题本来就不是让他们谈的。”
这个回帖我基本认同,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但也不能因此否认老专家们的深厚功底。但问题是我这里谈的实质性是一个价值评价的问题:我们水产业真正需要的什么?如果这些处在他们的位置只考虑他们的问题,而不能换位思考,考虑产业界和从业者的话,我们还真的需要他们吗?请注意,这些谈的不是执行的问题,也不是细节的问题,技术指导不意味着技术执行。
59楼显然更为尖锐:“不要将事物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评价。我们前两天刚刚从世界华人鱼虾营养研讨会和此前的专家论坛里学到了很多的“真正技术”的细节知识,而今天是从宏观上领略“水产方向”的问题,将零散的技术细节用方向性的框架进行整理,系统化才会有更长足和可持续的发展。只学点零散的技巧并不是长远的事情。有血有肉有骨架才是完美充实的。我感觉这个论坛和直播还是很好的,我们平常很少有机会这么清晰的感受国家在水产上的政策及思路,只是闷头与自己的细小工作(不是说不好),往往忽略了方向性的目标,也才会导致我们不仅仅是百花齐放,而是千花乱放,所以才有各种的食品安全事故,研究出了很多“害人的小技术”,比如三聚氰胺、瘦肉精、孔雀石绿等等,我们自以为很骄傲,自豪,可是那并不利于国家、人们和行业的发展。我认为我们就是太缺乏这些方向性的知识普及了。因为以前是藏在政府的深宫里,现在拿出来让大家看了,我们竟然不知如何应对了,感觉是怪物了,没用的东西了。希望水产行业的我们三思啊!!!”
这里的绝大部分内容本人很不认同。
首先是“不要将事物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评价”,这个帽子扣的就着实奇怪了。从根本上来说,事物的评价有实证评价和规范评价(两者的区别不解释),既然我谈的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问题,我当然需要按照自己的看法(不是喜好)来评价。退一万不说,这里只是一个论坛,正是要网友谈想法,畅所欲言之处,难道我们要想某党宣传部的做法,有XX社发通稿定论?亦或是犹如XX联播一样制造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阁下莫不是被洗脑漂白了?
其次,阁下认为我们闷头细小的工作,忽略了方向性的目标,乃至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这里可能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是我想绝大部分网友还是会认同,在很多产业上,包括水产业在内,实际上我们都是先有“闷头的细小工作”后才往往由国家或者政府层面上总结形成的宏观战略?我真的怀疑有没有哪个国家强大到通过国家或者政府的技术预见发展壮大一个产业的?退一万步回来,在我们国家水产业,政府究竟是管的太多还是太少,亦或是错位、失位?实际上恐怕是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却管了一大堆,譬如说极为热衷为制定各类战略、各类规划、搞三六九等的评奖授牌,却对真正能够引导技术创新的政策制定忽视不见(即便有,也往往由于评价方法等扭曲将之引入歧途),为什么会这样?无外乎两个字——利益,因为这里的设租、寻租空间太多了(这个问题不细谈了)。
再次,阁下把食品安全事故归因于“闷头的小技术”,“缺乏方向性的普及”,更是让人感觉荒诞了。阁下难道认为我们国家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政府干预不够多?恰恰相反,实际上我们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知有多少了。这个问题貌似解决起来很难,但其实也很简单,八个字“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现在我们热衷“害人的小技术”不是因为我们闷头学习小技术的结果,也不是我们方向性学习不够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违法的成本太低(其一是很难被发现,其二是发现后的处罚力度太小或者通过寻租不处罚)。别的不提,仅一部《食品安全法》我们能够严格执行的话,又何至于这么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最后,以阁下的聪明才智,不至于真把这些官样报告奉为圣经吧?(国家在水产上的政策和思路?汗!规划还勉强算一个吧。)你我当然都应该知道这些发言稿从哪里来的,其中许多的撰写者就行业的认识不见得比多少从业者高明。从这点看,还不如看看技术性的报告更为实在些吧。
60楼“如果我们都能统一思路,才能由渔业大国,真正的走向渔业强国。水产食品安全也会比现在好很多。”
不知美国、北欧那些国家有没有统一思路?另请阁下明白,即便是统一思路,应该由谁来组织统一?恐怕什么时候也轮不到政府或者政府的大员们来指指点点,行业组织哪里去了?
67楼“灰常赞同,这些方向性的东西拿出来,我们第一反应是这些东西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无非是套话空话,实现不了。当然它有可能变成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是执行的问题,但如果没有人去思考方向性的东西,大家都是为着多养一点,多赚一点钱而忙碌,最后变成大家都赚不到。我们的病害防控往往跟着病害的屁股后面走,我们很不满意,我们的行业未来趋势,如果也是走一步看一步,那我们就惨了。我认为这些大佬还有老专家们还是在做事情的。但也别忘了,他们是我们行业中的大佬,拿到整个农业里面,官场里面,也许就变得微不足道。我记得叶元土老师在世华会参加水产频道的网友见面会的时候这么大概是说的,“我们在坐的今天可能很风光,可能说叶教授来了,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是在学校,评论文发了多少,SCI有多少,影响因子有多少的时候,我还是只能坐在角落里,一样的。”或许,只能感叹我们这个行业的地位不够吧呵。”
对于你的回答,个人很多方面也是灰常赞同。也正是我们当前社会评价制度的问题。为什么“假、大、空”现在横行,是因为我们是“官治”的国家,官做的大,学问就大,技术就高。真正的业界专家,在一个哪怕小小处长面前都要低头让三分的国家,还何谈技术?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理性的企业来说,为什么也会跟着后面凑热闹?个人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政府不该管却管的太多,政府手里掌握了太多可分配的资源,扭曲了企业的竞争手段。你难道真的认为企业派代表去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论坛、研讨会真的是去学知识、学技术的?恐怕不需要我点明了,或者最多只能说是顺便学一点东西。
总结一下:且看论坛最开始的官样主题有哪些:“推进工业化养殖是现代渔业建设赋予我们的使命”、“我国“十二五”现代渔业建设规划与展望”、“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养殖发展现代水产养殖”……而随后院士们及学者们的演讲主题有:“生物工程技术在石斑鱼类育种中的应用 鱼类工业化养殖装备与生产管理”、“淡水鱼类循环水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要知道,在我们这个国家排序是一门大学问,达官贵人们开幕大谈特谈官样文章,随后才能轮到学者专家们粉墨登场谈谈技术问题——哪怕你是院士。而且通过这些主题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我们究竟需要什么的指导。正如3楼的回帖,道出了我们的心声“严重关注,希望小编多拍点东西,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渠道能多学点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东西”。战略性的方向指导,可以有,但不要太多。好在我回帖比较靠前,技术性的指导还没有大规模出现,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了。无奈的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永远只能排在后面,你懂得。
再总结一下:发生这种事情,大家都不想的。外部资源,是强求不来的。所谓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有没有战略指导或者技术指导都没有关系,做水产呢,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东西。 |
-
总评分: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