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持续高位,养殖投资需理性
中国大菱鲆市场变动及转型
近期大菱鲆市场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不仅受到消费需求拓展的拉动,同时也决定于大菱鲆养殖生产周期的波动;尽管消费市场在扩大,但由于养殖规模迅速扩大,长期看仍存在价格下行压力。
鲆鲽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 杨正勇
近期来大菱鲆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激发了我国一些养殖生产者的非理性投资热情。为了引导产业理性、持续稳定发展,特此分析了近期市场状况及其原因,以供有关各方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近期大菱鲆市场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不仅受到消费需求拓展的拉动,同时也决定于大菱鲆养殖生产周期的波动;尽管消费市场在扩大,但由于养殖规模迅速扩大,长期看仍存在价格下行压力。
研究同时指出,大菱鲆养殖业存在产业转型须待深入、资源利用效率仍需提高、产业文化的基础仍待夯实等艰巨任务。鉴于此,建议业界尽快建立公益性营销基金,加快建立全国性行业协会,以便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来进行公益性营销,引导产业转变养殖模式。
一、引言
自1992年由雷霁霖院士引入我国以来,大菱鲆(俗称多宝鱼)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根据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的调查,2011年主产区42区县的养殖产量已经达到了6.35万吨。在该产业发展的前十几年内,在产量扩大的同时,产品价格经历了上百元一公斤到十多元一公斤的极端震荡。自2009年以来,其价格变动幅度尽管在两位数以内,但仍然波动较大。这种价格的这种变动一方面与整个产业从苗种到养成、再到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等供给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消费需求的变动有关。从2011年1月下旬以来,随着消费市场的转型,大菱鲆价格在震荡中逐步走高。到了2011年下半年,随着产品价格的逐步恢复,养殖者的养殖热情也进一步高涨。2012年第一季度该产品的工厂化养殖面积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9.5%。
如何对待这种市场转型和价格变动,从而形成理性预期已经成为了维持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考虑,根据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跟踪调查调查数据,撰写出此文,供有关各方商榷和参考。
二、大菱鲆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及其与养殖生产周期的关系
1、长期变动趋势
跟踪观测的结果表明,全国大菱鲆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因此此处选择我国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最集中、规模最大的产地之一的葫芦岛之出池价格进行分析。该地区2009大菱鲆价格基本维持在60元/公斤左右。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底大菱鲆在该地区的出池价格走势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该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而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则在震荡中总体走高。拐点出现在2011年1月。如果从2010年1月开始计算,则到2012年6月底为止的一年半的时期中,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
价格的这种变动受养殖规模等供给因素与消费需求因素的影响。从供给因素看,2008年-2009年,鲆鲽类产业经历了一次养殖规模的扩展过程。由于规模扩展,供给也逐步增加。在15-18个月的养殖生产周期下,2008年2009年养殖拓展的规模所产生的供给在2009-2010年中开始逐步释放出来。然而,在此期间市场需求却未同步扩大。根据体系产业经济岗位团队的调查,2009年仅在深圳、上海等少数地区的中心城区之中、高收入阶层中存在着极少数的家庭消费,总体看该产品的消费基本是酒店(餐馆)消费。因供给增加而消费需求未同步扩大,2009至2010年的价格总体下行。这种供给挤压的力量直到2011年初才基本释放完毕。2011年1月下旬价格比2010年同期下降了32.0%。
由于2009年价格的总体下行及沉没成本的存在,2010年主产区大菱鲆养殖面积基本维持不变,而在2009年底2010年初北方沿海地区发生了冰雪灾害。受此双重因素影响,养殖产量比2009年下降了14.4%,仅为4.89万吨。这种供给下降的作用在15-18个月左右的养殖周期中逐步凸显出来,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2011年2月以来价格的逐步恢复。从2011年2月以来,该产品价格在该区域的出池价格从34元/公斤在震荡中走到了2012年6月下旬的75元/公斤,上涨了120.6%。当然也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价格的恢复不仅仅由供给方面的原因,需求增加也是一个变动也功不可没。关于这一点,下面还要分析,此处从略。与此同时还必须看到,在近两年中,消费者价格、尤其是水产品价格的总体上涨也是推动多宝鱼价格上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宏观因因素。
2、短期趋势
从短期看,2012年上半年葫芦岛大菱鲆出池价格基本维持在70元/公斤至87元/公斤的高价位。波动幅度达到24%左右。其中第一季度继续保持了前一阶段的上升势头,而第二季度呈震荡趋势(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与2011年同期相比,大菱鲆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即第一季度上涨,而第二季度波动在相对第一季度高的较高的价位上震荡。但也需看到,2012年第二季度的价格比2011年同期上涨了50%左右。
三、大菱鲆消费转型的表征及其与价格变动的关系
如上所述,2011年1月下旬以来,大菱鲆市场价格出现了长期上涨。这种价格上涨一方面受到了养殖生产周期、产业结构变动等供给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了消费市场转型的拉动。从消费市场看,2011年以来逐步发生了转型。这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初步反映:
1、销售渠道逐步拓展,产品销量逐步放大
在2010年以前,大菱鲆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养殖企业鱼贩子经销商(批发商)饭店消费者。2010年上半年逐步演化为:大菱鲆养殖企业鱼贩子经销商(批发商)饭店消费者,大菱鲆养殖企业鱼贩子经销商(批发兼零售)消费者,以及大菱鲆养殖企业鱼贩子经销商超市消费者等三种形式并存的局面。2010年下半年,随着价格的下降,在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农贸市场)中开始出现有大菱鲆销售,销售渠道也因此又有所拓宽,即增加了大菱鲆养殖企业鱼贩子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种渠道。而且对上海殷行菜市场每日定点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日均销售量在缓慢地逐步放大。
2、消费方式发生变动,沿海地区家庭消费模式正在兴起
从上述销售渠道变动亦可以看出,在2010年之前,多宝鱼的消费方式主要是酒店消费。但进入2010年以来,家庭消费方式正逐步兴起。尽管这种消费方式主要还是集中在上海、深圳、天津、青岛、福州等沿海发达地区,但根据2011年8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的调查,即便在这样远离沿海的内陆城市,也有少数高收入消费者家庭在消费多宝鱼。
3、消费规格发生转变,终端产品多样化趋势缓慢演进
消费市场的转型还表现在消费规格及终端产品方面。从产品消费规格看,2010年前主要的规格是0.5-0.75kg/条。超过此规格者价格比较低。2011年开始,大规格产品消费量有所增加,有的地方更是出现超标鱼(即超过0.75kg/条)价格更贵的现象。这种产品消费规格的变动与终端产品消费方式多样化有关。原来主要是以整条清蒸、红烧等形式消费。现在市场上已经有清蒸、红烧、两吃、香煎、盐焗、过桥、烧烤等多种形式。在一些高档火锅店,切片后的大菱鲆也被作为火锅食材。当然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切片,仍然保持整盘形式提供,消费者仍可看出多宝鱼之形状(见图3)。
总之,正是消费市场在转型,产品需求量在逐步放大,因此从为近一段时期以来大菱鲆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提供了引力。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