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12
- 积分
- 4170
- 主题
- 281
- 帖子
- 1783
- 精华
- 10
- 经验
- 4170 点
- 金币
- 1545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5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1-26 08:59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帖子
- 1783
- 精华
- 10
- 经验
- 4170 点
- 金币
- 1545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5
|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2-10-16 15:28 编辑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鱼类粘孢子虫病的巨大危害,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找到粘孢子虫病的有效药物防治方法,这是因为一旦粘孢子虫在鱼体内形成成熟的孢子和包囊,孢子坚韧的外壳很难让药物进入,几乎任何药物对这个阶段的粘孢子虫都没有疗效。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在粘孢子虫的生活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逐渐认识到鱼类寄生粘孢子虫的发育过程大致为:孢子从鱼体释放到水体后被中间宿主(一般为水生寡毛类)吞食,孢子在中间宿主体内经无性生殖、发育成成千上万的放射孢子虫,放射孢子虫释放到水中,遇到鱼体即行进入,在鱼体内经过营养体阶段分裂、发育成成熟孢子和包囊(下图)。
有了粘孢子虫生活史的研究基础,粘孢子虫病的生态防治就成为可能。所谓生态防治,就是根据寄生虫的生态学特点,找出寄生虫病流行中的关键和薄弱环节进行防治的方法。生态防治不排除用药,但它要让药物使用得更合理、更高效、更少,既减少药物的污染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又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根据对粘孢子虫种群生态学(包括“寄生虫—宿主”关系)和对生活史的研究提出粘孢子虫病的生态防治要点,供广大鱼病防治工作者参考。
要点一:鱼类粘孢子虫的发育需要水生寡毛类(水蚯蚓)作为中间宿主,因此,有坚实的理论支持:清塘等措施对粘孢子虫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它可以消除水和底泥中水蚯蚓和放射孢子虫,甚至可以杀灭水体和底泥中的成熟孢子。
要点二:鱼类粘孢子虫的发育要经过放射孢子虫、营养体和成熟孢子(包囊)阶段,消灭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其将不能生存;由于成熟孢子(包囊)阶段是最难被药物杀灭的,所以不建议在这个阶段进行防治,而应该在放射孢子虫和营养体阶段进行防治。
要点三:要充分进行粘孢子虫病季节动态和流行规律调查,理论上讲,每年在成熟孢子和包囊出现的一个月前,可进行水体中放射孢子虫和鱼体中孢子虫营养体的杀灭,不过,杀灭鱼体中的营养体,需要用药较长时间(口服一个月左右)。
要点四:粘孢子虫病虽然不能随鱼卵传播,但可以随小鱼苗传播,因此,要避免在疫区购买苗种进行养殖。
要点五:粘孢子虫的放射孢子虫阶段及其中间宿主(水蚯蚓)可以通过水流传播,因此,要避免引入疫水到养殖池塘。
要点六:改变单品种的养殖模式,适当增加其他养殖鱼类的比例,特别是肉食性鱼类,降低鲫鱼的养殖密度,减少粘孢子虫的传播。
注意:市场上声称可以杀灭粘孢子虫的药物很多,但对鱼体内的成熟孢子是否真的有杀灭作用值得怀疑。但是相信,能杀灭水蚯蚓的清塘药物和能杀灭水中放射孢子虫的药物应该很多。
来源:中国水产论坛 fishd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