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份美国农业部(USDA)的月度供需报告并未对大豆作物供需平衡做出大的调整,产量的炒作已经结束,市场关注的焦点回到美豆的需求和南美产量的预期上来;国内也已临近春节,下游养殖需求也处于正旺的季节,豆粕现货价格也反弹至超跌之前的位置,后市何去何从,笔者简要分析如下: 进入12月1月份,国际市场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美豆需求和南美大豆产量的预期上,随着CBOT大豆价格大跌,吸引了中国买家的大举介入,美豆出口需求最近几周异常旺盛,根据USDA最新的出口销售数据,当周美豆出口销售完成131.94万吨,如果依照12月份USDA供需报告中预估的美豆出口量计算,本年度大豆销售已经完成了79%,如果世界买家更多买入,美豆出口需求量仍有上调空间;美国国内压榨方面,10月份的压榨量在1.535亿蒲,11月份美豆压榨可能高于10月份,这也导致了美国内陆大豆升跌水走高,目前CIF报价美湾在120美分,美西达到170美分,总结来说,美豆库存仍有可能下调。 再说南美方面,大豆价格高企,吸引了巴西和阿根廷大量农户播种大豆,按照市场的预期,巴西预计将在2013年收割超过8000万吨的大豆,阿根廷预计收割超过5000万吨的大豆,USDA的预期分别是8100万吨和5500万吨,当然了,如果真能够完成大产量的收割,2013年的国际大豆基本面无疑将是比较宽松的,而丰收的关键就是风调雨顺,从目前的天气变化来看,并没有数据显示南美将会出现较为极端的天气,不过需要提醒市场的是,市场炒作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会构成严重的影响,比如说今夏美国产区的严重干旱,所以投资者仍需提防来自市场机构的各种减产预期,毕竟目前市场对巴西和阿根廷产量的预期是非常高的,至少在南美大豆收割之前,市场可能会充斥这方面的消息。 国内方面,从目前国内沿海工厂的大豆豆粕库存以及压榨情况来看,豆粕现货部分地区存在比较偏紧的局面,对行情而言自然是一个支撑,虽然12月份的国内大豆到港预期量达到540万吨,但同往年相比并不算高,特别是11月份到港量也比较低,大豆从到港压榨到下游消费中间仍需一个流通的过程,所以笔者以为国内豆粕现货的价格难以出现较大的跌势。具体到上行的空间,笔者建议关注外盘的变化,在南美大豆没有上市之前,CBOT大豆仍有上行至1500美分以上的可能。目前现货价格在4000元/吨附近的价位,对饲料企业的建议是保有两周的库存量,逢回调延长库存,养殖户还是以随买随用为主。(中国饲料在线 李树昆)
|